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8電 (記者苑基榮)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8日在北京發布《2023年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簡稱《行業(ye) 報告》),報告主創團隊圍繞“調整重塑中的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這一主題,分享探討油氣行業(ye) 發展趨勢。發布會(hui) 現場參會(hui) 嘉賓約400人,會(hui) 議同期進行了多頻道網絡視頻直播。
2023年全球油氣市場和油氣行業(ye) 在調整重塑中漸進複蘇,呈現價(jia) 格整體(ti) 回落、供需基本平衡和轉型穩妥推進的特點。中國油氣行業(ye) 以保障能源安全為(wei) 首要目標,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在新型能源體(ti) 係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發布會(hui) 從(cong) 能源發展、油氣市場、油氣生產(chan) 、國際合作、石油公司轉型發展等角度分享了報告的核心觀點。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政策研究室主任張華林在致辭中說,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脆弱性凸顯,國際能源市場供需錯配、市場波動加劇,世界各國持續麵臨(lin) 能源供應和需求不平衡問題,保證能源安全提升能源係統韌性成為(wei) 各國能源發展優(you) 先議題。《行業(ye) 報告》提出的對2023年和2024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態勢的基本認識和判斷,對業(ye) 內(nei) 外把握行業(ye) 趨勢、研判市場走勢有所裨益。
《行業(ye) 報告》分析顯示,2023年,全球能源發展處於(yu) 國際格局動蕩變革期、極端氣候災害頻發期、能源行業(ye) 低碳轉型期和新一輪技術革命爆發期“四期疊加”的複雜環境之中。全球能源價(jia) 格總體(ti) 回落,石油價(jia) 格下降接近20%,天然氣和煤炭價(jia) 格下降超過50%,碳酸鋰、光伏組件價(jia) 格下降超過50%,對全球經濟保持增長特別是控製通脹起到了重要作用。貿易格局深度調整,兩(liang) 個(ge) 平行市場初現端倪,陣營化、碎片化加劇,全球能源治理進入大變革。能源轉型在博弈中加速,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首次跌破80%。國際大石油公司重新強化上遊業(ye) 務,油氣資產(chan) 並購持續升溫,同業(ye) 並購與(yu) 跨界並購或將成為(wei) 新趨勢。2023年,布倫(lun) 特原油期貨全年均價(jia) 為(wei) 82.17美元/桶,較上年下跌17%,仍處於(yu) 近10年油價(jia) 運行上沿;天然氣價(jia) 格從(cong) 曆史高點回落至烏(wu) 克蘭(lan) 危機前水平,但歐亞(ya) 氣價(jia) 仍處相對曆史高位。
中國有效統籌發展安全與(yu) 綠色轉型,在不斷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的同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總體(ti) 看,2023年中國能源供應充足穩定,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年原油產(chan) 量站穩2億(yi) 噸,連續六年保持增長;天然氣產(chan) 量2353億(yi) 立方米,連續七年增產(chan) 超100億(yi) 立方米。石油消費快速增長至7.56億(yi) 噸,同比增長11.5%,創曆史峰值紀錄;成品油消費3.99億(yi) 噸,同比增長9.5%,已接近2019年的水平。天然氣消費恢複增長,全年天然氣消費量3917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6.6%。國內(nei) 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油氣勘探開發投資約3900億(yi) 元,同比增加10%;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chu) 量約13億(yi) 噸,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chu) 量近1萬(wan) 億(yi) 立方米。國內(nei) 煉油能力增長放緩,石化產(chan) 品產(chan) 能持續擴張,市場主體(ti) 多元化進一步發展。煉油總能力達到9.36億(yi) 噸/年,煉廠開工率為(wei) 79.1%。
中國能源轉型步伐持續加快,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進入築基期。全社會(hui) 電氣化持續加快,綠氫、新型儲(chu) 能項目發展勢頭較快。獨具特色的石油能源公司轉型模式正在形成,油氣與(yu) 新能源融合發展開創眾(zhong) 多新模式。2023年中國石油企業(ye) 加快推動油氣行業(ye) 綠色轉型,正在實現著油田“四變”,即“油田變地熱田”“油田變綠電田”“油田變綠氫田”“油田變儲(chu) 碳田”。
展望2024年,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不確定性加劇,疊加高通脹高利率壓力,全球經濟仍麵臨(lin) 巨大下行風險,能源商品價(jia) 格將繼續波動,能源產(chan) 業(ye) 將成為(wei) 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由全球能源危機引發的可負擔性和安全擔憂將使得各國政府和企業(ye) 更加注重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支撐石油需求增長,2024年中國石油需求將穩中有升,成品油需求達峰時點可能提至2025年前。在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大背景下,天然氣正成為(wei) 支撐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的重要能源,持續替代高汙染燃料、支撐新能源規模發展。
中國石油學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徐鳳銀致辭中談到,油氣行業(ye) 要攜手共進,在維護全球能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基礎上,紮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各類行業(ye) 組織、能源企業(ye) 、科研機構應務實合作,攜起手來共同搭建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知識分享與(yu) 技術推廣傳(chuan) 播平台,推動石油、天然氣與(yu) 石油化工行業(ye) 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行業(ye) 報告》連續第16年發布,恰逢中石油經研院成立60周年。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執行董事、《行業(ye) 報告》主編錢興(xing) 坤認為(wei) ,《行業(ye) 報告》的品牌價(jia) 值在於(yu) ,密切關(guan) 注全球發展大勢和行業(ye) 發展趨勢,深入分析研判中國能源行業(ye) 發展形勢和挑戰,持續為(wei) 行業(ye) 發展提供專(zhuan) 業(ye) 深入的智力支持,因此得到了業(ye) 內(nei) 外的廣泛關(guan) 注與(yu) 認可。“跨越甲子,展望百年,經研院將珍視品牌回饋社會(hui) 。”
會(hui) 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行業(ye) 報告》副主編吳謀遠攜主創人員袁榴豔、王利寧、段兆芳、張煥芝、劉佳、李春新等,與(yu) 行業(ye) 資深專(zhuan) 家、現場嘉賓及媒體(ti) 進行了熱點問題探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