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國際識局:美國打造“微邊”體係,中國如何見招拆招?

張奧林 孟湘君 發布時間:2024-04-11 08: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0日電(記者 張奧林 孟湘君)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在白宮會(hui) 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有外媒稱,三國有意借此次會(hui) 晤,構建所謂的“美日菲三邊安全關(guan) 係”,將安全合作機製化。還有外媒指出,這是美方近年在亞(ya) 太推行“微邊”體(ti) 係的最新布局。

  聯合日本、菲律賓等國,美方在中國周邊不斷“拉小圈子”,打造“微邊”體(ti) 係。其有何意圖?對亞(ya) 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造成何種影響?中方又該如何應對?中新網特邀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yu) 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和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展開深入解讀。

  

  資料圖:美國白宮。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著力打造“微邊”體(ti) 係

  美國意在圍堵中國?

  據“美國之音”網站報道,“微邊”也被稱作“小多邊”,與(yu) 傳(chuan) 統單邊、雙邊和多邊的模式不同。

  美國之所以在亞(ya) 太推行“微邊”體(ti) 係,崔洪建認為(wei) ,其主要目的是“在戰略和安全上圍堵中國”。

  崔洪建指出,相較於(yu) 歐洲,亞(ya) 太的地區關(guan) 係更加錯綜複雜。美國意識到,亞(ya) 太地區的“土壤”不適合搞類似北約的大規模軍(jun) 事集團,所以美國想因地製宜地,在亞(ya) 太進行戰略布局。

  崔洪建進一步分析稱,這也是拜登上台後對亞(ya) 太政策明顯的調整,美國現在不直接和中國“硬對抗”,而是意圖改變和削弱中國獲得發展的基礎。

  “美國大打經濟牌,同時通過在亞(ya) 太地區打造‘微邊’體(ti) 係,試圖削弱中國對於(yu) 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他表示。

  美國時間4月10日,拜登與(yu) 岸田舉(ju) 行首腦會(hui) 談期間,會(hui) 宣布升級美日同盟關(guan) 係,也就是從(cong) “盟友”升級為(wei) “全球夥(huo) 伴”。有日媒報道稱,這將是日美締結同盟關(guan) 係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升級”。

  陳洋指出,美日兩(liang) 國此次升級同盟關(guan) 係,意味著美國今後將會(hui) 以美日同盟為(wei) 基礎,打造更多的“跨區域小集團”。所謂“美日菲三邊安全關(guan) 係”也不例外。

  渲染軍(jun) 事對抗

  嚴(yan) 重威脅全球和地區安全

  “微邊”體(ti) 係越來越多,將會(hui) 給亞(ya) 太地區帶來何種影響?

  “影響肯定是負麵的”,崔洪建一針見血地指出,“首先,不斷把發展合作轉向軍(jun) 事對抗,意味著今後在各地區甚至全球層麵,會(hui) 出現發展和安全之間的嚴(yan) 重失衡。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美國鼓動下,逐漸把資源轉向軍(jun) 事安全領域,這對跨國合作、世界經濟以及全球發展都會(hui) 帶來衝(chong) 擊。”

  其次,崔洪建認為(wei) ,作為(wei) “微邊”體(ti) 係的幕後推手,美方此舉(ju) 在無形中人為(wei) 打造出了很多小集團,這勢必會(hui) 導致地區的“集團式對抗”。

  對於(yu) 這個(ge) 問題,陳洋分析稱,美方在多個(ge) 領域打造小集團,構建更多不同領域的“小院高牆”,以貿易壁壘和技術封鎖來維護自身霸權地位,這不僅(jin) 將對亞(ya) 太乃至全球範圍內(nei) 的和平穩定形勢構成威脅,而且將破壞全球供應鏈穩定,無助全球經濟的繁榮發展。

  如何應對?

  中國“有明顯優(you) 勢”

  “中國在周邊地區有明顯優(you) 勢”,談及中國該如何應對美國的“微邊”戰略時,崔洪建指出。

  具體(ti) 而言,崔洪建認為(wei) ,“中國是亞(ya) 太國家,與(yu) 周邊國家都是搬不走的鄰居,在曆史和文化上和他們(men) 的聯係比美國深厚得多,這是我們(men) 最大的優(you) 勢。”

  “其次,從(cong) 政策上,中國與(yu) 周邊國家的‘親(qin) 誠惠容’要更加落到實處”,崔洪建指出,“打造命運共同體(ti) ,不僅(jin) 是經濟共同,還要責任共同,中國在處理和周邊國家關(guan) 係上,要盡力打造既符合亞(ya) 太地區文化,又具有創造性的政策,以保持亞(ya) 太地區以發展為(wei) 主流的方向”。

  “對於(yu) 中國來說,這既是使命,也是挑戰”,崔洪建如是說。(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