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4日電(聞天夏)“知情人士”或者“權威學者”爆料有關(guan) 中國的負麵消息,進而由媒體(ti) 負責“深挖”,在此過程中部分政客“遙相呼應”,並進一步補充“材料”——由此,一條從(cong) 製造謊言到發動攻擊的“反華輿論黑產(chan) 業(ye) 鏈”,就“閉環”了。
近年來,部分西方媒體(ti) 和機構熱衷於(yu) 炮製反華假新聞,從(cong)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在舉(ju) 辦一些重大活動時,西方輿論場上總會(hui) 出現妖魔化中國的聲音,甚至還臆造出所謂的“債(zhai) 務危機”,試圖通過語言陷阱營造中國的負麵形象。
細究不難發現,這些伎倆(lia) 花樣雖多,本質並無區別,目的都是試圖打壓中國。而種種證據,將這條黑產(chan) 業(ye) 鏈的幕後黑手都指向同一方向——華盛頓。
套路一:
為(wei) 對付中國設立專(zhuan) 款
金額巨大,針對性極強
美國國會(hui) 參議院外委會(hui) 曾在2021年4月通過一份《2021年戰略競爭(zheng) 法案》,報告中第132條赫然寫(xie) 著設立和運作“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
具體(ti) 內(nei) 容為(wei) :“授權在2022年至2026年的每個(ge) 財政年度,為(wei) ‘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撥款3億(yi) 美元,以對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全球的惡意影響。”
美國國會(hui) 參議院《2021年戰略競爭(zheng) 法案》提及“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部分內(nei) 容截圖。
該文件的第132條還包含“核準撥款”,內(nei) 容為(wei) “授權在2022至2026財年的每個(ge) 財政年度,為(wei) 美國全球媒體(ti) 署撥款1億(yi) 美元,用於(yu) 支持地方媒體(ti) 、建立獨立媒體(ti) ,以打擊中國境內(nei) 外的虛假信息、投資顛覆審查製度的技術,以及監督和評估正在進行的項目和新的項目。”
也就是說,美國國會(hui) 設立了抹黑中國的“專(zhuan) 款”,金額巨大,針對性極強,其用心一目了然!
套路二:
濫用媒體(ti) ,培訓記者
對外輸出造假流程
根據法案中的具體(ti) 分工,主要負責“抹黑中國”具體(ti) 工作的美國國際媒體(ti) 署,其前身是1994年設立的美國廣播事業(ye) 管理委員會(hui) ,負責管理美國對外宣傳(chuan) 的國際廣播活動。
美國之音(VOA)和自由亞(ya) 洲電台(RFA)等充當反華“排頭兵”的美國媒體(ti) ,都屬於(yu) 這一機構。
除此之外,美國還通過自身在全球的霸權和金錢利誘,把造假流程輸出到世界其他地區,培植當地部分媒體(ti) 參與(yu) 到反華宣傳(chuan) 產(chan) 業(ye) 鏈中。“VOA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遺餘(yu) 力地抹黑中國,也就不難想見了。
美國國會(hui) 參議院《2021年戰略競爭(zheng) 法案》提及抹黑“一帶一路”部分內(nei) 容截圖。
不僅(jin) 如此,在法案的第136條,美國還專(zhuan) 門製定了針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抹黑策略,主要就是培訓一大批反華記者。
法案中寫(xie) 道:“(美國)國務卿應通過負責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並與(yu)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協調,為(wei) 記者提供必要的調查技術支持和培訓,以確保公眾(zhong) 對‘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的監控和數字技術出口以及由中共或中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支持的其他海外影響行動的問責。”
套路三:
披上“學術權威”外衣
背後金主難藏“狐狸尾巴”
除了美國政府旗下媒體(ti) 的直接輸出,不少反華文章還披著“學術”和“客觀”的外衣。
2023年11月,總部設在美國威廉瑪麗(li) 學院的“援助數據”項目(AidData)發布了一份關(guan) 於(yu) “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報告,文中直接將中國稱為(wei) “全球最大的官方收債(zhai) 國”,並指出“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海外貸款組合中,目前有80%已流入財政困難國家”。
而這個(ge) 名為(wei) AidData的研究機構,其背後金主正是美國政府。
“援助數據”項目(AidData)官網上關(guan) 於(yu) 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最初5年2500萬(wan) 美元資助的說明。
根據其官網介紹,該機構成立於(yu) 2012年,成立之初即獲得了美國國際開發署最初5年總額2500萬(wan) 美元的資助。
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網站上,還對AidData專(zhuan) 門進行了介紹,稱這是其與(yu) 七所世界一流大學之間的“夥(huo) 伴關(guan) 係”。而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五年內(nei) ,已向這一所謂“夥(huo) 伴”提供了1.37億(yi) 美元資金,觸角延伸到全球38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學術界、民間社會(hui) ,以及政府中100多個(ge) 合作機構。
套路四:
