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近年來,介休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路,堅持深化醫改“穿針”、政策保障“引線”、分級診療“織網”,全力實施縣級醫療提質增效、鎮級醫療煥發活力、村級醫療夯實底座三大工程,紮實推動醫療衛生資源的人才下沉、技術下沉和管理下沉,使群眾(zhong) “常見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鄉(xiang) 鎮,大病不出市縣”的願景逐步實現。
2021年5月,介休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8月,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wei) 全國八個(ge) 之一、全省唯一的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
日前,記者走進介休市,探尋其創新開展緊密型醫共體(ti) 改革工作的實踐探索。
“1+1>2”
——優(you) 化醫療資源,方便群眾(zhong) 看病
2021年12月21日,冬至,介休市軍(jun) 民東(dong) 路的一個(ge) 居民小區內(nei) ,梁雪梅和丈夫正在開心地包著餃子,漂亮活潑的女兒(er) 坐在一旁的嬰兒(er) 車內(nei) ,咿咿呀呀地和不時轉頭去逗弄她的爸爸交流。
“真是感謝介休市人民醫院與(yu) 介休市婦幼保健中心的醫護人員,護佑了我們(men) 母女平安……”望著眼前健康的女兒(er) ,梁雪梅無限感激。
談起梁雪梅,介休市婦幼保健中心婦產(chan) 科副主任醫師王桂花記憶猶新:“2021年1月22日剛過12點,我正準備換衣服吃飯,突然有電話打進來,說急診有危重產(chan) 婦。患者和丈夫由河北雄安返回介休,距隔離期滿還有兩(liang) 天,產(chan) 期提前。當時我立馬就把脫到一半的工作服穿上,三級防護來到醫院外的隔離轉運點。”
病人是高齡產(chan) 婦,46歲,臨(lin) 近預產(chan) 期,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血壓高達180/130mmHg。病情危重且急,需緊急采取有效措施並行急診剖宮產(chan) 術。遇到這種情況,介休市婦幼保健中心立即向介休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呼救”。同時成立了兩(liang) 支急救醫療小組,入駐人民醫院感染科。
接到呼救信號的第一時間,介休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同時啟動院內(nei) 危急重症搶救應急預案。12:40,閃著紅藍頂燈的負壓急救車將病人護送至介休市人民醫院感染科,進行了快速核酸檢測、術前準備及控製血壓血糖等治療。14:00手術開始,14:22分娩一女嬰,手術順利完成,產(chan) 婦病情很快趨於(yu) 平穩。
2個(ge) 小時內(nei) ,在疫情防控狀態下,跨院完成特殊急救,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完成的,正是醫療集團的成立,才使得在異常緊急的狀態下,可以統籌安排醫護人員、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取得“1+1>2”的效果。
介休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院長樊金榮說,介休市堅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高舉(ju) 公益性旗幟,組建醫療集團後,推動集團進行了縣域範圍內(nei) 醫療資源垂直性、重塑性整合,將人民醫院的婦產(chan) 科、兒(er) 科醫護人員和專(zhuan) 科設備整合至市婦幼保健中心,形成技術、設備合力,徹底解決(jue) 了以往兩(liang) 院由於(yu) 產(chan) 、兒(er) 科人力資源不足造成的危重產(chan) 、兒(er) 科病人大量轉診的醫療風險。
“原市人民醫院的婦產(chan) 科力量一直不足,隻有5名住院醫師,連完整的值班體(ti) 係都無法建立。資源整合後,市婦幼保健中心引進專(zhuan) 業(ye) 化設備和人員,中心有30多名大夫,推行薪酬製度改革,醫生工作積極性增加。”組建醫療集團前,武堂紅是介休市人民醫院婦產(chan) 科主任,現在是介休市醫療集團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
“通過醫療資源整合,有危重病人時可以很方便地聯係到市人民醫院的技術力量,病人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迎刃而解。現在婦女、兒(er) 童縣域內(nei) 就診率達97%,中心高級別手術明顯上升,嬰兒(er) 死亡率下降了30%以上,孕產(chan) 婦死亡率下降了50%以上。”介休市婦幼保健中心常務副主任趙承珍感觸很深。
