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公布,截至昨天(6月12日)下午5時,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麵積2.94億(yi) 畝(mu) ,收獲進度86.62%,進度比去年快約8.3個(ge) 百分點。陝西、江蘇麥收進度過九成,山東(dong) 、山西過八成半,河北近七成。
山東(dong) 德州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chan) 區,持續晴好天氣有利於(yu) 小麥的收割和晾曬,眼下,這裏迎來了麥收的高峰期。為(wei) 了確保今年小麥能夠顆粒歸倉(cang) ,當地把精細化的服務延伸到收獲的每一個(ge) 環節,來看記者在德州的采訪,從(cong) 三張圖看夏收的變化。
山東(dong) 寧津縣是國家級小麥製種大縣。種糧大戶高振華今年承包了200多畝(mu) 地,每年夏收,尋找農(nong) 機手一直是困擾他的難題。
今年,當地政府繪製了“三夏”生產(chan) 思維導圖,這張圖涵蓋從(cong) 收到種的各個(ge) 環節,按照時間節點,哪天該幹啥,提前預判各種問題並做了應急預案,標注各部門的聯係方式。老高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按照圖上的聯係方式,順利找到了農(nong) 機手。
寧津縣津城街道高莊社區種糧大戶 高振華:早在前些天下雨的時候,街道上就來人了解收割需求並統計了村裏農(nong) 機員的信息,同時幫助我們(men) 協調、檢修農(nong) 機設備,這個(ge) 圖太及時了。
小麥收獲,按圖索驥。在山東(dong) 省寧津縣的麥田裏,一張張“三夏”生產(chan) 思維導圖把原本複雜化的生產(chan) 過程具體(ti) 到了一張張的圖表上,讓“三夏”生產(chan) 一目了然。
寧津縣津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吳浩然:清晰看到每個(ge) 管區、自然村小麥的種植麵積,需要收割機台數和附近收烘幹點等,每收完一個(ge) 地塊就在圖上作出標記,然後引導該地塊的收割機、誌願服務隊向力量不足的地塊流動,通過合理組織調度,有序推進小麥機收。
為(wei) 了盯緊麥收的每一個(ge) 環節,當地政府還根據作業(ye) 力量、小麥收獲期等不同情況將轄區劃分為(wei) 342個(ge) 網格,每個(ge) 網格都配備誌願服務小分隊。
德州市寧津縣津城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 陳曉:我們(men) 組織專(zhuan) 業(ye) 人員為(wei) 農(nong) 戶開展農(nong) 機檢修,安全隱患排查,運輸車輛調度等全方位服務,趁著現在天氣晴好抓緊搶收,努力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cang) 。
零散地塊圖 麥地裏的“縫補匠”
我國小麥機收率已達到99%,但仍有一些零散地塊的小麥收獲存在難題,在德州,這些零散地塊的麥收怎麽(me) 辦?接著看記者的采訪。
眼下,德州市臨(lin) 邑縣的84萬(wan) 畝(mu) 小麥進入收割高峰期,采訪中,我們(men) 發現在當地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men) 的收割路線與(yu) 其他的農(nong) 機手有所不同,完全避開了鄉(xiang) 鎮的所有大田。
臨(lin) 邑縣綠興(xing) 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 吳金鬆:我們(men) 收的這些地塊,都是不規整的,有散的、小的,很亂(luan) ,這個(ge) 道小車都不願進來,收割機更不願進來了。
吳金鬆正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今天他的任務地點是位於(yu) 臨(lin) 南鎮的旭升新村。旭升新村共種植小麥3000多畝(mu) ,其中零散地塊有200多畝(mu) ,車一進村,就被趕來的村民圍了起來。
