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3月5日電 題:如何打造中國特色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新高地”?
——專(zhuan) 訪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
中新社記者 王堅 許青青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科技創新與(yu) 經濟發展領域的重要一環,也是當今世界普遍關(guan) 注的焦點問題。中國近年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領域有何創新和亮點?如何打造中國特色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新高地”?近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chan) 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張平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討論,並介紹廣州開發區深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與(yu) 運用綜合改革試驗的相關(guan) 成果。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工作的進展如何,在國際上處於(yu) 什麽(me) 位置?
張平:中國知識產(chan) 權製度隨改革開放建立,與(yu) 市場經濟發展動態密切相關(guan) 。
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發展以製造業(ye) 為(wei) 主,許多企業(ye) 以“來料加工”“三來一補”等模式生產(chan) ,創新水平不高,品牌保護的市場需求較弱。
其後,中國從(cong) 製造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轉變,越來越多高新技術企業(ye) 崛起,擺脫了專(zhuan) 利領域的“被許可方”角色,自有品牌也成為(wei) 迫切的需求。
時至今日,中國通過PCT途徑(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專(zhuan) 利合作條約》的英文縮寫(xie) ,係有關(guan) 專(zhuan) 利的國際條約)提交專(zhuan) 利申請量已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知識產(chan) 權大國和世界創新版圖的重要一極。
2023年4月26日,世界知識產(chan) 權日,香港特區政府知識產(chan) 權署舉(ju) 辦“齊來保護知識產(chan) 權”展覽。李誌華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領域有哪些創新舉(ju) 措?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chan) 權運用與(yu) 保護綜合改革有哪些新進展?
張平:中國知識產(chan) 權的司法製度也經曆了從(cong) 無到有的過程,由專(zhuan) 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電子商務法、反壟斷法、科學技術進步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構成的知識產(chan) 權法律體(ti) 係逐步完善,並與(yu) 國際接軌。
不同於(yu) 世界其他國家,中國“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擁有從(cong) 最高法院到省高級人民法院、地方法院的全麵建製,這一建製的改革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特色”。此外,中國知識產(chan) 權“三審合一”的審判製度,也是中國獨屬的司法製度創新。同時,中國正在產(chan) 業(ye) 領域作新一輪的科技創新部署,培養(yang) 高價(jia) 值的專(zhuan) 利與(yu) 馳名商標。
2019年1月1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最高法知識產(chan) 權法庭全體(ti) 法官進行憲法宣誓。李慧思 攝
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部署推進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匯聚了眾(zhong) 多大型創新型企業(ye) ,擁有龐大的知識產(chan) 權申請與(yu) 投產(chan) 應用率。以廣東(dong) 企業(ye) 為(wei) 當事人的許多知識產(chan) 權大案要案成為(wei) 典型,對國際知識產(chan) 權保護產(chan) 生正向影響。
另外,以廣州開發區為(wei) 例,該區是中國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唯一知識產(chan) 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除了知識產(chan) 權貫標、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的培育(如“瞪羚計劃”,即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行動計劃)等各項知識產(chan) 權的推進措施,近年來還關(guan) 注地理標誌保護、海外知識產(chan) 權維權、數字經濟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細分領域,推出一係列創新舉(ju) 措,也可視作“中國特色”創新。
2021年5月,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chan) 權人才發展大會(hui) 暨知識產(chan) 權人才供需對接係列活動在廣州舉(ju) 行。陳楚紅 攝
中新社記者:關(guan) 於(yu) 海外知識產(chan) 權維權,有哪些綜合改革成果?應如何發揮這部分綜改成果的作用,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
張平:中國此前發布了《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管理規範》,按照國家標準指引企業(ye) 做好人員保障、製度安排、專(zhuan) 利與(yu) 商標布局,這便是“知識產(chan) 權合規”的雛形,主要是幫助企業(ye) 製定一個(ge) 配套的、符合國家標準生產(chan) 的“整體(ti) 做法”,以此實現可持續發展,也不失為(wei) 一種“中國特色”的創新舉(ju) 措。同時,中國在知識產(chan) 權證券化、知識產(chan) 權運營、知識產(chan) 權資本化等方麵也進行了大量探索,比如“知識產(chan) 權質押”“知識產(chan) 權保險”“知識產(chan) 權股票發行”等。這些措施旨在通過國家公共基金,促進中小企業(ye) 的知識產(chan) 權利用,提升其知識產(chan) 權保護意識、能力與(yu) 效果。
2023年2月8日,中國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知識產(chan) 權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發布雙方合作完成的業(ye) 內(nei) 首份《中國知識產(chan) 權保險發展白皮書(shu) (2022)》。孫自法 攝
未來,知識產(chan) 權海外維權的情況將會(hui) 非常複雜、多元。通常而言,提起海外糾紛案件的目的並非訴訟本身,而是進入市場並贏回利潤。近些年,中國崛起了不少知名高新企業(ye) ,比如騰訊、華大基因、網易等,他們(men) 重視海外業(ye) 務,積極應對海外知識產(chan) 權糾紛,也期望把“專(zhuan) 利戰”拉回中國主場。以華為(wei) 與(yu) 三星的案例為(wei) 例,首先是三星在全球市場上起訴華為(wei) ,華為(wei) 也在中國發起對三星的訴訟。後來,該案以華為(wei) 與(yu) 三星達成全球和解告終,體(ti) 現了“以訴製訴”“以訴求和”的經典訴訟策略。
當然,海外維權還與(yu) 企業(ye) 的實力密切相關(guan) 。比如,有些中小企業(ye) 有維權意願,卻沒有應對訴訟的金融實力,上述的“知識產(chan) 權保險”就能通過補償(chang) 律師費等途徑予以支持。
2021年3月16日,華為(wei) 發布《創新和知識產(chan) 權白皮書(shu) 2020》,表示從(cong) 2021年開始對5G專(zhuan) 利收取使用費。陳玉宇 攝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wei) 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領域的國際大舞台中,中國將首先迎來哪些挑戰?如何合理應對?
