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印太經濟框架” 談判陷入僵局:美國限製性貿易策略注定不得人心

發布時間:2024-02-08 09:33:00來源: 中國日報網

  近期的一係列報道顯示,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相關(guan) 談判已經陷入僵局。這或許意味著,美國通過所謂“構建新經濟協定”、打造14個(ge) 亞(ya) 太國家“小圈子”,以求經濟層麵在相關(guan) 地區抗衡中國的嚐試,基本宣告失敗。

  “印太經濟框架”於(yu) 2022年5月宣布啟動,作為(wei) 拜登政府的首個(ge) 重大經貿領域倡議一直備受關(guan) 注。該倡議的核心目的在於(yu) “強化與(yu) 印太地區關(guan) 鍵經濟體(ti) 的關(guan) 係,在排除中國的情況下建立供應鏈機製”。框架的構建基於(yu) “四大支柱”:供應鏈,清潔能源、稅收和反腐,以及貿易。框架中包含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等美國盟友,全部成員國經濟總量占到了全球的40%。

  然而,去年11月,受到美國方麵態度的影響,框架“四大支柱”中的“貿易支柱”談判未能收獲“早期成果”。這主要是因為(wei) 美國拒絕向其他成員國開放市場,且其國內(nei) 擔憂協定可能會(hui) 給就業(ye) 帶來影響。由此,IPEF基本上已沒有前途可言。

  拜登所在的民主黨(dang) 內(nei)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hui) 主席、俄亥俄州民主黨(dang) 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是本次帶頭反對就“貿易支柱”達成協定的主要人物。布朗認為(wei) ,貿易協議缺乏“可執行的勞工標準”。2015年,布朗也曾力主反對達成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TPP),當時美國勞動工會(hui) 認為(wei) ,協定的達成會(hui) 導致更多的工作流向海外、降低美國工人的薪資,由此獲益的隻有大型企業(ye) 。

  美國民主黨(dang) 內(nei) 的許多人都認為(wei) ,前總統奧巴馬對TPP的支持令民主黨(dang) 在2016年輸掉了大選,敗給了唐納德·特朗普。許多美國工人也認為(wei) ,IPEF對他們(men) 並無好處,民主黨(dang) 如今也不想冒險再損失來自勞工工會(hui) 的選票,這部分選票對於(yu) 他們(men) 十分關(guan) 鍵。

  如今美國的一些盟友及夥(huo) 伴也開始對IPEF失去了熱情,部分原因在於(yu) 該框架並非自由貿易協定,也沒有提供給他們(men) 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hui) 。IPEF似乎已經是“窮途末路”,它的處境,映證的是美國在重塑亞(ya) 太地區經濟領導力方麵的失敗,也令美國自2017年退出TPP後再次“信譽掃地”。

  亞(ya) 太地區的經濟成功,仰賴的是開放、合作以及互惠互利。任何地區性的經濟合作框架,如果要令成員國受益,就必須確保公平、包容,而不是走歧視、排他的途徑。美國應該明白這個(ge) 道理,也更應該作出改變了。為(wei) 了要抑製中國的發展,美國將貿易、科技等問題政治化,所作所為(wei) 已經嚴(yan) 重擾亂(luan) 了全球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破壞了多邊貿易體(ti) 係,也損害了世界各國的利益。拉“小圈子”築“高牆”損人不利己,也注定不得人心。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2月6日社論

  原標題:Biden administration’s restrictive trade initiative fails to gain traction in Asia-Pacific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塗恬 編輯:李海鵬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