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京津間將建成五條高鐵城際
本報記者 白波 通訊員 劉楊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同城化發展也越來越緊密。《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已正式印發。“十四五”期間,在進一步提高京津同城化水平方麵,天津有哪些舉(ju) 措?
記者從(cong) 近日舉(ju) 行的天津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天津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京唐城際鐵路和京濱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將於(yu) 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車,通往大興(xing) 機場的津興(xing) 城際鐵路將於(yu) 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車,加上正在謀劃中的通武廊市域(郊)鐵路,“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形成5條高鐵、城際鐵路通往北京東(dong) 部、東(dong) 南和南部的新格局,還將建設作為(wei) 京滬高鐵第二通道的津濰鐵路。
天津在進一步提高京津同城化水平方麵進行了詳盡規劃。首先仍然是進一步加快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十四五”將是天津市鐵路建設的豐(feng) 收期。今年下半年,天津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京唐城際鐵路和京濱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將建成通車;明年上半年,天津通往大興(xing) 國際機場的津興(xing) 城際鐵路建成通車。
隨著天津濱海機場三期改擴建,京濱城際鐵路(北辰至濱海新區段)也將開工建設。天津還在積極謀劃天津市區至武清、廊坊、通州的市域(郊)鐵路,並爭(zheng) 取早日開工建設。
這些高鐵和城際鐵路,連同現有的京津城際鐵路、京滬高鐵,將形成天津5條高鐵、城際鐵路通往北京東(dong) 部、東(dong) 南和南部的新格局。“十四五”期間,天津還將建設作為(wei) 京滬高鐵第二通道的津濰鐵路。到“十四五”末,天津高鐵、城際的通車裏程將達到470公裏,是目前的1.5倍。
其次,是進一步提升京津間公路通達水平。京津之間已建成六條高速公路,其中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津晉京台高速三條主通道直接聯係天津市區、濱海新區與(yu) 北京;津薊高速、京秦高速、京哈高速三條輔通道連接北部薊州、寶坻等地區與(yu) 北京,形成了京津之間高速公路扇麵對接格局。“十四五”期間,天津還將一步強化京津之間的公路交通,推進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擴建;進一步暢通北京出海通道,實施天津港集疏運專(zhuan) 用貨運通道工程;持續推進省際普通公路接口路提升改造。
天津將進一步推進京津、津濱通勤便利化。據介紹,去年,天津相繼出台京津通勤便利化12項措施、津濱通勤便利化6項措施,目前已經落地實施。京津城際實現了公交化運營,一日一圖,最小發車間隔縮短到5分鍾,最短通達時間30分鍾;支付實現同城化,實現了京津地鐵APP雙向互認,全國300多個(ge) 城市的公交、地鐵實現“一卡通”;津濱輕軌早晚各增開一列直達快車,由原來全線經停21站,變為(wei) 中間隻在直沽站經停一次,全程僅(jin) 需42分鍾,每天早晨運營時間提前至5時57分,晚上運營時間延後到23時。
下一步,天津還將結合人民群眾(zhong) 出行需求,不斷完善和豐(feng) 富京津、津濱通勤便利化措施,切實提高交通服務水平,增強人民群眾(zhong) 交通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
京唐城際鐵路燕郊段跨思菩蘭(lan) 路連續梁建設現場。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相關(guan) 新聞
京唐城際鐵路燕郊段建設快速推進
本報訊(記者 豐(feng) 家衛 通訊員 李波)歲末年初,京唐城際鐵路燕郊段施工正酣。近日,京唐城際鐵路燕郊段跨燕靈路(40+64+40)米連續梁以及跨思菩蘭(lan) 路(48+80+48)米連續梁中跨合攏段澆築完成。
中鐵六局石家莊公司京唐城際鐵路燕郊站樞紐站前工程項目部第二分部項目經理孫寧介紹,京唐城際鐵路途經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鎮9.78公裏,與(yu) 京哈鐵路並線至馬起乏村北側(ce) 後向南進入大廠,並設立燕郊站,在燕郊鎮與(yu) 大廠縣交界處(小石各莊村東(dong) 側(ce) )設大廠動車運用所。
目前,項目線路已進入施工階段,分兩(liang) 個(ge) 標段進行施工。其中一標段於(yu) 2019年10月進場施工,已完成施工總任務的80%;二標段於(yu) 2019年3月進場施工,已完成施工總任務的85%。燕郊站已於(yu) 2021年8月進場施工,正在全力建設中。
由於(yu) 京唐鐵路燕郊段線路走向平行於(yu) 既有京哈鐵路,施工現場不能出現輕飄物,避免大風天氣輕飄物接觸到鐵路供電網,為(wei) 此,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采取裸土地段配足抑製揚塵噴霧設備,專(zhuan) 人管理等措施,保障鐵路運行安全。
京唐城際鐵路對廊坊北三縣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通車後,從(cong) 燕郊到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站的行程將縮短至10分鍾,為(wei) 燕郊到北京通勤人士提供更大便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