“病人不跑、專(zhuan) 家跑”
——讓患者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
靠在椅背上,聽著手機音樂(le) ,59歲的王振聲在介休市朝陽南巷家中,悠閑地享受著老年生活。誰能想到,就在2021年初,王振聲還是一位深受麵肌痙攣症折磨的患者。
2021年初,王振聲覺得左臉麻木,隨後病情逐漸加劇,出現左側(ce) 眼角和麵部肌肉不自主間斷性抽搐,嚴(yan) 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經過一段時間藥物治療,效果仍不明顯。10月22日,他到介休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門診看病,被確診為(wei) 左側(ce) 小腦前下動脈分支壓迫麵部神經導致的麵肌痙攣症,需要采取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放心,就在咱們(men) 醫院做手術,由北京的專(zhuan) 家為(wei) 你主刀,專(zhuan) 家費用也不用你個(ge) 人負擔。”介休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孟繁強的一席話,讓王振聲一家如釋重負。
10月24日,星期日,早8點,從(cong) 北京趕來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梁建濤開始為(wei) 王振聲手術,將左側(ce) 小腦前下動脈分支和麵部神經分離,解除對麵神經的壓迫。2個(ge) 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術後8天王振聲出院。
王振聲這次住院治療,個(ge) 人需承擔的費用是3000元左右。他說:“如果要是去北京做手術,住院費、交通費、食宿費花下來不會(hui) 低於(yu) 6萬(wan) 元!”
梁建濤是介休籍人,從(cong) 2018年開始,他經常利用節假日回老家,幫助介休市人民醫院完成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手術。
樊金榮說:“針對大病重病人群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問題,集團一是推出了‘病人不跑、專(zhuan) 家跑’模式,充分利用在省內(nei) 外三甲醫院工作的介休籍專(zhuan) 家,建立起‘鄉(xiang) 情醫學聯盟’,再通過他們(men) 引進國外、國內(nei) 各醫學學科著名專(zhuan) 家定時坐診、查房、手術,讓患者低成本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二是通過醫聯體(ti) 和專(zhuan) 科聯盟進行整體(ti) 幫扶;三是建設了遠程會(hui) 診平台;四是針對轉診較多的病種入手,高薪聘請人才,組建了腫瘤科、感染科、精神衛生科等團隊,集中人力、物力補齊學科短板。”
“通過這一機製,許多不具備轉診的大病重病得到救治,四級手術增長325%。”介休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澤田說。
事實上,為(wei) 了強化介休市人民醫院的龍頭作用,提高大病重病治療能力,介休市在硬件投入和人才引進培養(yang) 上下足了功夫。他們(men) 投資6.87億(yi) 元新建市人民醫院,總建築麵積8萬(wan) 平方米,最多可開放床位760張,打造了一座在硬件上達到全省一流水平的縣級綜合醫院。介休市財政每年拿出500萬(wan) 元預算建立專(zhuan) 家引進經費保障體(ti) 係,形成與(yu) 三甲醫院“點對點”聯係,實現了縣級醫院和三甲醫院醫療的同質化。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引進專(zhuan) 家1750餘(yu) 人次,服務患者10萬(wan) 人次,為(wei) 群眾(zhong) 節省外出就醫費用2.2億(yi) 元。
在專(zhuan) 家的指導和帶動下,介休市人民醫院醫療技術顯著提升,腫瘤、動脈瘤、垂體(ti) 瘤等相關(guan) 手術都可以完成,能夠開展先心病介入治療、心髒支架、胰腺癌手術等新技術100多項,心梗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近90%,縣域內(nei) 住院率達到了93%以上,縣域內(nei) 醫保資金的使用率達到75%以上。
“兩(liang) 下兩(liang) 用”
——鄉(xiang) 鎮衛生院迸發活力
“我們(men) 宋古鄉(xiang) 衛生院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這麽(me) 多患者,因為(wei) 患者在這裏享受的是市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收費卻是鄉(xiang) 鎮衛生院的標準。不出鄉(xiang) 可治病,大大方便了當地群眾(zhong) 。”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康複科專(zhuan) 家蘆江一邊介紹情況,一邊指導患者進行康複訓練。
