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袁秀月)全國兩(liang) 會(hui) 閉幕後的這一個(ge) 月裏,中國外交進入繁忙季,其中歐美與(yu) 中國的互動頗受全球矚目。
荷蘭(lan) 首相呂特、法國外長塞茹爾內(nei) 前後腳訪問中國。在中美元首通話之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lun) 也開啟訪華行程。
一個(ge) 共識:“脫鉤斷鏈”不可取
“脫鉤”,是近幾年國際輿論場上的熱詞,美西方一些政治經濟勢力夥(huo) 同媒體(ti) 大肆鼓動西方企業(ye) “與(yu) 中國脫鉤”,同時又炮製各種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
不過,從(cong) 這波歐美政要來華期間的言論觀察,“不尋求同中方‘脫鉤’”、“反對陣營對抗、‘脫鉤斷鏈’”……他們(men) 都不約而同提到一件事,反對“脫鉤斷鏈”,耶倫(lun) 甚至用“災難”一詞,形容對華“脫鉤”後果。
“最近幾年,很多西方國家把中國視為(wei) 競爭(zheng) 對手,試圖響應美國與(yu) 中國‘脫鉤斷鏈’。最後發現,‘脫鉤斷鏈’解決(jue) 不了大問題,反而帶來一係列的後果,尤其是歐洲,比如德國麵臨(lin) 供應鏈中斷風險、製造業(ye) 外遷、經濟低迷等問題。”
在談及歐美政要這一共同表述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從(cong) 表述來看,歐美國家仍然提出一些擔憂,表達對中國崛起的恐懼、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會(hui) 對他們(men) 帶來衝(chong) 擊等,但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也意識到“脫鉤斷鏈”不可取。不管美國還是歐洲,都與(yu) 中國有著密切的利益聯係,可以說形成了一個(ge) 利益共同體(ti) ,想要與(yu) 中國完全脫離相當困難,傷(shang) 害也很大。
在他看來,中國與(yu) 歐美之間的關(guan) 係,存在政治經濟上的不對稱。“政治上熱的時候,經貿關(guan) 係未必熱。政治上出現分歧矛盾時,經濟也可能照樣按市場的規律穩步前行。”
一個(ge) 差異:歐美態度有何不同?
此次訪華期間,耶倫(lun) 一邊表示不尋求同中方“脫鉤”,一邊屢屢提及中國產(chan) 能過剩問題。在專(zhuan) 家看來,都是反對“脫鉤斷鏈”,歐美之間也有所差異。
外交學院國際關(guan) 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dong) 認為(wei) ,對歐洲來說,經濟上與(yu) 中方相互依賴是客觀現實,在政治層麵,雙方也有平等相待的需求,歐洲所說反對“脫鉤斷鏈”,既合乎歐洲民眾(zhong) 的需求,也合乎歐洲主流政治精英的需求,是一種真實願望的表達。
“美國對華政策言行不一,是固有的缺陷和老毛病。”他表示,由於(yu) 美國一向話語上反對“脫鉤斷鏈”,行動中又在搞“脫鉤斷鏈”,總是把經貿議題泛安全化、工具化和武器化,導致美國所說的反對“脫鉤斷鏈”的話語,帶有較大的欺騙性。在李海東(dong) 看來,美國實際上是以反對“脫鉤斷鏈”之名,將歐洲盟國拉到美國對華戰略競爭(zheng) 中。
不過他認為(wei) ,交流比不交流強,互動比隔絕強。同時,交流一定要注意平等性和互惠性,不能夠以交流之名行施壓之實。“這次通過交流,相信他們(men) 的心態會(hui) 有所調整。”
一個(ge) 認知:逐漸理性務實
近期的外交高峰季中,中歐之間的頻繁互動頗有看點。除了歐洲政要密集來華,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也於(yu) 近日訪問歐洲。
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hui) 見記者時特別強調,今年以來,中歐各層級交往全麵重啟,各領域合作全麵展開,歐洲對華理性認知在增多,對華合作意願在增強。
趙俊傑認為(wei) ,最近這兩(liang) 年,中歐關(guan) 係發生變化,歐洲對華認知逐漸轉向理性務實。“如今年3月,德國巴伐利亞(ya) 州州長馬庫斯·索德爾率團訪華,他曾表示,德國對華應該多一些現實政治,而不是道德政治。”
李海東(dong) 認為(wei) ,中歐之間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雙方之間利益層麵交融度非常高,政治層麵基於(yu) 尊重和平等相向而行的願望很強烈,而且在國際事務中都主張多極化,這就意味著中歐之間在國際層麵、國家層麵,利益契合度很強。
一個(ge) 預期:帶來更多信心
中美、中歐互動不斷,接下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訪華。
在趙俊傑看來,中美歐是當今國際關(guan) 係、世界經濟中的“大三角”,三者之間是良性互動還是惡性製衡很關(guan) 鍵。他更願意把當下的不確定因素當做是中美歐關(guan) 係的陣痛,隨著大國關(guan) 係的調整,也許會(hui) 走向一個(ge) 比較平衡的方向。
“歐美國家訪華會(hui) 帶來中國和各相關(guan) 國家關(guan) 係的可預期性,以及對彼此關(guan) 係未來發展更多的信心,主要是各自國家的企業(ye) 在經濟互動中更有底氣,人員交流更為(wei) 積極,對國際和地區性議題的建設性交流,以及相應化解的可能性就會(hui) 逐漸增高,這是一種積極進展。”李海東(dong) 說。
他認為(wei) ,目前國際局勢處在一個(ge) 轉折階段,大國之間更密切的溝通磋商,有助於(yu) 為(wei) 整個(ge) 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