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斷親”現象背後,年輕人反感的究竟是什麽?

俞菀 秦宇杭 發布時間:2024-02-06 08:51:00來源: 半月談

  “一旦涉及成績怎麽(me) 樣、工資有多少,買(mai) 沒買(mai) 房、有沒有對象,感覺天就聊死了”“年輕人需要指點,但不是一年到頭見不了幾麵的親(qin) 戚指指點點”……又是一年年關(guan) 將至,回老家走親(qin) 戚,已經成了讓不少年輕人壓力倍增的事情。

  疏於(yu) 與(yu) 非直係親(qin) 屬發生過多交往,這一現象被部分學者稱為(wei) “斷親(qin) ”。新生代年輕人真的“斷親(qin) ”了嗎?斷的是“真親(qin) 情”還是“偽(wei) 善意”?從(cong) 重構親(qin) 緣關(guan) 係、重塑情感紐帶到提供成長支撐,讀懂年輕人“斷親(qin) ”背後的深意,才能促成他們(men) “出走”後的“回歸”。

  拒絕成為(wei) 長輩攀比的談資

  2024年,有關(guan) 年輕人“斷親(qin) ”的話題還在繼續。似乎當代年輕群體(ti) 已不再重視“血緣關(guan) 係”,甚至有網友開始擔心傳(chuan) 統親(qin) 緣關(guan) 係的維係已經麵臨(lin) 瓦解的危機。“沒有共同話題,相處起來很尷尬”“一些親(qin) 戚毫無邊界感,什麽(me) 都想問,什麽(me) 都想管”“拒絕成為(wei) 長輩攀比的談資”……這些留言透露出年輕人選擇“斷親(qin) ”較為(wei) 集中的原因。

  由於(yu) 生長環境、接觸的事物不一樣,如今的年輕人與(yu) 老一輩家庭成員之間,思維處事方式已有了很大不同。在你看來沒什麽(me) 的,其實會(hui) 深深刺痛我;你覺得很重要的,在我看來其實很沒意思。“人與(yu) 人的悲歡並不相通”“話不投機半句多”,尤其是關(guan) 係沒那麽(me) 親(qin) 近的,也就沒必要忍了。

  “我父母那一代,小時候和親(qin) 戚一起在村裏,隔三岔五見麵串門。但我沒見過上一代親(qin) 戚多少麵,和我這一代的人也都五湖四海的,又能有多少親(qin) 情?”華東(dong) 師範大學學生王伊靈說。

  南京大學社會(hui) 學係教授胡小武開展的問卷調查進一步證明,“本來就不熟”很可能成為(wei) 年輕人選擇“斷親(qin) ”的前提。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下群組裏,“和家裏如果沒有事情幾乎沒有聯係”的比例高達63.1%,26歲~30歲的90後年輕人大多數隻是“偶爾與(yu) 親(qin) 戚有聯係”。

  與(yu) 此同時,Z世代青年群體(ti) 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賴互聯網,圍繞互聯網構建其生活方式,長輩所堅持的傳(chuan) 統親(qin) 緣關(guan) 係、情感紐帶、社會(hui) 支撐體(ti) 係,在當代年輕人看來未必不可替代。

  讀懂年輕人反感的究竟是什麽(me)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六親(qin) 不認”了嗎?這個(ge) “帽子”可不能輕易扣。正如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德峰所說,所謂“斷親(qin) ”的根源是社會(hui) 轉型,是基於(yu) 現代契約精神的交往規則,與(yu) 傳(chuan) 統宗族倫(lun) 理基礎上建立的親(qin) 緣關(guan) 係之間的碰撞。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城鎮化率為(wei) 65.22%,而2000年中國城鎮化率為(wei) 36.22%。這意味著,22年間超3億(yi) 人從(cong) 農(nong) 村搬進了城鎮,大量人離開了世代生活的農(nong) 村開始各奔東(dong) 西,傳(chuan) 統的家庭結構逐漸被打散,年輕人不再像父輩那樣生活在同一村落或社區。

  在城裏長大的年輕人,回到鄉(xiang) 村去“逛一逛”,感覺不適應而保持距離,被社會(hui) 理解成了“斷親(qin) ”。也不是真斷了,伯伯還是伯伯、嬸嬸還是嬸嬸,隻是不輕易承認在這種親(qin) 屬關(guan) 係中的權威,以及在此基礎上必須承擔的倫(lun) 理責任。

  不可否認,當代年輕人麵臨(lin) 著巨大的社會(hui) 競爭(zheng) 壓力,自己都顧不過來,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與(yu) 七大姑八大姨們(men) 深入交流。同時,年輕人對社交生活的邊界感更為(wei) 敏感,傳(chuan) 統的走親(qin) 戚、聊家常成為(wei) 一種負擔,甚至產(chan) 生並不愉悅的社交體(ti) 驗。

