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本報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劉誌強)記者從(cong) 17日召開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獲悉:2021年,各中央企業(ye) 、各地國資委和地方國有企業(ye) 掛圖作戰、跑表計時,實現三年改革任務70%的年度目標,取得一係列重要階段性成果。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更加成熟定型。前置事項清單全麵製定並落地見效,全部中央企業(ye) 集團公司和地方一級企業(ye) 、絕大多數中央企業(ye) 和地方重要子企業(ye) 製定了清單,進一步厘清黨(dang) 組織與(yu) 董事會(hui) 之間的權責邊界。各級國有企業(ye) 基本實現董事會(hui) 應建盡建,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子企業(ye) 層麵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數的比例分別達到99.3%、94.2%。公司製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直屬事業(ye) 單位所管理企業(ye) 中公司製企業(ye) 占比97.7%,地方國有企業(ye) 中公司製企業(ye) 占比99.9%。
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係統深入。中央企業(ye) 完成一係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力度持續加大。通過吸收合並、股權轉讓、注銷等多種方式,中央企業(ye) 壓層減戶、縮短管理鏈條,全年共“壓減”法人戶數2906戶,管理層級控製在5級以內(nei) 。有力有序清退低效無效資產(chan) ,全國範圍內(nei) 納入名單的“僵屍企業(ye) ”已處置完成2.5萬(wan) 家,處置率超過95%。中央企業(ye) “兩(liang) 非”(非主業(ye) 、非優(you) 勢)剝離完成率達86.9%,地方“兩(liang) 非”“兩(liang) 資”(低效資產(chan) 、無效資產(chan) )清理退出完成率達87.9%。中央企業(ye) 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三年減虧(kui) 83.8%,地方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專(zhuan) 項治理完成率達90.1%。
科技創新政策效果顯著。各中央企業(ye) 和各地普遍製定並落實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政策。中央企業(ye) 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其中工業(ye) 企業(ye) 達到2.9%。此外,打造“策源地”和“鏈長”企業(ye) 邁出實質性步伐,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量質齊升。
三項製度改革大範圍破冰破局。經理層成員已簽訂契約的中央企業(ye) 子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占比分別達到97.3%和94.7%,基本建立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製。中央企業(ye) 、地方國有企業(ye) 管理人員競爭(zheng) 上崗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2.9%、37.7%,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5%、3.0%。據初步統計,中央企業(ye) 已開展過中長期激勵子企業(ye) 占具備條件子企業(ye) 的85.9%,惠及27.6萬(wan) 人,覆蓋範圍和激勵人數均創新高。不少企業(ye) 和地方還結合實際探索開展了骨幹員工跟投等措施。
國資監管體(ti) 製進一步健全。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產(chan) 集中統一監管目標提前完成。各級國資委強化履行國有企業(ye) 出資人職責、專(zhuan) 司國有資產(chan) 監管職責和負責國有企業(ye) 黨(dang) 的建設“三位一體(ti) ”的職能配置,監管職責定位進一步明晰。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係統建設加快推進,業(ye) 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相銜接的出資人監督閉環逐步完善,中央企業(ye) 內(nei) 部協同高效的“大監督”模式加快建立。
“2022年是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要確保上半年在重點難點任務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完成主體(ti) 任務,在黨(dang) 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各項任務,今年底前完成掃尾工作,實現全麵勝利收官。”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會(hui) 上表示,要抓好六方麵重點工作:深度推進加強黨(dang) 的領導與(yu) 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切實提升董事會(hui) 建設和運行質量;緊緊圍繞提高效率激發活力,推動市場化機製各項措施全麵走深走實;科技創新激勵更精準更給力,打造一批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和瘦身健體(ti) ,堅決(jue)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因企因地因業(ye) 分類改革,抓重點抓關(guan) 鍵提高精準性;全麵強化專(zhuan) 業(ye) 化體(ti) 係化法治化監管,推動國資監管效能和優(you) 勢充分發揮。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8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