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4月實施 生食水產品不宜外賣配送
本報訊(記者 王薇)供餐企業(ye) 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生食水產(chan) 品等對配送溫度要求嚴(yan) 苛的食品不宜外送;外送食品打包應使用開啟後無法複原的封簽或一次性外包裝袋;外賣配送箱每日消毒應不少於(yu) 一次,清潔消毒情況應有記錄……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近日,《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式發布並將於(yu) 今年4月1日起實施。該規範對本市網絡提供餐飲服務過程中的餐飲安全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內(nei) 容多處涉及消費者關(guan) 心的熱點問題。
該“規範”規定了通過網絡提供餐飲服務過程中餐飲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平台管理、供餐要求和配送要求,覆蓋了網絡餐飲服務的各個(ge) 環節。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要求中,“規範”明確提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場所的布局設置要符合《餐飲服務單位餐飲服務場所布局設置規範》的要求。同時,不應委托、轉包給其他單位或人員供餐。
“規範”對於(yu) 外送食品的溫度和不適宜外送食品種類也進行了明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合理安排出餐順序,先出品易於(yu) 保存的食品;生食水產(chan) 品等對配送溫度要求嚴(yan) 苛的食品不宜外送;食品製作後應立即打包配送。需暫存的易腐食品暫存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暫存溫度熱藏宜為(wei) 60 ℃以上,冷藏宜為(wei) 8 ℃以下;應隨餐提供食品製作時間、建議食用時限等與(yu) 食用相關(guan) 的信息。
在外送食品的打包環節,“規範”規定熱食類、冷食類食品應分隔放置,需低溫保存的食品宜有保溫措施;飲料類、湯羹類應分別單獨包裝;直接入口食品和非直接入口食品應分別打包,不應放入同一餐具或容器內(nei) ;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後應無法複原。
外賣的配送環節也是消費者關(guan) 注的重點,“規範”要求配送時使用的配送箱應無毒無害,具有保溫性、氣密性和緩衝(chong) 性等特性;配送箱每日消毒應不少於(yu) 一次,清潔消毒情況應有記錄;配送過程不應使用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進行配送。同時要求,在配送過程中配送員不應打開食品外包裝,發生食品汙染應終止配送,裝卸時,配送設備設施的門、蓋應隨開隨關(guan) ;配送過程中應滿足保證食品安全的溫度要求。
此外,“規範”還對傳(chuan) 染病流行等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應急事件發生期間的餐飲安全進行了規範。餐飲服務提供者、平台、配送單位應遵守國家和本市的防控要求,明確崗位責任,建立並執行防控製度,製度應至少包括員工健康管理、人員信息收集與(yu) 檔案管理、設備設施和環境清潔消毒、應急處理流程和措施等內(nei) 容。在配送過程中宜采用無接觸配送方式,及時做好配送設備消毒。
內(nei) 存
北京市發布118項地方標準
近日,為(wei)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ti) 係建設,本市發布了118項地方標準,涉及資源節約與(yu) 利用、城市管理與(yu) 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9大領域。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含本批標準,2021年本市已累計發布259項地方標準,其中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10項,支撐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和京津冀協同發展。
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介紹,在本次發布的118項標準中,有多項支撐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等大型活動籌辦的標準。如:製定了《大型活動可持續性評價(jia) 指南》,為(wei) 世界性、洲際性、全國性以及市級大型賽事等大型活動開展可持續評價(jia) 提供指導,為(wei) 北京奧運遺產(chan) 傳(chuan) 承提供標準化支撐。還製定了《大型群眾(zhong) 性活動場館安全技術防範基本要求》、《大型群眾(zhong) 性活動消防安全規範》、《公共建築無障礙設計標準》等。
在支撐智慧城市發展方麵,製定了《“北京民生一卡通”技術規範 第1部分:卡片》,規定了“北京民生一卡通”卡結構組成、應用流程、安全機製、終端以及電子卡等方麵要求。《城市碼編碼與(yu) 應用規範》係列標準,規定了城市碼的標識和二維碼的編製原則、編製要求及應用要求等內(nei) 容,為(wei) 相關(guan) 部門對自然人、組織和物體(ti) 進行統一標識以及規範編製和使用城市二維碼提供技術支撐,推進城市基礎信息體(ti) 係建設,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文/本報記者 王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