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經濟熱點問答|德國企業為啥不信“去風險”說教

發布時間: 2024-02-27 08:57: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 題:德國企業(ye) 為(wei) 啥不信“去風險”說教

  新華社記者張遠

  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康林鬆日前在發布企業(ye) 季度業(ye) 績時表示,歐盟加大任何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yi) 舉(ju) 措力度,都將對歐洲這樣的經濟體(ti) 造成破壞性影響。

  康林鬆的表態代表了德國以及歐洲企業(ye) 界的廣泛心聲。從(cong) 近期德國政府、智庫和商會(hui) 發布的一係列報告和數據看,中德投資合作並未受到外界雜音影響。在美西方政客鼓噪對華“去風險”之際,德國企業(ye) 繼續增加對華投資,持續布局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到底有哪些獨特吸引力?鼓噪“去風險”為(wei) 何吃不開?

  德企加碼投資中國

  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在其根據德國央行數據撰寫(xie) 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19億(yi) 歐元,比上一年增長4.3%。根據報告,德國企業(ye) 過去三年對華投資額大致相當於(yu) 其2015年至2020年的投資額。此外,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wei) 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

  德國聯邦統計局本月中旬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23年德中貿易額為(wei) 2531億(yi) 歐元,中國連續第八年成為(wei) 德國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

  德國經濟研究所報告的作者約爾根·馬蒂斯認為(wei) ,數據表明,德國大企業(ye) 仍將中國視為(wei) 正在增長的龐大市場,並計劃把更多業(ye) 務放在中國,以對衝(chong) 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帶來的風險。

  中國德國商會(hui) 今年1月發布了2023/24年度德企商業(ye) 信心調查報告,共有566家會(hui) 員企業(ye) 對調查做出了回應。根據報告,超過九成受訪企業(ye) 計劃繼續紮根中國市場,過半受訪企業(ye) 計劃在今後兩(liang) 年增加在華投資。這份報告認為(wei) ,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意義(yi) 依然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供應鏈基礎設施先進,創新能力日益強大,中國持續成為(wei) 德國企業(ye) 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中國市場有何獨特吸引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德經貿往來熱絡企業(ye) 合作增多,是基於(yu) 產(chan) 業(ye) 經驗的理性選擇。中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等方麵展現出的創新領導力正逐步增強,同時德國在汽車、化工等傳(chuan) 統工業(ye) 仍具優(you) 勢,雙方合作有利於(yu) 共同提高產(chan) 業(ye) 能力。

  大眾(zhong) 汽車與(yu) 小鵬汽車共同開發新款電動車,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在沈陽全麵動工,西門子投資加碼成都智造基地……這些都是德企看好中國未來競爭(zheng) 力的鮮活例證。

  2023年,德國大眾(zhong) 集團將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落戶合肥。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大眾(zhong) 正在全麵融入中國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在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中,高速發展是保持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教授伍慧萍認為(wei) ,中國市場在德企眼中具有其他市場難覓的吸引力。她指出,烏(wu) 克蘭(lan) 危機升級後,德國企業(ye) 經營成本明顯上升,麵臨(lin) 能源價(jia) 格波動、勞動力市場技術工人短缺等諸多問題,投資德國本土的吸引力受到削弱。相較之下,中國生產(chan) 要素齊全、供應鏈完整、有產(chan) 業(ye) 經驗的勞動力人口充裕,這些因素為(wei) 不少德企所青睞。

  鼓噪“去風險”為(wei) 何吃不開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經濟條件下,隻要做生意就一定會(hui) 麵對和承擔風險,即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去風險”這個(ge) 概念本質上是反市場經濟的。諸多數據與(yu) 實例表明,德企正積極擁抱中國市場,“用腳投票”證明“去風險”“脫鉤斷鏈”不得人心。

  德國工商大會(hui) 此前發布的德國海外商會(hui) 聯盟全球商業(ye) 期望報告認為(wei) ,“去風險”會(hui) 給德國海外企業(ye) 造成巨大負擔,近一半的企業(ye) 難以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或商業(ye) 夥(huo) 伴。

  德意誌聯邦銀行多名專(zhuan) 家日前撰文表示,從(cong) 長遠看,離開中國將給德國企業(ye) 帶來顯著商業(ye) 和經濟成本。德國企業(ye) 將錯失中國這個(ge) “主要銷售市場”,許多供應鏈隻能以犧牲效率為(wei) 代價(jia) 進行重組。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hui) 主席米夏埃爾·舒曼表示,眼下不少西方媒體(ti) 熱衷渲染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對抗,警示投資風險。他建議企業(ye) 去中國實地考察感受,多與(yu) 當地人對話,會(hui) 得出不同的感受與(yu) 結論。

  分析人士指出,所謂“去風險”,本質上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不僅(jin) 衝(chong) 擊多邊貿易體(ti) 製的權威性有效性,也違背經濟規律,最終將阻礙世界經濟複蘇進程。試圖通過貿易壁壘來降低政治風險,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