  “明明沒見過幾次麵,沒聊過幾次天,一上來就要你把個(ge) 人隱私全都交代清楚”“表麵上關(guan) 心,實際上拿自己的孩子和你瘋狂作對比,各種PUA你”“你一直成功還好,一次失敗,你的親(qin) 戚就會(hui) 紮堆湧過來看你笑話”“說是幫助,實際上把姿態搞得像施舍,日後不論你做什麽(me) 都會(hui) 提及那一次小小幫助,你不感激到位就會(hui) 被說成白眼狼”……網友們(men) 認為(wei) ,但凡有這些行為(wei) 的親(qin) 戚,都可納入“沒必要往來”的行列。

  也就是說,反感的不是親(qin) 緣關(guan) 係本身,而是偽(wei) 裝的善意。反感的是以“為(wei) 了你好”為(wei) 名義(yi) 頤指氣使,說刻薄的話、行涼薄的事。很多事情,本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或者心有餘(yu) 而力不足,親(qin) 戚們(men) 又何苦還要“圍觀看戲”“往傷(shang) 口上撒鹽”?

  正如胡小武在研究中指出,因拆遷、借貸、財產(chan) 繼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態失衡,讓親(qin) 緣之間的“利益衝(chong) 突”逐漸超越“利益鏈接”的比重。尤其是親(qin) 戚相互之間的攀比,磨滅了親(qin) 情。對方過得好自己不高興(xing) ,自己過得好對方不高興(xing) ,彼此之間多了一些薄情寡義(yi) ,孩子也變成相互攀比的工具,看著長輩們(men) 之間的“明爭(zheng) 暗鬥”“演來演去”,年輕人隻會(hui) 更抗拒走親(qin) 訪友。

  期待“出走”後的“回歸”

  “父輩們(men) 花費時間、精力、財力維護的親(qin) 緣關(guan) 係,年輕人卻並不看重。”對於(yu) 這樣的論斷,顯然是一種誤讀。實際上,當代年輕人無比渴望真正的親(qin) 緣關(guan) 係和家族凝聚力,可以成為(wei) 他們(men) 漂泊中的浮舟、受傷(shang) 後的港灣。

  “疫情暴發之初,知道爸爸感染了,我又困在海外回不來,在視頻裏一直哭。是叔叔嬸嬸一直照顧著我爸媽,到處托關(guan) 係幫我訂到機票,之後也是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親(qin) 戚,以各種方式守護我回家。危難時刻顯真情,有家人罩著的安心和感動,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和諧的親(qin) 屬關(guan) 係,對緩解年輕人“孤軍(jun) 奮戰”的心理狀態和現實處境至關(guan) 重要。

  王德峰認為(wei) ,正如家族企業(ye) 發展要適應市場競爭(zheng) 的規則進行調整一樣,延續家族命脈也需要適應年輕人的需求而調整。長輩要認識到社會(hui) 的變革和轉型,不能用原來那套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念來評價(jia) 現在的年輕人。

  改變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親(qin) 戚的“不在場”,讓家庭親(qin) 緣關(guan) 係成為(wei) “釋壓艙”,真正的親(qin) 情,是包容、體(ti) 諒、溫柔以待。和諧的親(qin) 屬關(guan) 係,是相親(qin) 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

  “青春浙江”向近萬(wan) 名90後、00後發布《關(guan) 於(yu) 年輕人“斷親(qin) ”現象》的調查結果顯示,49.2%的年輕人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不會(hui) 找親(qin) 戚幫忙。從(cong) 另一個(ge) 側(ce) 麵來分析,足見年輕人渴望從(cong) 親(qin) 緣關(guan) 係中得到“有效溝通”和“有益幫助”。

  尤其值得長輩親(qin) 戚反思的是,對於(yu) 年輕人本身已感到壓力山大的事情,比如就業(ye) 、婚戀等,不要“單刀直入”的關(guan) 心、“居高臨(lin) 下”的評價(jia) ,而是先從(cong) 看似無意義(yi) 的閑聊,從(cong) 年輕人感興(xing) 趣的話題開始,“融入”而不是“介入”年輕人的生活。讓“過來人”的教訓和建議,走得慢一些、溫和一點。

  “年輕人不會(hui) 一直是一個(ge) 孤島式的個(ge) 體(ti) 。我們(men) 總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親(qin) 屬網絡中,去更好地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正如網友所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親(qin) 情永不消逝,它隻會(hui) 在人生的某個(ge) 時期以一種新的姿態和方式重新構建。

  從(cong) “斷親(qin) ”到“認親(qin) ”,從(cong) “出走半生”到“回歸家庭”,或許隻有經曆足夠多的跌倒和爬起,與(yu) 長輩們(men) 在人生軌跡上隔空重合,才能讓年輕人不再反感,而是以更成熟的思維理解關(guan) 愛的力量,發現親(qin) 緣關(guan) 係中蘊含的真正價(jia) 值。

  作者:俞菀 秦宇杭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