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務院批複《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總體(ti) 方案》,旨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非經貿合作平台,以經貿合作帶動雙邊投資、產(chan) 能合作、數字經濟、國際物流、人文交流的開展,夯實中國對非經貿合作的長效機製,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合作新經驗、新做法。
堅定不移地推動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是貫徹落實《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框架的必然要求。《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是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hui) 議擘畫的雙邊中長期合作方向和目標,該願景將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yu) 非盟《2063年議程》進行有機結合,涵蓋衛生健康、減貧惠農(nong) 、貿易促進、投資驅動、數字創新、綠色發展、能力建設、人文交流、和平安全九項工程,致力於(yu) 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yu) 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的精準對接。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為(wei) 集中的大陸,中非之間的經貿合作具有極強互補性。從(cong) 統計數據看,中國已連續十五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地位。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到曆史上的峰值282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5%,展現出雙邊貿易的強勁韌性。中非經貿博覽會(hui) 已成為(wei) 中非企業(ye) 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23年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hui) 的參會(hui) 規模創曆史之最,實現了與(yu) 中國建交的53個(ge) 非洲國家參會(hui) 全覆蓋,各方簽約項目累計120個(ge) ,簽約金額達103億(yi) 美元。
在經貿合作的牽引下,中非在基礎設施和產(chan) 能合作等領域都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在基礎設施領域,連接埃塞俄比亞(ya) 和吉布提的亞(ya) 吉鐵路是中非合作的標誌性項目。亞(ya) 吉鐵路建成通車後,大大縮短了埃塞俄比亞(ya) 的進出口運輸時間,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力推動了埃塞俄比亞(ya) 經濟發展。亞(ya) 吉鐵路不僅(jin) 極大推動了當地工業(ye) 化進程,還培養(yang) 了大批本土人才,為(wei) 未來的鐵路發展奠定基礎,促進了地區經濟和生產(chan) 要素的整合。
經貿合作不僅(jin) 有力地推進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還帶動了產(chan) 能合作的深入開展。例如,由中企投資建設的尼日利亞(ya) 萊基自貿區,已成為(wei) 中非國際產(chan) 能合作重要載體(ti) 和平台。萊基自貿區是中國政府批準設立時間較早、實際開發麵積最大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其規劃麵積165平方公裏,目前已吸引了超過100家企業(ye) 入駐,涵蓋石油天然氣、家具製造、電子電器、汽車裝配和日用品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實際總投資額超過3億(yi) 美元。據悉,2023年萊基自貿區入駐企業(ye) 產(chan) 值已突破1億(yi) 美元,不僅(jin) 凸顯了境外經貿合作區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激發國際產(chan) 能合作方麵的生命力,也有力推動了非洲國家民族產(chan) 業(ye) 的工業(ye) 化和現代化發展。
隨著非洲各國團結自強意識的不斷加強,非洲大陸的自貿區建設也在加速,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規模巨大的統一市場正在形成。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三階段談判中的前兩(liang) 階段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正加緊進行第三階段的審議。據非洲大陸自貿區秘書(shu) 長瓦姆凱萊·梅內(nei) 透露,《原產(chan) 地規則議定書(shu) 》在非洲經濟史上首次達到88.3%的一致性,這將推動非洲大陸成為(wei) 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加速工業(ye) 化進程。
當前,中國正在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而非洲也在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加速前進。經濟學人智庫(EIU)預測,2024年非洲將成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第二快的地區,全球增長最快的20個(ge) 經濟體(ti) 中非洲將占12席。團結自強的非洲一定會(hui) 行穩致遠,而秉持真實親(qin) 誠理念的中國是非洲最親(qin) 密的發展合作夥(huo) 伴。
展望未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將在促進中非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密切中非產(chan) 供鏈合作方麵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作為(wei) 擁有全球最完整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將與(yu) 非洲一道,從(cong) 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團結合作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充分發揮先行區在中非經貿合作和產(chan) 能對接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切實推動中非合作的資源共享、平台共建、產(chan) 業(ye) 共興(xing) 。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國際發展研究所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