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

發布時間:2022-01-07 15:3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年,黨(dang) 中央領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克服風險挑戰,做好經濟工作,必須進一步加深對經濟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加強黨(dang) 對經濟工作的全麵領導,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zhong) 需求,不斷提高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能力。

  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入新時代,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在新發展階段繼續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要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為(wei) 黨(dang) 分憂、為(wei) 國盡責、為(wei) 民奉獻,提高立足經濟發展全局、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應對經濟發展變局的能力,積極推動經濟工作有序展開、經濟社會(hui) 平穩運行。

  悟透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樹立正確政績觀,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為(wei) 民辦事、為(wei) 民造福作為(wei) 最重要的政績,把為(wei) 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wei) 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以嚴(yan) 的要求和實的作風抓部署、抓落實、抓督查,努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樹立係統思維、堅持科學謀劃。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一個(ge) 複雜係統,做好經濟工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堅持係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努力做到“致廣大而盡精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幹事業(ye) 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確,重點要明確,戰略要得當,同時要把控好細節,把政治經濟、宏觀微觀、戰略戰術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防止因為(wei) ‘細節中的魔鬼’損害大局。”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新形勢、新需要,立足整體(ti) 、著眼長遠,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曆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國內(nei) 和國際等多方麵因素,使各項政策和舉(ju) 措符合客觀規律、滿足群眾(zhong) 需求。全麵落實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等各方麵政策,積極推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聯動,實施好擴大內(nei) 需戰略;深入推進公平競爭(zheng) 政策實施,提振市場主體(ti) 信心;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兜住兜牢民生底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努力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xi) 。在新時代,我們(men) 麵臨(lin) 著科技革命蓬勃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許多新問題、新變化。領導幹部不學習(xi) ,就跟不上時代步伐。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xi) ,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資本的特性和行為(wei) 規律、初級產(chan) 品供給保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碳達峰碳中和等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更好地發現變局中的規律、現象後的本質,更好地領會(hui) 黨(dang) 中央各項決(jue) 策部署的精神實質,把新發展理念落實到具體(ti) 工作中,貫徹新思路、應對新挑戰、引領新變革。加強學習(xi) ,才能擔負好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製定實施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措施。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7日 第 09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