吳金鬆手裏拿的這張地圖,正是臨(lin) 南鎮繪製的零散地塊小麥搶收地圖,有了這張圖,每個(ge) 村零散地塊的位置、畝(mu) 數一目了然。
臨(lin) 邑縣綠興(xing) 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 吳金鬆:紅色的是固定的零散土地,黃色的是農(nong) 戶自己家的小地塊。因為(wei) 今年特殊原因不好找機械,所以我們(men) 就統一幫忙給他們(men) 收割,幫助他們(men) 把小麥收回來。
通過這張地圖,吳金鬆可以很快規劃出收割機的作業(ye) 路線,提高收割機的作業(ye) 效率。與(yu) 此同時,吳金鬆還給每輛收割機配備了一台農(nong) 用三輪車。因為(wei) ,在這零散地塊中,有一部分是歲數比較大的老人。
德州市臨(lin) 邑縣臨(lin) 南鎮旭升新村村民 吳世昌:原來地塊不好收,人家嫌小,不願來。現在好了,隨叫隨到,服務到家,大家都滿意。
吳金鬆今天的任務暫時完成了,而在距離他十幾公裏的鎮政府大院內(nei) ,有一群人依然忙碌著,他們(men) 正是這群隊伍的“大腦”。
他們(men) 要把今天每支隊伍完成的進度進行匯總,同時還要安排每支隊伍下一個(ge) 作業(ye) 地點。
德州市臨(lin) 邑縣臨(lin) 南鎮鎮長 王偉(wei) :每個(ge) 村莊都或多或少有這種零散土地,這些土地既無法與(yu) 大田相連,又難以進行集中流轉,像這樣的土地我們(men) 鎮有近3000畝(mu) ,我們(men) 會(hui) 給每個(ge) 村繪製小麥搶收地圖,來保證這些地塊的小麥顆粒歸倉(cang) 。
截至目前,臨(lin) 邑縣近3萬(wan) 畝(mu) 的零散地塊小麥將在3天內(nei) 完成收割。
曬糧地圖 等你來“曬”
眼下,山東(dong) 德州的小麥收獲已過六成,為(wei) 搶抓晴朗天氣晾曬小麥,當地開放鎮政府大院、文化廣場等地,作為(wei) 小麥晾曬場。
在夏津縣新盛店鎮的政府大院裏,村民畢研朋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正忙著晾曬自家的小麥。與(yu) 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通過鎮上繪製的曬糧地圖,就近找到了小麥的晾曬場所。
德州市夏津縣新盛店鎮村民 畢研朋:今年種了八畝(mu) 多麥子,原先在自家院裏曬,現在曬不開了。我看鎮政府有這個(ge) 曬糧圖,我就近把糧食拉到政府院兒(er) 裏來了。有誌願者幫著攤,給解決(jue) 困難了。
晾曬小麥既需要好天氣,又需要足夠的曬糧場地,夏津縣統籌考慮距離和晾曬麵積等因素,繪製了“曬糧地圖”。
德州市夏津縣新盛店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 劉洪超:我們(men) 通過村村響廣播、微信群在田間地頭設置示意圖等方式發布了我們(men) 鎮的“曬糧地圖”,鎮政府和69個(ge) 村委會(hui) ,騰出146個(ge) 晾曬點,24小時開放,方便群眾(zhong) 曬糧。
在德州禹城,為(wei) 了最大限度挖掘曬糧空間,當地通過摸排各村的小麥種植麵積和可用作晾曬場地,線上和線下同步發布“曬糧地圖”。在確保曬糧空間的同時,部分鎮街還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曬糧“一站式”服務,在曬糧點配備熱水、防暑降溫等物資,讓農(nong) 戶夏糧晾曬舒心又安心。
作為(wei) 全國產(chan) 糧大縣,齊河縣除了提供一千餘(yu) 處公共區域免費供群眾(zhong) 曬糧,還建設了覆蓋所有鄉(xiang) 鎮的16處糧食烘幹倉(cang) 儲(chu) 中心,形成了1.08萬(wan) 噸的日烘幹能力和19萬(wan) 噸倉(cang) 容規模,全縣糧食均可就近烘幹入庫,實現節糧減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