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消息,4月5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就“新質生產(chan) 力”和中國經濟形勢接受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高級外交政策記者湯姆·奧康納專(zhuan) 訪,訪談內(nei) 容當日在該周刊網站刊登。
主要內(nei) 容如下:
奧康納:近幾個(ge) 月,在關(guan) 於(yu) 中國經濟的討論中,“新質生產(chan) 力”一詞頻繁出現,您能解釋一下它的含義(yi) 及其背後的戰略嗎?
謝鋒:新質生產(chan) 力是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概念。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創新主導,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促進先進生產(chan) 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主要包括:一是推動“老”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比如,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光伏等就是從(cong)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中轉型升級而來。二是培育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新”產(chan) 業(ye) 。比如,去年中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和納米技術應用三大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550億(yi) 美元。三是推進數字經濟增長,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預計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到2027年有望達到15.7萬(wan) 億(yi) 美元。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題中之義(yi) 。中國政府去年下半年發布“外資24條”,60%的政策措施已經落地。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從(cong) 2017年的93項縮減至目前的31項,今年還將進一步縮減。特別是,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將再無限製。就在上月,中國又出台了首份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麵清單。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擴大數字產(chan) 品、電信、醫療等領域市場準入。
奧康納:“新質生產(chan) 力”可能會(hui) 對中國經濟產(chan) 生什麽(me) 影響?
謝鋒:中國近年來一直著力擴大內(nei) 需。在中國這個(ge) 超大規模市場裏,新質生產(chan) 力如同催化劑正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市場潛力。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蓬勃興(xing) 起,將為(wei) 經濟增長持續注入新動力,創造大量投資和消費需求。網絡技術、雲(yun) 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不斷成熟,將促進消費場景不斷拓展。生產(chan) 生活方式迅速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將激發多樣化高端化消費新需求。
事實上,我們(men) 正在推動工業(ye) 、農(nong) 業(ye) 、建築、交通、教育、文旅和醫療等七大領域設備更新,有望形成年規模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以上的巨大市場。我們(men) 正在推動汽車、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有望釋放萬(wan) 億(yi) 元規模的市場潛力。我們(men) 正在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2030年前每年需新增投資2萬(wan) 億(yi) 元以上。我們(men) 的低空經濟規模正在快速擴大,2030年有望達到2萬(wan) 億(yi) 元。
今年前2個(ge) 月,中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增長8.3%;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7160家,同比增長35%,達到5年來最高水平。3月份,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自去年9月以來首度重返50%以上擴張區間。實體(ti) 經濟增長升溫勢頭明顯。
想象一下,一個(ge) 中等收入群體(ti) 達4億(yi) 但人均GDP剛剛超過1.2萬(wan) 美元、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僅(jin) 40%、消費結構仍有待升級的超大規模市場,已然為(wei) 世界每年貢獻30%的經濟增長。未來,隨著中國14億(yi) 多人共同分享高質量發展“紅利”,中等收入群體(ti) 向8億(yi) 人擴大,教育、旅遊、健康醫療、養(yang) 老保險、保障性住房等高端化多樣化消費進一步增長,其釋放的市場潛力前景可期!
放眼世界,哪裏還能找到像中國這樣規模巨大、空間廣闊的價(jia) 值窪地和投資高地?要知道,最近5年在華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率高達9%左右!
奧康納:“新質生產(chan) 力”會(hui) 在改善中美經貿關(guan) 係中發揮作用嗎?
謝鋒:資本“用腳投票”。隨著新質生產(chan) 力在中國加快形成和各項利好措施陸續出台,美等外國一些有遠見的企業(ye) 家已敏銳感知這百年難得的曆史機遇,正聞風而動。
今年1月,開市客(Costco)在中國大陸的第6家門店在深圳開業(ye) ,當天開卡會(hui) 員數量超14萬(wan) ,創全球紀錄。有理由相信,它的下一個(ge) 全球紀錄還將在中國出現。
3月21日,蘋果投資近1200萬(wan) 美元在上海設立的亞(ya) 洲規模最大直營店開業(ye) ,蒂姆·庫克推開新店大門迎接潮水般的中國顧客。他期待的顯然不止是這一波中國“果粉”,而是源源不斷的一波又一波顧客潮。
埃克森美孚在廣東(dong) 建設的乙烯項目將在現有42億(yi) 美元投資基礎上追加14億(yi) 美元,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在中國天津設立其海外最大研發中心,空客在成都投入運營歐洲之外的首個(ge) 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法雷奧在上海建立“舒適駕駛輔助係統”生產(chan) 研發基地,阿斯利康投資4.7億(yi) 美元在江蘇無錫建設小分子創新藥物新工廠,GE醫療(中國)未來三年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將再翻一番。
開放應該雙向互惠,不是某個(ge) 國家的“獨角戲”,而是各國的“大合唱”。中國對世界展開臂膀,其他國家也應該這樣做。以“小院高牆”製約知識、技術、人才和創新要素流動,以“脫鉤斷鏈”打壓別國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平台和產(chan) 能,壟斷全球創新資源,勢必加劇技術鴻溝,阻礙世界發展。
國際社會(hui) 應本著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原則,共同促進創新要素全球流動,挖掘經濟增長動能,以開放推動創新,以創新促進合作,惠已達人,實現共同繁榮。
奧康納:一些觀察人士警告說,新的發展方向可能使中國經濟負擔過重,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已經“見頂”。您對這些關(guan) 切有何看法?
謝鋒:有些人指責中國產(chan) 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全球範圍來看,優(you) 質產(chan) 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yan) 重不足。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能否從(cong) 發展優(you) 質產(chan) 能當中受益,是對人類良知和能力的考驗。
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靠的是全球市場競爭(zheng) 中形成的創新優(you) 勢和過硬品質,絕不是靠所謂補貼和保護。在中國運營的最大兩(liang) 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e) 比亞(ya) 迪、特斯拉,一家是民營企業(ye) ,另一家是美資企業(ye) 。中國的綠色產(chan) 能正有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僅(jin) 中國企業(ye) 在沙特建設的阿爾舒巴赫光伏電站項目就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2億(yi) 噸,相當於(yu) 植樹5.45億(yi) 棵。如果包括新能源在內(nei) 的中國優(you) 質產(chan) 能有助於(yu) 幫助國際社會(hui) 加快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這難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新質生產(chan) 力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也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將為(wei) 世界帶來難得發展紅利。不斷升級擴容的超大規模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更是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曆史機遇。
人們(men) 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經濟會(hui) 不會(hui) “見頂”,而是自己會(hui) 不會(hui) 錯過新的巨大“中國機遇”!不是中國經濟會(hui) 不會(hui) “崩潰”,而是“脫鉤斷鏈”阻礙全球經濟複蘇、地緣政治衝(chong) 突顛覆持續八十多年的國際和平!(觀察者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