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照進拉薩市城關(guan) 區繞賽社區熱嘎麥大院,79歲的果木桑老人一邊哼唱著《北京的金山上》,一邊提著水壺澆花,臉上洋溢著笑容。
“我出生於(yu) 1945年,生在舊西藏,幸運的是長在紅旗下。”果木桑老人說,“民主改革為(wei) 西藏開辟了光明的發展前景,西藏從(cong) 此廢除了黑暗的封建農(nong) 奴製,建立起全新的社會(hui) 製度,人民翻身得解放,成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的主人。我也有幸在17歲的時候參軍(jun) 入伍,學習(xi) 到了文化知識和各項技能,從(cong) 此改變了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
1991年,退休後的果木桑在八廓街購買(mai) 了一套新房子,定居拉薩。
“管和線,問題多;街巷窄,路麵爛;汙水溢,排放難。”隨著時間的推移,果木桑和鄰居們(men) 發現老城區基礎設施亟待改善,環境衛生差,飲水、出行、如廁都很不方便,大家還自編了幾句順口溜苦中作樂(le) 。
“黨(dang) 和政府把我們(men) 的煩惱看在眼裏,放在心裏。”果木桑說,2002年,國家撥專(zhuan) 款1.69億(yi) 元對老城區道路、給排水管網等進行了改造。2012年底,政府出資15億(yi) 元,啟動拉薩老城區改造工程,對老城區地下綜合管線、給排水、消防隱患等進行了改造和整治,通過兩(liang) 次改造,老城區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麵提升,居民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了。
曆經歲月苦難,更知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果木桑作為(wei) 曆史的見證者、民主改革的親(qin) 曆者,已近耄耋之年,他正享受著安穩、幸福的退休生活。
“進入新時代,黨(dang) 和政府緊緊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解決(jue) 了就業(ye) 、社保、醫療、住房等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拉薩市的變化是一天一個(ge) 樣。2011年起,拉薩市陸續建立了八廓、兩(liang) 島、嘎瑪貢桑、金珠西路、塔瑪、藏熱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居民群眾(zhong) 實現了在家門口看病就醫,我們(men)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果木桑老人笑著說。
如果說果木桑是西藏民主改革的親(qin) 曆者、曆史的見證者,那國家二級演員、青年歌唱家多吉頓珠就是西藏改革發展的受益者。
1992年,多吉頓珠從(cong) 西藏民族學院文秘專(zhuan) 業(ye) 畢業(ye) ,成為(wei) 阿裏地區文工團的一名歌手。從(cong) 小哼唱著《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翻身農(nong) 奴把歌唱》等歌曲長大的多吉頓珠說:“《翻身農(nong) 奴把歌唱》簡明形象地反映了新西藏的新氣象,表達了藏族人民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新生活的讚美之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演唱中,我在感受歌曲魅力的同時,也體(ti) 會(hui) 到了西藏民主改革給藏族群眾(zhong) 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受到大家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信心和決(jue) 心。”
西藏民主改革65年來,西藏音樂(le) 也在創作、表演、交流、教育、人才培養(yang) 、機構建設、研究等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與(yu) 發展。
1993年至2004年,多吉頓珠先後完成了西藏藝術學校聲樂(le) 理論進修、中央民族大學聲樂(le) 專(zhuan) 業(ye) 的學習(xi) ,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男高音歌唱演員。
“聽父親(qin) 說,在舊西藏,農(nong) 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以上。民主改革後,西藏陸續建起涵蓋各級各類學校的現代教育體(ti) 係,祖祖輩輩沒有機會(hui) 讀書(shu) 、接受教育的農(nong) 奴及其子孫開始學知識、學文化,成為(wei) 知識分子、專(zhuan) 業(ye) 骨幹、技術能手,從(cong) 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多吉頓珠說,父親(qin) 常常教育自己要珍惜受教育和參加工作的機會(hui) ,牢記黨(dang) 的恩情,建設現代化新西藏。
工作以來,多吉頓珠演唱了《古韻歡唱》《緣定終生》《家在西藏》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每一首都飽含著他對家鄉(xiang) 的情感。
說起古城拉薩的發展變化,多吉頓珠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他向記者說起記憶最深的幾件事情:“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營;2007年4月30日,西藏第一座立交橋柳梧大橋全麵建成通車;2019年底,全區62.8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西藏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我希望能用歌曲反映拉薩的發展變化和新西藏的美好,展現首府城市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與(yu) 活力。”說著,多吉頓珠唱起了《家在西藏》,動人的旋律唱出了對黨(dang) 中央的滿懷深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