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1月30日,兩(liang) 大熱點城市對住房限購政策的調整引發關(guan) 注。
先是有著“最強地級市”之稱的江蘇蘇州全麵取消限購措施,買(mai) 房不再限製套數;隨後上海也官宣自1月31日起,支持非本市戶籍單身人士購房。
對於(yu) 限購、限售等限製性政策的積極調整是當前房地產(chan) 調控的重要工具。在住建部“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chan) 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製宜調整房地產(chan) 政策”的表態指引下,未來政策還有哪些優(you) 化空間?
上海支持非本市戶籍單身人士購房
曾經“非上海戶籍單身不能買(mai) 房”的規定,可以稱得上是上海住房限購政策的一項特色,但自去年以來,上海已對其進行了循序漸進的調整。
據“上海住房城鄉(xiang) 建設管理”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1月30日,上海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本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規定自1月31日起,在本市連續繳納社會(hui) 保險或個(ge) 人所得稅已滿5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可在外環以外區域(崇明區除外)限購1套住房,以更好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進區域職住平衡、產(chan) 城融合。
“此前非本市戶籍單身人士購房,需滿足‘5年社保+已婚’條件,而現在取消了‘已婚’條件,意味著取消了非本市戶籍單身人士限購。”上海易居房地產(chan) 研究院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指出,這是基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新形勢和新要求,對過熱時期過嚴(yan) 政策進行了調整優(you) 化,支持在滬穩定就業(ye) 的非本市戶籍單身人士購房安居需求。
回溯此前,上海遠郊區域金山區率先放開外地單身人士限購政策。2023年10月,金山區發布的人才安居新政,同樣規定符合要求的非滬籍單身人才可在特定區域內(nei) 購房。1月中旬,上海奉賢區和青浦區再度針對備受關(guan) 注的單身限購政策進行調整,符合條件的非滬籍人才,可在兩(liang) 區特定區域內(nei) 購買(mai) 1套住房。
但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從(cong) 青浦區和奉賢區政策效果來看,新房成交量沒有出現明顯的回升。上海1月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由於(yu) 供應量減少,成交麵積(數據截至1月29日)同比下降了57%,環比下降了46%。
再看本次新政所劃出的範圍,2023年外環外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成交麵積和供應麵積占比全市七成左右,成交金額占比全市52.3%,短期庫存麵積占比全市81.5%。外環外的區域覆蓋了包括唐鎮,華漕,泗涇等部分熱門板塊。
“本次上海對限購政策進行優(you) 化,支持單身人士(滿足5年社保或個(ge) 稅)在滬購房,有利於(yu) 釋放更多購房需求,可以加速外環外(崇明區除外)的新房和二手房的庫存去化,對於(yu) 市場預期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中指研究院上海數據總經理張文靜說。
蘇州全麵取消限購
同日更早時間,市場上有蘇州全麵取消限購、買(mai) 房不再限麵積及套數的消息傳(chuan) 來,後得到了相關(guan) 部門的確認。據澎湃新聞、新京報等多家媒體(ti) 報道,蘇州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工作人員表示,購買(mai) 新房、二手房不做購房資格審核,新房限售政策仍為(wei) 兩(liang) 年。
蘇州對於(yu) 限購等房地產(chan) 政策的調整也經曆了幾個(ge) 階段。2023年9月,蘇州已提出“對於(yu) 購買(mai) 120平方米及以上商品住房不再進行購房資格審核”,同時落實了降低首套房、二套房執行首付比例和首套房、二套房貸款利率,個(ge) 人首套房“認房不認貸”等政策;2023年12月,蘇州還實施了力度不弱的購房契稅補貼政策。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蘇州市區新房供應515.4萬(wan) 平方米,同比下跌1.36%,成交麵積589.5萬(wan) 平方米,同比下跌20.57%,相城區、工業(ye) 園區為(wei) 新增主力,相城區、吳中區成交量領先,由於(yu) 新入市的樓盤多為(wei) 改善盤,銷售均價(jia) 呈結構性上漲。
“蘇州是一個(ge) 工業(ye) 化城市,外來人口占據較大比重,全麵放開限購有利於(yu) 去庫存,有利於(yu) 提升當地市場的活躍度,促進當地樓市平穩健康發展。”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指出。
中指研究院蘇州分院高級分析師金珂還提到,政策出台時間臨(lin) 近春節假期,人員流動大,或將帶動樓市看房熱度,為(wei) 新一年房地產(chan) 發展打下基礎。
資料圖:蘇州古城近處的北寺塔與(yu) 遠處的現代樓宇相呼應。 泱波 攝
樓市政策還將如何調整?
兩(liang) 大熱點城市的同日調整,讓人很容易與(yu) 前幾日廣州對限購政策的優(you) 化聯係起來:1月27日,廣州發文表示在限購區域範圍內(nei) ,購買(mai) 建築麵積120平方米以上(不含120平方米)住房,不納入限購範圍。
就在廣州政策調整的前一日,1月26日,住建部提出,要堅持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chan) 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製宜調整房地產(chan) 政策。
“住建部的表態意味著要將調控的權利給到地方,穩定行業(ye) 和市場的責任也給到地方,夯實地方主體(ti) 責任,實現權責對等,提高政策響應速度,更好地維護市場的穩定。不管是廣州1月27日的新政,還是蘇州、上海的新政,都是這種背景下產(chan) 生的。”廣東(dong) 省城鄉(xiang) 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wei) 。
熱點城市加快了放鬆的步伐,不過仍堅持小步快跑的邏輯。李宇嘉認為(wei) ,從(cong) 邏輯上講其他一線城市也會(hui) 跟進,但政策或略顯謹慎。下一步首先是收縮限購的範圍,比如外圍區域限購之後,才會(hui) 考慮中心區怎麽(me) 調整限購政策,但預計不會(hui) 缺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