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澳研究:本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碳補償項目未達預期

發布時間:2024-04-03 15:32: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倫(lun) 敦4月2日電 澳大利亞(ya) 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通訊-地球與(yu) 環境》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澳大利亞(ya) 碳補償(chang) 計劃下的“人為(wei) 誘導再生項目”在提高植被覆蓋率和減碳等方麵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研究環境法和環境政策的教授安德魯·麥金托什等人領銜的團隊,分析了澳大利亞(ya) 碳補償(chang) 計劃下的“人為(wei) 誘導再生項目”實施效果。按碳信用額發行量計算,目前它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基於(yu) 自然的碳補償(chang) 類型項目,旨在通過改善土地管理來“人為(wei) 誘導”原始森林的再生。

  據介紹,“人為(wei) 誘導再生項目”涉及區域麵積近4200萬(wan) 公頃,截至2023年6月,總計已發行超過3700萬(wan) 個(ge) 碳信用額。該項目主要通過減少牲畜數量等措施改善土壤種子庫儲(chu) 備狀況等,以促進原始森林再生。但相關(guan) 措施一直存在爭(zheng) 議,有研究表明放牧通常不會(hui) 對木本植被覆蓋產(chan) 生實質性影響。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人為(wei) 誘導再生項目”下位於(yu) 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的182個(ge) 項目,發現近80%的項目(143個(ge) 項目)涉及的地區森林覆蓋率幾乎沒增長或有所下降。研究人員指出,這意味著這些項目並沒有實現減少碳排放的承諾,而購買(mai) 了這些補償(chang) 項目發行的碳信用額的汙染企業(ye) 對氣候的負麵影響也沒有減少。

  碳補償(chang) 一般指個(ge) 人或組織通過購買(mai) 或投資於(yu) 碳減排、碳封存等項目來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碳補償(chang) 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氣候政策工具,可以降低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並產(chan) 生重要的環境和社會(hui) 協同效益。

  碳補償(chang) 可通過購買(mai) 碳信用額等方式實現。按目前國際碳信用額交易市場規則,排放到大氣中的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yu) 一個(ge) 碳信用額單位,每減少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可獲得等量的排放權,這種與(yu) 排放權“掛鉤”的碳信用額可以買(mai) 賣。研究人員指出,如果相關(guan) 氣候政策及交易機製缺乏誠信,反而可能增加碳排放量。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