長期製造莫須有“危機”
話語陷阱漏洞百出
美方打造一係列反華產(chan) 業(ye) 鏈,以及西方媒體(ti) 常年開展反華宣傳(chuan) ,本質上是為(wei) 了一己之私。其為(wei) 了維護自身國際製度性權力和壟斷地位,在多邊機構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共建“一帶一路”等理念倡議進行汙蔑抹黑和圍堵封殺,阻撓有關(guan) 理念倡議被納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文件。
而在整個(ge) 抹黑產(chan) 業(ye) 鏈中,“債(zhai) 務危機”這張牌似乎被打得格外順手。
由於(yu) 美西方在非洲一直以來以殖民者姿態自居,“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促進當地發展這一基調,與(yu) 他們(men) 的傳(chuan) 統政策格格不入。於(yu) 是,“債(zhai) 務危機”這一話語陷阱便應運而生了。
資料圖:美國國際開發署總部。
有媒體(ti) 報道,瑞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侯賽因·阿斯卡裏追溯了“債(zhai) 務陷阱”一詞的來源,發現從(cong) 2018年5月開始,這個(ge) 詞才進入大眾(zhong) 視野。當時,美國國務院向各媒體(ti) 分發了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一份題為(wei) 《債(zhai) 務外交》的文件,而文件作者之一正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官員。
經統計,從(cong) 2018年起,關(guan) 於(yu) “一帶一路”債(zhai) 務問題的報道大幅增加,這其中包含大量西方主流媒體(ti) 的報道,以及諸如威廉瑪麗(li) 學院這樣的機構的“學術文章”。
資料圖:2017年5月31日,蒙內(nei) 鐵路成功開通。中新社記者 宋方燦 攝
不講事實,無視民心
抹黑造謠映射自身焦慮
盡管美國通過各種套路不遺餘(yu) 力地抹黑,但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的《美國對華認知中的謬誤和事實真相》一文,世界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已明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全麵實施可使3200萬(wan) 人擺脫日均生活費低於(yu) 3.2美元的中度貧困狀態,表明共建“一帶一路”將有力提升更多國家的人權保障水平。
文章指出,2021年10月,世貿組織進行第八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成員們(men) 充分認可中國在維護多邊貿易體(ti) 製、參與(yu) 世貿組織工作所做努力,讚賞中國在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擴大對外開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領域取得的成就。
針對債(zhai) 務問題,文章指出,中方特別重視項目債(zhai) 務的可持續性問題,早在2017年就與(yu) 26個(ge) “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2019年,中國發布《“一帶一路”債(zhai) 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立足債(zhai) 務國的負債(zhai) 情況和償(chang) 還能力,堅持平等協商、依法依規、公開透明,加大對項目經濟、社會(hui) 、民生效益的監督評估,引導主權債(zhai) 流向高效領域,確保項目的長遠收益。同時,中國還積極主動為(wei) 債(zhai) 務國“減負”。
資料圖:斯裏蘭(lan) 卡科倫(lun) 坡港口城。圖片來源:斯裏蘭(lan) 卡駐華大使館
“南亞(ya) 國家在發展進程中需要中國,因為(wei) 中國就是‘發展’的代名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給幾乎所有的南亞(ya) 國家帶來好處。”2022年1月17日,斯裏蘭(lan) 卡《每日新聞》發表的文章《斯裏蘭(lan) 卡、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的發展需要中國》提到,“就斯裏蘭(lan) 卡而言,我們(men) 是中國項目的受益者,許多人在這方麵隻會(hui) 炒作‘中國債(zhai) 務陷阱’,卻沒人提中國為(wei) 斯裏蘭(lan) 卡海港、機場、國道和配電中心的投資,給我們(men) 帶來的發展。”
截至2023年10月的數據,“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wan) 億(yi) 美元規模投資,形成3000多個(ge) 合作項目,使近4000萬(wan) 人擺脫貧困,中國與(yu) 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19萬(wan) 億(yi) 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yi) 美元。
美國拉攏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發起無所不用其極的抹黑和攻擊,本質上映射了其自身對國際地位、影響力下降的焦慮。在實打實的數據和國際社會(hui) 民眾(zhong) 的心聲麵前,謠言不攻自破,隻能凸顯造謠者自身的蒼白虛弱。
中美兩(liang) 國人民都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美方大可不必處心積慮打造反華產(chan) 業(ye) 鏈,而應與(yu) 中方一道找到正確相處之道,推動中美關(guan) 係持續改善發展,既符合兩(liang) 國人民的願望,也符合世界的期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