介休市醫療集團成立後,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出現了“病床緊張”的局麵。2000平方米的康複訓練大廳幹淨整潔,擺放整齊的各種康複設備上,數10位患者正在醫護人員和康複治療師的指導下做著康複訓練。
蘆江原是介休市人民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2019年7月,介休市醫療集團將介休市人民醫院康複科整建製下沉到宋古鄉(xiang) 衛生院,蘆江和40餘(yu) 名醫護人員全部來到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工作。
蘆江說,他們(men) 確實作出了一些犧牲,比如工作地點離開市區,上下班不太方便等。但是,醫療改革就是要踐行以患者為(wei) 中心的理念,一切為(wei) 患者著想,為(wei) 患者服務,他們(men) 心甘情願。
宋古鄉(xiang) 衛生院負責人樊啟忠如數家珍地介紹了改革之後的變化,他說:“現在,衛生院內(nei) 部環境得到改善,還配備了高壓氧艙、DR和遠程心電圖會(hui) 診係統、彩超、全套康複器材和理療等先進的醫療設備,醫療水平大幅度提升,業(ye) 務量也在逐漸增加。以前,80張床位最多能使用60張,現在80張床位已經不夠用,還有不少需要康複的患者在排隊等待。”
醫療集團成立後,介休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中心、中醫院各派出一名業(ye) 務院長,市人民醫院還派出了一位護士長,每周都要下沉到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工作一天,進行坐診、查房、講課、培訓、建立完善各項規章製度等工作。
這就是介休市創造性實行“兩(liang) 下兩(liang) 用”工作機製,即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和“市醫鄉(xiang) 用、鄉(xiang) 醫村用”。
介休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段敏說:“介休市將激發鄉(xiang) 鎮醫療活力、打造特色衛生院作為(wei) 推動緊密型醫共體(ti) 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醫療集團根據各鄉(xiang) 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特長和醫療資源的輻射範圍等實際情況,按需助建,精心打造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康複科、義(yi) 棠鎮衛生院骨科、張蘭(lan) 鎮衛生院中西醫結合科等特色基層醫療機構。全市開展全科醫生培養(yang) 和轉崗培訓64人次,對口援助基層醫療設備700餘(yu) 萬(wan) 元,選派優(you) 秀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掛職100餘(yu) 人次,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業(ye) 務量同比增長30%以上。”
對患者來說,“兩(liang) 下兩(liang) 用”最直觀的好處是享受到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提升了,負擔卻減輕了。
“我在朋友圈經常和病友們(men) 說,我們(men) 這裏治療水平高,收費標準低,醫療團隊很敬業(ye) ,態度好,很多病友都想過來,但是沒有床位!”因腰椎壓縮性骨折正在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做康複治療的患者李建平深有體(ti) 會(hui) 。之前,他曾在北京一家醫院進行了4個(ge) 月的治療,每個(ge) 月治療費用需要六七萬(wan) 元。2021年9月3日回到宋古鄉(xiang) 衛生院進行治療,3個(ge) 多月隻花費2萬(wan) 元左右。
據統計,通過分級診療機製,在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康複病人的日均住院費用比介休市人民醫院下降416元,降比72%;日均個(ge) 人自付下降132元,降比71%。
患者數量多了,工作量大了,一直在宋古鄉(xiang) 衛生院工作的醫生高詠梅卻直言現在工作更有激情了:“上級多個(ge) 醫院都派出業(ye) 務院長、護士長,每周下沉一天到我們(men) 衛生院工作。醫院的綜合實力得到提高,我個(ge) 人能力明顯提升,薪資待遇也提高了!”
