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人民網 郭錦標攝
人民網格洛斯特2月24電 (餘(yu) 穎)深情的蘇格蘭(lan) 歌曲《友誼地久天長》一遍遍回蕩起來,人們(men) 紛紛起立手挽著手合唱,許多的人在鼓掌、歡呼、淚目……2月24日中國駐英國使館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為(wei) “裏斯本丸”號船幸存者家屬及相關(guan) 人士舉(ju) 行新春招待會(hui) ,追憶中國舟山東(dong) 極漁民營救“裏斯本丸”號船英軍(jun) 戰俘的感人故事,共慶中國元宵佳節。
來自中國浙江舟山曾參與(yu) “裏斯本丸”號船營救行動漁民後代們(men) 第一次萬(wan) 裏迢迢來到英國,與(yu) 來自英國全國各地出席招待會(hui) 的英方嘉賓相會(hui) ,中英兩(liang) 國人民的此次雙向奔赴,再次傳(chuan) 遞出跨越歲月的深厚情誼。
舟山漁民畫 中英友誼永不褪色的見證
當天的現場,兩(liang) 百餘(yu) 名中英來賓匯聚一堂,空氣中湧動著熱烈的氣息。看著舟山漁民畫上的自己一家人,時光仿佛交匯在這一刻, “裏斯本丸”號船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丹妮絲(si) ·維尼熱淚盈眶。 “這件禮物完全出乎我意料,太感動了。 ”
贈送給維尼這份畫作的是“裏斯本丸”營救事件中舟山東(dong) 極漁民吳其麟的孫女吳小飛,她也是東(dong) 極漁民畫的優(you) 秀作者 。她深情地對維尼說,畫裏有我們(men) 舟山的朝霞、大海,代表我們(men) 對您最深的祝福,我們(men) 的情誼是不以山海為(wei) 遠的。此前,她還創作了《東(dong) 極大營救》的3米長卷,用畫作延續中英人民的情誼。
丹妮絲(si) ·維尼再次對她表示,見到你們(men) ,我心裏非常激動,我更期待完成父親(qin) 的心願,推動盡快在舟山建成“裏斯本丸”營救紀念碑,銘記你的祖輩和那些英勇營救英軍(jun) 戰俘的舟山漁民。
贈送舟山漁民畫。人民網 郭錦標攝
帶著推動中英民間友誼的願望,舟山東(dong) 極漁民後代們(men) 第一次來到英國,向英方嘉賓介紹舟山的變化和傳(chuan) 統中國文化。大家彼此間熱烈的交流,引發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瞬間。
舟山東(dong) 極漁民後代的代表吳布偉(wei) 在活動中講述其祖父參與(yu) 營救3名英軍(jun) 戰俘的經曆,現場展示了當年其祖父和英軍(jun) 官兵的珍貴合影,“我的祖父在世時,他總會(hui) 念叨那場驚心動魄的大營救。我的後輩也很喜歡聽我講這些故事。我們(men) 的東(dong) 極瀕臨(lin) 外海,我們(men) 相信在海上我們(men) 都是一家人。無論是什麽(me) 人在海上遇險,我們(men) 都會(hui) 出手相救。”他表示,希望我們(men) 東(dong) 極漁民後代和英方官兵後人繼續做中英友好合作的推動者、維護者,傳(chuan) 承好特殊的友誼,“我歡迎英國的朋友多到舟山走走看看,我們(men) 會(hui) 把你們(men) 當親(qin) 人一樣熱情接待。”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致辭。人民網 郭錦標攝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致辭中表示,曆史雖然遠去,但曆史不能忘卻。我們(men) 必須永遠銘記兩(liang) 國友誼,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期待“裏斯本丸”號船幸存者家屬及各界人士為(wei) 促進中英友好作出貢獻,將“裏斯本丸”營救事件的感人故事不斷發揚光大,讓中英兩(liang) 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chuan) 。
年輕人加入 感人故事不斷發揚光大
長期致力於(yu) 收集整理“裏斯本丸”號營救事件資料的英國退役少校費恩祺談到這份情誼時動情地說:很高興(xing) 看到“裏斯本丸”號船營救事件越來越廣為(wei) 人知,我們(men) 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ge) 故事,鼓勵大家傳(chuan) 承好這份記憶和情誼,促進英中民間友好。
英國退役少校費恩祺致辭。人民網 郭錦標攝
近年來,紀念“裏斯本丸”號船營救事件的相關(guan) 活動不斷舉(ju) 辦,這份情誼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當天從(cong) 英國全國各地來格洛斯特郡來出席新春招待會(hui) 的英方嘉賓,不少人是帶著家裏第三、四代親(qin) 屬參加活動,汩汩善意和深情厚誼為(wei) 中英民間友好合作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看了很多資料後,我也非常期待能有機會(hui) 去浙江舟山! ” 格洛斯特市長凱西·威廉姆斯感慨說,幾個(ge) 月前在收到活動通知時對“裏斯本丸”號這一曆史事件並不知曉,自己為(wei) 此做了大量信息檢索工作,在這個(ge) 充滿紛爭(zheng) 的時代,舟山漁民當年的義(yi) 舉(ju) 讓人格外溫暖,英國人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應記住這段曆史。她表示,正在向政府提議所有當年的英軍(jun) 戰俘家屬都應有資格在每年十一月份的國喪(sang) 紀念日向倫(lun) 敦市中心和平紀念碑獻花。
“我第一次有了想去中國的衝(chong) 動,我很想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古建築。” 15歲的蓋奇·加賽德和媽媽一起從(cong) 曼徹斯特來參加活動,現場的交流讓他十分激動。“我聽不懂中文,但是當我們(men) 用中英兩(liang) 種語言共唱友誼地久天長,我明白這種友誼是超越國界的。”
活動現場。人民網 郭錦標攝
來自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的愛丁堡大學交換生劉彥茗是浙江舟山人,當天她主持了活動的表演部分,把非常有浙江風情、舟山特色的歌曲《搖櫓謠》、越劇《梁祝十八相送》、民俗舞蹈《打蓮湘》等節目介紹給英國來賓: “’裏斯本丸’號船營救行動在我們(men) 舟山口口相傳(chuan) ,今天當我在現場與(yu) 這麽(me) 多英國來賓麵對麵的交流,還是有很深的觸動,這種友誼需要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去,造福兩(liang) 國人民。”
浙江舟山東(dong) 極鎮鎮長劉濤也被深深打動,“看到今天在場的有不少英國青年和兒(er) 童,讓我感慨頗深,82年來,圍繞“裏斯本丸”營救事件建立的中英友誼一直在延續,我們(men) 要讓這份友誼永不褪色。”
活動現場。人民網 郭錦標攝
活動現場。人民網 郭錦標攝
活動現場。人民網 郭錦標攝
活動現場。人民網 郭錦標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