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7日電 據司法部網站消息,截至2023年底,全國經司法行政機關(guan) 登記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287家,鑒定人5098名,自2015年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統一登記管理範圍以來辦理案件10萬(wan) 餘(yu) 件,為(wei)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執法司法活動提供了重要證據支撐。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對於(yu) 打擊汙染環境、破壞生態資源等損害社會(hui) 公共利益行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具有重要意義(yi) 。近年來,檢察機關(guan) 充分履行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職責,辦理了大量相關(guan) 案件,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資源作出了積極貢獻。工作實踐中,部分檢察機關(guan) 反映,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在委托階段收取費用造成辦案經費壓力較大,不利於(yu)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為(wei) 解決(jue) 該問題,司法部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於(yu) 2019年建立了不預先收費鑒定製度,引導鑒定機構先提供鑒定服務,後收取鑒定費用,並確定了58家不預先收費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有效緩解檢察機關(guan) 經費壓力。四年多來,58家機構認真落實不預先收費鑒定製度,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帶動更多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主動采取先鑒定後收費模式,為(wei) 檢察機關(guan) 辦案提供幫助,不預先收費鑒定製度價(jia) 值越來越得到認同。
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的持續增長,檢察機關(guan) 鑒定需求不斷增加。為(wei) 鞏固和深化不預先收費製度成果,適應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新情況、新要求,2023年,司法部對不預先收費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開展評估、調整、補充,確定了141家不預先收費的機構。這些機構大多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發起設立,執業(ye) 範圍涵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執業(ye) 分類規定》全部7大類47個(ge) 鑒定分領域,分布於(yu) 全國29個(ge) 省(區、市),能夠更好地為(wei) 檢察機關(guan) 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提供鑒定服務。
具體(ti) 名單如下:
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公益訴訟中不預先收費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名冊(ce)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