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熱點問答丨醫政對峙兩個月,韓國總統為什麽突然道歉了?

陸睿 孫一然 馮亞鬆 發布時間:2024-04-03 15:3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首爾4月3日電 熱點問答|醫政對峙兩(liang) 個(ge) 月,韓國總統為(wei) 什麽(me) 突然道歉了?

  新華社記者陸睿 孫一然 馮(feng) 亞(ya) 鬆

  韓國總統尹錫悅日前就醫學院擴招方案及醫療改革發表講話,對未能及時化解醫療界“罷工潮”給國民帶來不便深表歉意。尹錫悅說,如果醫療界能給出更妥當、更合理的方案,政府將持開放態度討論。

  自韓國政府今年2月公布醫學院擴招方案後,大批醫院醫生罷工、醫學院學生罷課,醫學院教授也提出集體(ti) 辭職,造成醫療體(ti) 係混亂(luan) 。政府和醫療界的對峙已經持續兩(liang) 個(ge) 月,雙方一直態度強硬、互不相讓。

  總統為(wei) 何此時道歉?

  韓國第22屆國會(hui) 選舉(ju) 定於(yu) 4月10日舉(ju) 行,這次選舉(ju) 對韓國政局未來數年走向意義(yi) 重大。執政的國民力量黨(dang) 希望通過這次選舉(ju) 改變目前“朝小野大”局麵,在立法層麵為(wei) 尹錫悅政府未來三年執政保駕護航。而韓國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最大在野黨(dang) 共同民主黨(dang) 的支持率領先於(yu) 國民力量黨(dang) 。

  韓國媒體(ti) 和分析人士認為(wei) ,尹錫悅此時道歉與(yu) 即將到來的選舉(ju) 不無關(guan) 係。韓國《時事周刊》在早前的報道中說,尹錫悅支持率2月上升的助推因素之一是推進醫學院擴招。當時就有分析指出,尹錫悅政府就擴招展現的強硬態度有基於(yu) 選情的考量。但如今在實習(xi) 和住院醫生罷工長期化影響下,韓國民眾(zhong) 對於(yu) 醫療改革的態度也逐漸從(cong) 支持變成有所動搖。

  根據韓國民調機構“真實計量器”4月1日發布的民調結果,尹錫悅支持率已連續5周下滑。韓國媒體(ti) 指出,隨著政府與(yu) 醫療界的對峙加劇醫療係統危機,韓國要求政府妥協的聲音增大。國民力量黨(dang) 國會(hui) 議員安哲秀1日表示,應重新討論擴招規模。

  能否挽回選戰劣勢?

  尹錫悅在道歉的同時再次強調了政府實施醫改的決(jue) 心和擴招必要性。他表示,擴招2000人是政府經過嚴(yan) 密計算並與(yu) 醫療界充分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是最低限度的擴招規模。如果醫療界希望縮小擴招規模並提出有科學依據的方案,政府將持開放態度討論。他還呼籲醫療界立即中斷“非法集體(ti) 行動”。

  據韓聯社報道,大韓醫師協會(hui) 1日表示,尹錫悅的講話內(nei) 容與(yu) 政府此前所發表的觀點毫無區別,令人失望。

  韓國專(zhuan) 家認為(wei) ,尹錫悅的講話並未達到“消除矛盾”的目的,而是將“皮球”踢給醫療界,尚不足以幫助執政黨(dang) 在國會(hui) 選舉(ju) 中挽回劣勢。韓國政治評論家李康潤表示,從(cong) 選舉(ju) 角度來看,尹錫悅的講話對執政黨(dang) 沒有太多幫助,目前人們(men) 都希望看到更加積極的措施。

  韓國醫政對峙何時休?

  韓國此次醫療係統危機的導火索是政府2月初公布的醫學院擴招方案,內(nei) 容包括從(cong) 2025學年起將醫學院招生規模從(cong) 目前的3058人增至5058人,到2035年將新增1萬(wan) 名醫生。政府表示,擴招計劃基於(yu) 2035年的供需預測而定,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導致的醫療需求增加,屆時醫生缺口將達1.5萬(wan) 人。

  韓國醫療界則認為(wei) ,政府擴招計劃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jue) 醫療人員緊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且盲目擴招可能引發過度醫療,從(cong) 而加重醫保係統財政負擔,同時還可能降低醫學院教學質量。大韓醫師協會(hui) 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擴招計劃,稱政府若單方麵強推這一計劃,醫療界將“動用一切合法手段抵製”。

  這並非韓國醫療界與(yu) 政府圍繞醫學院擴招的首次對峙。文在寅政府時期也曾發布擴招方案引發醫療界大罷工,最終以政府妥協、停止推進擴招政策收場。

  受“罷工潮”影響,韓國國內(nei) 近期出現救護車載著病人輾轉十多家醫院無人接收、病人因未得到及時醫治而死亡、首都圈幾家大醫院的手術和診療量減半等情況。有分析認為(wei) ,如果醫療界和政府間的分歧無法盡快彌合,韓國醫療體(ti) 係恐將麵臨(lin) 更多混亂(luan)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