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2月25日電 題:“世界菌草技術之父”:為(wei) 發展中國家減貧辟新路
中新社記者 龍敏
2月24日正值傳(chuan) 統元宵佳節,“世界菌草技術之父”林占熺迎來了別樣“團圓”。在斐濟楠迪,他與(yu) 中國—太平洋島國菌草技術示範中心的同事們(men) 共度佳節,“放起了焰火,吃起了湯圓,敘起了家常”。
2023年3月,中國—太平洋島國菌草技術示範中心在斐濟啟用,帶動輻射周邊南太平洋島國菌草業(ye) 的發展。
當地時間2月21日下午,林占熺(右三)在斐濟指導當地菌草業(ye) 發展。(中國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供圖)
“看到菌草業(ye) 造福當地民眾(zhong) ,看到援外的工作人員身體(ti) 健康,也是一種團圓。”身為(wei) 中國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福建農(nong) 林大學研究員,林占熺在電話中對中新社記者說。
年逾八旬的林占熺壯心不已,龍年新春依舊不停忙碌,“菌草業(ye) 好不容易迎來了春天,我們(men) 要把握住”。林占熺說,“菌草業(ye)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全球仍然有許多貧窮的人,生態環境惡化的壓力仍舊巨大,怎麽(me) 能不拚?”
菌草扶貧是長期從(cong) 事菌草技術研究、推廣和教學的林占熺的初心。在曆次采訪中,他曾多次回憶道,1983年隨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到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那裏的情景讓他觸目驚心——“懸河”高出兩(liang) 邊耕地一兩(liang) 米,四周山丘荒禿、耕地沙化。從(cong) 長汀歸來,40歲的林占熺辭去行政職務,開始專(zhuan) 心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術。
正是這份初心,林占熺不以山海為(wei) 遠,從(cong) 福建到寧夏,從(cong) 中國到世界各地。截至2007年,寧夏1.75萬(wan) 戶參與(yu) 菌草生產(chan) ,興(xing) 建菇棚1.75萬(wan) 個(ge) ,創造產(chan) 值近億(yi) 元(人民幣,下同),種菇農(nong) 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技術已傳(chuan) 播至全球106個(ge) 國家,還被列為(wei)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yu) 發展基金”重要項目。
2023年,菌草業(ye) 又取得了許多新成績。林占熺說,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菌草“走出去”迎來了新機遇。中國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3年共派遣專(zhuan) 家59人次赴16個(ge) 國家推廣菌草技術,培訓了來自35個(ge) 國家的2000多名學員。
春節剛過,林占熺就飛赴斐濟楠迪參加“菌草技術的應用及其對減貧、促進就業(ye) 和保護環境的貢獻”國際研討會(hui) 。
在林占熺看來,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麵臨(lin) 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也是人類的共同使命。“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men) 去做,菌草業(ye) 發展如同行舟一樣,不進則退,等不得、慢不得。”
林占熺認為(wei) ,菌草技術可應用於(yu) “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以草代糧”發展畜禽業(ye) ,“以草代木”生產(chan) 纖維、纖維板、紙漿,“以草代煤”發電,生產(chan) 生物有機肥,生態治理等6大領域、12個(ge) 產(chan) 業(ye) ,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ge) 目標中的13個(ge) 可持續發展目標。
“運用菌草技術發展菌草業(ye) ,具有千家萬(wan) 戶能參與(yu) 、能發展,並且投入省、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好、適應性廣等優(you) 點。”林占熺堅守菌草業(ye) 一線,“希望菌草能為(wei) 發展中國家減貧和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新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