“慢性病網格化管理”
——把健康關(guan) 愛送進千家萬(wan) 戶
“叔叔,今天沒有忘了吃藥吧?來,咱先量個(ge) 血壓吧!”剛過上午10點,北關(guan)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任曉紅和副主任中醫師雷曉紅就拎著血壓計來到介紡小區5號樓的梁世昌老人家做隨訪。
67歲的梁世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行動不便,兒(er) 女在外地工作。“幸虧(kui)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大夫們(men) 經常
來家隨訪,還帶著便攜式B超、心電圖機給做體(ti) 檢,老頭子的病情控製得挺好。”一直為(wei) 老伴健康操心的梁阿姨在旁說道。
北關(guan)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被稱為(wei) 介休市醫療集團北關(guan) 分院。醫療集團成立後,北關(guan)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11個(ge)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負責該社區六七千戶的家庭醫生服務,主要是每年對慢性病患者進行4次隨訪和1次體(ti) 檢,為(wei) 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梁世昌正是任曉紅醫師擔任組長的團隊的服務對象。
介休市醫療集團北關(guan) 分院院長張勤海表示:“醫改以來,醫療集團爭(zheng) 取上級資金,先後向北關(guan) 分院投入300餘(yu) 萬(wan) 元,購置了醫用DR、彩超等醫用設備,向社區衛生中心派出醫療骨幹掛職各分院的副院長,使基層衛生機構業(ye) 務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介休市將打通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醫療健康服務“最後一公裏”作為(wei) 服務模式改革創新的重要內(nei) 容,推動介休市醫療集團在社區建立了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在農(nong) 村,他們(men) 則創新性地將慢性病的防治實行網格化管理,並選出了網格管理員。
宋改蘭(lan) 是洪善村慢性病網格群的網格管理員,她也是一位高血壓患者,主要負責對這個(ge) 組20名高血壓、高血糖患者進行日常檢測及隨訪。慢性病網格員都是誌願者,是義(yi) 務為(wei) 大家服務。
幾乎每天,宋改蘭(lan) 都會(hui) 帶著醫療集團為(wei) 他們(men) 配備的血壓計、血糖儀(yi) 、體(ti) 重秤、營養(yang) 成分秤和數據登記表格,進入自己的組員家中進行測量和隨訪。平時還常常召集慢性病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幫助村醫收集和記錄慢性病患者基礎信息。
據段敏介紹,2019年,介休市醫療集團創新推出“慢性病網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市醫療集團-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慢病患者網格員小組長”四級聯動,將慢病服務地理範圍劃分成為(wei) 單元網格,分別由“市醫療集團公共衛生管理中心”“鄉(xiang) 鎮衛生院慢病項目負責人”“村衛生室慢病項目負責人”“患者網格員”擔任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管理員,構建起覆蓋縣域的慢病健康服務綜合管理網絡體(ti) 係。
作為(wei) 三級管理員,洪善村衛生所村醫段山雲(yun) 現在的工作除了為(wei) 每戶建立健康檔案、老年人體(ti) 檢、慢性病隨訪、兒(er) 童及孕產(chan) 婦健康管理等,還要負責督促網格員完成工作任務,通過網格員的信息反饋,發現病情不穩定患者,及時進行健康幹預;若病情嚴(yan) 重,要及時向上一級管理員匯報,專(zhuan) 家們(men) 就像“會(hui) 診”一樣在微信裏給出解決(jue) 辦法。“醫療集團爭(zheng) 取上級資金500萬(wan) 元,為(wei) 全市中心村衛生室配備了遠程心電圖、快速檢驗等基礎醫療設備,基本實現了‘小病小檢查不出村’。”段山雲(yun) 介紹說。
同時,醫療集團還推出“私人醫生簽約服務”機製,打造家庭醫生“六連發”簽約團隊(村醫,鄉(xiang) 醫,市級醫院骨幹醫師,專(zhuan) 家和專(zhuan) 科醫師,內(nei) 、外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zhuan) 家),依據醫療服務內(nei) 容實行分類簽約、有償(chang) 簽約和差別化簽約。截至目前,該集團已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04個(ge) 。
2020年,介休市居民死亡平均年齡為(wei) 70.47歲,與(yu) 2018年相比,介休居民壽命增加1歲,高於(yu) 國家提出的五年增長1歲的目標水平。(苗武軍(jun) 白續宏 裴雲(yun) 鋒 張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