張平:中國開展了許多國際性合作,2021年9月正式申請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同年11月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DEPA)。因此,中國國務院要求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區,提高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下稱“高標準規則”)的實施,這對大灣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中國履行“入世”承諾,加大了商標的保護力度,但僅(jin) 有對假冒商標的執法標準,並不包含海關(guan) “混淆性商標執法”標準。一旦加入CPTPP與(yu) DEPA,就意味著海關(guan) 必須立刻對混淆性相似商標進行判斷和把握,如果判斷兩(liang) 個(ge) 商標存在相似(即混淆),便可以查扣貨品。中國是製造業(ye) 大國,眾(zhong) 多貨品都有可能因此被查扣,卡在海關(guan) 。
再者,對接高標準規則需要中國知識產(chan) 權法律的深層次調整和修訂。但在一些如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的試點地區,不等法律條文變更便開始推進高標準規則對接,區內(nei) 企業(ye) 當即需要履行相關(guan) 承諾,也同時麵臨(lin) 上述的貨物被查扣的風險,陷入難以保護自身利益的困境。
因此,對接高標準規則是下一步在綜合改革方案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內(nei) 容。
2022年4月,博鼇亞(ya) 洲論壇2022年年會(hui) “亞(ya) 洲知識產(chan) 權:趨勢與(yu) 機遇”分論壇在海南博鼇舉(ju) 行。韓海丹 攝
中新社記者:廣州開發區的知識產(chan) 權運用和保護綜改試驗中,未來還應關(guan) 注哪些問題?您對此有哪些規劃建議?
張平: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製度建設已基本接軌,在保護意識及相關(guan) 大學學科設置上甚至優(you) 於(yu) 許多國家,但在實際工作上還有欠缺。譬如專(zhuan) 利品質不高的問題、賠償(chang) 額度平衡的問題。
穀歌在國外被訴時,賠償(chang) 金額通常在數十億(yi) 美元,但中國企業(ye) 難以達到如此規模;在食品領域,中國既定的賠償(chang) 標準是“五倍”,但考慮到物價(jia) 與(yu) 各個(ge) 國家地區的差異,實際執行應當更加靈活。
2020年12月16日,美國得克薩斯州等10個(ge) 州的總檢察長對穀歌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其在在線廣告領域利用壟斷地位打壓對手。圖為(wei) 位於(yu) 加州山景城的穀歌公司總部。劉關(guan) 關(guan) 攝
中國對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力度整體(ti) 仍需提升,具體(ti) 可以參考當下提倡的“大保護”“嚴(yan) 保護”“強保護”,以高品質知識產(chan) 權、高競爭(zheng) 力、高賠償(chang) 給付為(wei) 目標。
此外,在商標保護方麵,應引導企業(ye) 樹立品牌保護意識,培養(yang) “百年老店”意識,而非“打一槍換一個(ge) 地方”。(完)
專(zhuan) 家簡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在廣州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陳楚紅 攝
張平,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chan) 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日本東(dong) 京知識產(chan) 權研究所、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曾參加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主持科技創新與(yu) 知識產(chan) 權戰略研究、信息社會(hui) 知識產(chan) 權保護與(yu) 應用研究、中國高校專(zhuan) 利成果轉化模式及政策研究、互聯網基礎立法、數據要素市場建製與(yu) 法律治理等多項國家重點研究項目。著有《知識產(chan) 權法》《標準化與(yu) 知識產(chan) 權戰略》《共享智慧:開源軟件知識產(chan) 權問題解析》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