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忻州4月8日電 題:變“廢”為(wei) “肥” 山西五台循環農(nong) 業(ye) 助農(nong) “敲開”致富門
作者 楊靜
種田產(chan) 糧、糧食釀酒、酒糟喂牛、牛糞再種糧菜……近年來,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陽白鄉(xiang) 陽白村以農(nong) 業(ye) 為(wei) 基礎,通過糧食就地轉化,在生產(chan) 與(yu) 加工、種植與(yu) 養(yang) 殖等領域裏打造出一條循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村經濟繁榮。
陽白片區千畝(mu) 日光蔬菜溫室大棚。金俊賢 攝
阡陌縱橫,田壟交錯,春暖花開時節,沿著水泥路來到陽白村東(dong) 山黃土塬,站在該村蔬菜基地12米高的“觀景台”上放眼望去,千畝(mu) 日光蔬菜溫室大棚整齊排列。目前這裏已形成五台縣規模最大的集中連片蔬菜生產(chan) 基地。
“大棚內(nei) 主要種西葫蘆、西紅柿、豆角等蔬菜,現在每天來清理枝丫。”村民郭彥均正在他承包的大棚裏忙碌。
陽白村位於(yu) 五台縣城西北部25公裏處,為(wei) 陽白鄉(xiang) 政府所在地,該村土質肥沃,交通運輸便捷。近年來,該村因地製宜、發揮優(you) 勢,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廣種大棚蔬菜,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陽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孟源介紹,過去村裏以種植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為(wei) 主,經濟效益不高。“村民辛苦勞作一整年,勉強夠養(yang) 家糊口。”
2012年,為(wei) 促進經濟發展,該村開始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道路。陽白村黨(dang) 支部積極勘察地形、與(yu) 村民協商征地事宜,並組織村民前往山東(dong) 壽光學習(xi) 、引進溫室蔬菜大棚。“當年建起大棚20個(ge) ,收益不錯。”孟源說。
村民正在蔬菜大棚中清理枝丫。楊靜 攝
50歲的郭彥均以前一直在外打工,7年前回到家鄉(xiang) 承包了10個(ge) 大棚,“種一些蔬菜,還有技術員指導種植、除蟲,比打工強多了,一個(ge) 棚一年能賺兩(liang) 萬(wan) 多。承包大棚後吃蔬菜不發愁,家裏修房買(mai) 車,條件好多了。”
此外,陽白村不斷尋求新的產(chan) 業(ye) 支撐點,做大做強村集體(ti) 經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據了解,該村有耕地5288畝(mu) ,年產(chan) 糧食310萬(wan) 公斤。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民賣糧難的問題,村黨(dang) 支部、村委會(hui) 以糧食就地轉化為(wei) 目的,建起了“五台山釀酒廠”,年產(chan) 原漿酒150萬(wan) 公斤,可就地轉化糧食220萬(wan) 公斤。酒廠注冊(ce) 生產(chan) 的“五爺貢”“錦世緣”等係列產(chan) 品,已遠銷北京、天津等10餘(yu) 個(ge) 省市。
陽白村還將釀酒產(chan) 生的上百萬(wan) 公斤酒糟轉化為(wei) 二次資源再利用,建起標準化牛舍10棟共4000平方米,青貯氨化池2000立方米,防疫免疫室500平方米。以“公司+農(nong) 戶”的形式,養(yang) 牛486頭,年出欄200餘(yu) 頭,創產(chan) 值160萬(wan) 元,並將年排泄的194萬(wan) 公斤牛糞用於(yu) 蔬菜溫室大棚,實現循環發展。
牛糞種菜是陽白村的一大特色。村民孟晉平培育兩(liang) 個(ge) 大棚,黃瓜、西紅柿、茴子白輪著種,一年2茬至3茬,全憑牛糞上底肥。“牛糞發酵過後比較肥,蔬菜都是綠色食品,賣得快。”
“目前,村裏發展蔬菜溫室大棚420個(ge) ,30餘(yu) 戶村民承包大棚。相比傳(chuan) 統種植,蔬菜大棚病蟲害少、產(chan) 量高,大棚的增多,還為(wei) 本村及周邊村村民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孟源說,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大棚二期工程,擴大蔬菜大棚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