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曾玥)談及香港數字經濟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政府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hui) 委員楊德斌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受訪時建議,借鑒東(dong) 數西算,試點“港數內(nei) 地算”,推動香港和內(nei) 地算力聯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時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楊德斌表示,數據中心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港數內(nei) 地算”可緩解高昂的地價(jia) 和電價(jia) 對香港建設數據中心的不利影響,實現數據中心規模化發展。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圖為(wei) 會(hui) 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楊德斌接受媒體(ti) 采訪。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2023年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深圳園區監管模式運作成熟,與(yu) 香港園區基本實現要素流動暢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到2035年,創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動。
楊德斌強調,香港發展數字產(chan) 業(ye) ,必須與(yu) 深圳深度聯動。他建議理順河套“一區兩(liang) 園”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設立科技企業(ye) 和科研人員白名單,建立雙幣投資風險基金和數據專(zhuan) 區,助推兩(liang) 地有機合作發展關(guan) 鍵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李慧瓊建議,中央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在做好風險管理的情況下,允許內(nei) 地科研及臨(lin) 床試驗采集樣本和相關(guan) 數據跨境流通,實現內(nei) 地、香港以及其他地區的數據交匯。
楊德斌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為(wei) 起點,在《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地、香港)個(ge) 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實施的基礎上,增加認證機製和負麵清單製定,同時對標國際認證機製,吸引國際企業(ye) 在香港進行跨境數據處理,助力香港建設成為(wei) 國際數據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