【港澳台專(zhuan) 線】兩(liang) 岸宗親(qin) 及專(zhuan) 家學者福州尋根溯源 共探文化融合
中新社福州1月28日電 (記者 閆旭)“很多人問我‘你是哪裏人?’我會(hui) 說我是台灣人,我也是福州籍。”台中市王姓宗親(qin) 會(hui) 理事長王世隆28日在福州對中新社記者說道。
台胞尋根閩都行研討會(hui) 當天在福州舉(ju) 行。福州市首批“台胞尋根示範點”後裔宗親(qin) 代表、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學者等,共同尋根溯源,探討如何發揮福州祖地文化優(you) 勢及作用,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助力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1月28日,台胞尋根閩都行研討會(hui) 在福州舉(ju) 行。 中新社記者 閆旭 攝
專(zhuan) 程從(cong) 台灣趕來參加活動的王世隆,是“開閩三王”之一王審邽的後裔。他告訴記者,他是遷到台灣的第三代,之前通過宗親(qin) 會(hui) 找到了在大陸的“根”。
今年4月,王世隆計劃帶著幾十位台灣宗親(qin) 來福建福州、安溪、南安、浙江蒼南等地尋根。“通過尋根探祖,把我們(men) 老一輩慎終追遠的情懷、思想傳(chuan) 承給年輕人。”他說。
福州市正開展“台胞尋根工程”,挖掘同台灣地區在血緣、文緣、法緣等層麵的密切聯係。不久前,首批10家“台胞尋根示範點”出爐,包括嚴(yan) 複故居、林則徐出生地、陳氏五樓等地。
嚴(yan) 複外孫、台灣世新大學法學院前客座教授黃維幸為(wei) 此次活動發來視頻致辭。他提到,嚴(yan) 複在海軍(jun) 實習(xi) 時就曾到過台灣,其後裔更是在台灣生根。嚴(yan) 複是兩(liang) 岸交流、促進互相了解、增進兩(liang) 岸關(guan) 係非常重要的人物。
“福建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文化的根源之地。台灣地區不論宗教、風俗、建築與(yu) 飲食,幾乎都可以在福建找到源頭與(yu) 連接。”台灣中華儒學總會(hui) 理事長孔祥科通過本次活動在福州參訪,更深深感受到台灣與(yu) 福州之間的淵源聯係。
本次研討會(hui) 同期舉(ju) 辦“台胞尋根”主題展和台灣青少年尋根閩都研學活動。以“台胞尋根示範點”的文史檔案資料為(wei) 依托,“台胞尋根”主題展展現榕台兩(liang) 地共同的曆史文化記憶。
近30名台灣師生在研學活動中參訪晉安區台胞公租房、兩(liang) 岸社區交流中心、三坊七巷等,感受福州與(yu) 台灣之間深厚的文化淵源,以及福州對台胞在榕發展的關(guan) 懷與(yu) 支持。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羽認為(wei) ,“台胞尋根示範點”的確立,有助於(yu) 通過交流、接觸和溝通,聯係鄉(xiang) 情,增進共識;以之為(wei) 主線的各項交流活動,可以推動學者、青少年、宗親(qin) 會(hui) 、同鄉(xiang) 會(hui) 、商會(hui) 廣泛交流,增進台胞對福州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