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不斷打著所謂“國家安全”的幌子,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美國政客嘴上談的是公平競爭(zheng) ,骨子裏信奉的是“美國優(you) 先”,手上揮舞的是“製裁大棒”
近日,美國國防部再次以“國家安全”為(wei) 借口,將一些中國的芯片、人工智能公司列入其劃設的歧視性清單,並威脅對這些實體(ti) 采取進一步措施。美方言必稱“國家安全”,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遏製他國企業(ye) 發展,嚴(yan) 重侵犯他國正當發展權利,嚴(yan) 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和世界貿易規則,嚴(yan) 重危害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guan) 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借此遏製打壓他國的發展。美方近年來為(wei) 了遏製打壓中國,已經把美國的“國家安全”泛化成無所不裝的大筐。去年8月美國白宮發布對外投資審查行政令,限製美國主體(ti) 對中國半導體(ti) 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正常的投資;美國商務部不久前宣布將對美國半導體(ti) 行業(ye) 的供應鏈和國防工業(ye) 展開調查,評估其半導體(ti) 供應鏈對中國芯片的依賴程度時,也搬出所謂“國家安全風險”的借口。美國一些政客甚至炒作中企生產(chan) 的港口起重設備,以及備受美國人喜愛的中國視頻應用程序威脅其“國家安全”。美方的一係列做法,是典型的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在美國一些政客眼中,“國家安全”成了“萬(wan) 金油”,仿佛一抹上就有了無理蠻橫打壓外國企業(ye) 的借口。近年來,美方不斷打著所謂“國家安全”的幌子,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不擇手段地打壓中國企業(ye) ,限製本國企業(ye) 同中國的正常經貿合作。這種做法實質是搞逆全球化、“去中國化”,在經貿合作中製造“寒蟬效應”,服務於(yu) 其推行“脫鉤斷鏈”的目的。美方強行給他國企業(ye) 打上“國家安全風險”烙印,為(wei) 所謂“去風險”找借口,給國際經貿合作、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帶來嚴(yan) 重風險。事實上,世界最需要去掉的風險是泛政治化帶來的對立對抗,最需要降低的依賴是動輒重回保護主義(yi) 。
美方大搞泛安全化,與(yu) 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zheng) 原則背道而馳。有美國媒體(ti) 指出:“如果說21世紀初有哪個(ge) 國家在尋求稱霸世界、脅迫他國、藐視規則的話,那就是美國。”美方標榜的市場競爭(zheng) 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隻在對美國有利時才會(hui) 被其遵守。美國政客嘴上談的是公平競爭(zheng) ,骨子裏信奉的是“美國優(you) 先”,手上揮舞的是“製裁大棒”。此次被美方列入歧視性清單的中國芯片、人工智能公司,均屬當下科技創新領域的關(guan) 鍵高科技行業(ye) ,這些行業(ye) 恰恰是美國政客一再聲稱要“競贏中國”的領域。美方處心積慮劃設各類名目的歧視性清單,並將有關(guan) 中企列入名單,是在利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ye) ,為(wei) 中國科技創新設置障礙,遏製中國高質量發展,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此舉(ju) 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更不符合公平競爭(zheng) 原則。
正如美國參議員近日在聽證會(hui) 上反複盤問有關(guan) 企業(ye) 負責人是否為(wei) 中國籍所暴露出來的,美方所謂“威脅國家安全”是假,遏製打壓中國才是其真實目的。美國一些政客執意把中國看作最主要競爭(zheng) 對手、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按照他們(men) 的邏輯,美國可以發展先進半導體(ti) 、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中國發展先進技術、搞科技創新就是“安全威脅”;美國保持領先優(you) 勢的領域才能談公平競爭(zheng) ,美國認為(wei) 中國可能威脅其領先優(you) 勢就構成“安全威脅”。這是不折不扣的霸道邏輯和雙重標準。美方必須糾正各類歧視性做法,為(wei) 中國企業(ye) 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多做有利於(yu) 雙方互信和合作的事,多做有利於(yu) 全球經貿交流與(yu) 合作的事。
“無論明裏暗裏,美國幾十年來改變中國的努力都沒有成功。”美國高官近日在談及中美關(guan) 係時坦言,“美中必須在競爭(zheng) 中找到共存之道”。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美方應該多一些清醒理性的思考,少一些蠻橫無理的打壓。美方公開承諾無意對華“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應拿出相應的誠意和行動,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為(wei) 中美開展正常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環境。(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