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將於2022年勞動節實施

發布時間:2022-01-25 11:20:00來源: 新華日報

  1月24日,省人大常委會(hui) 辦公廳在寧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解讀23日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hui) 議上通過的《江蘇省就業(ye) 促進條例》。作為(wei) 本屆人大首次在省人代會(hui) 會(hui) 議上審議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立法堅持就業(ye) 導向、政策協同,為(wei) 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有效解決(jue) 各項政策聚力支持就業(ye) 問題提供了法治“工具箱”。

  征集到2400多條意見,

  廣泛凝聚社會(hui) 共識

  江蘇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既有新的就業(ye) 增長點不斷湧現的利好,同時就業(ye) 領域也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新趨勢新挑戰。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對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招工難’‘就業(ye) 難’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亟待加強。”省人大法製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王臘生表示,立法對強化“最大民生”新定位,反映就業(ye) 變化新趨勢,依法構建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的工作機製,對於(yu) 推動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各項重大決(jue) 策部署在江蘇落地落實,率先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yi) ;同時,依法構建符合江蘇實際、具有江蘇特色的就業(ye) 促進體(ti) 係,也有利於(yu) 形成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就業(ye) 預期和良好製度環境,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

  就業(ye) 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受到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也得到省人大常委會(hui) 、省政府高度重視。為(wei) 深入研究我省就業(ye) 領域主要矛盾、突出問題和趨勢變化,使得立法緊貼實際、適度前瞻,立法調研組廣泛搜集多渠道意見。不僅(jin) 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到張家港、昆山、海門等地及有關(guan) 基層立法聯係點開展調研,了解基層單位、企業(ye) 、勞動者的需求和關(guan) 切,還專(zhuan) 門召開企業(ye) 家座談會(hui) 等聽取意見建議。“通過常委會(hui) 審議、立法調研、谘詢論證、民意征集和征求意見,共收到2400多條意見和建議,這在我幾十年地方立法工作經曆中還是第一次。”王臘生介紹,經立法部門一一梳理、分析研究,對合理的意見建議都予以吸收采納,對草案進行十多輪次修改完善;人代會(hui) 審議期間,又根據代表們(men) 提出的審議意見,對草案作了27處修改,最大程度凝聚了共識。

  1月23日,省人代會(hui) 高票通過省就業(ye) 促進條例,這也是省十三屆人大履職五年來首次在省人代會(hui) 會(hui) 議上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該條例將於(yu) 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聚力支持就業(ye) ,

  體(ti) 現就業(ye) 政策協調聯動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就業(ye) 大省,不僅(jin) 不同群體(ti) 需求各異,而且傳(chuan) 統經濟轉型升級給就業(ye) 帶來新變化,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新商業(ye) 模式發展也催生很多新就業(ye) 形態。麵對新情況新趨勢,需構建符合江蘇實際的就業(ye) 促進體(ti) 係。對此,王臘生表示,條例強化了產(chan) 業(ye) 、財稅、外貿、金融、教育、社會(hui) 保障等政策對就業(ye) 的支持,實現與(yu) 就業(ye) 政策協同聯動,以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

  這些促進就業(ye) 條款突出個(ge) 性化,政策導向十分鮮明。為(wei) 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就業(ye) ,條例規定,推動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開發更多製造業(ye) 領域技能型就業(ye) 崗位;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模式,培育製造業(ye) 就業(ye) 增長點。為(wei) 擴大服務業(ye) 就業(ye) ,條例規定,促進現代服務業(ye) 創新發展,為(wei) 勞動者就業(ye) 提供更大空間和更多選擇;引導夜間經濟、便民生活圈等健康發展,開發社區服務工作崗位。為(wei) 拓展農(nong) 業(ye) 就業(ye) 空間,條例規定,推動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吸納帶動更多就業(ye) ;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促進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等,拓寬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空間。適應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條例規定,發展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傳(chuan) 統線下業(ye) 態數字化轉型賦能,引導和規範平台經濟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健康發展,創造更多數字經濟領域就業(ye) 機會(hui) 。條例還明確了支持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多渠道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發展的政策措施。

  個(ge) 性化的立法還體(ti) 現在符合江蘇產(chan) 業(ye) 實際上。我省是製造業(ye) 大省,渴求高素質技能人才,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就業(ye) 也需要就業(ye) 技能,這就呼喚加強職業(ye) 培訓。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wei) 介紹,條例設立了職業(ye) 教育和培訓專(zhuan) 章,規定了政府、企業(ye) 和職業(ye) 院校(含技工學校)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其中,針對江蘇技能人才短缺的現狀,把發展技工教育擺上了更加重要位置,要求縣級以上政府將技工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合理確定辦學規模和公辦學校教師配備標準,安排適當比例的職業(ye) 教育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技工教育。

  為(wei) 貫通技能人才和專(zhuan) 業(ye) 人才發展通道,讓他們(men) 得到更多社會(hui) 認可,條例規定實施職業(ye) 資格、職業(ye) 技能等級與(yu) 相應職稱比照認定製度。張宏偉(wei) 介紹,未來取得相應職業(ye) 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ye) 資格,可以直接申報工程技術係列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資格;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技師班(預備技師班)畢業(ye) 生在參加公務員招錄、參軍(jun) 入伍、企業(ye) 事業(ye) 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職稱評定、職位晉升以及參加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考試方麵,分別按照中專(zhuan) 、大專(zhuan) 、本科學曆享受相應待遇;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勞動者享受高層次人才相關(guan) 優(you) 惠政策。

  另外,條例還鼓勵企業(ye) 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ti) 現技術技能價(jia) 值的工資單元,或者對關(guan) 鍵技術崗位實施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製等分配形式,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張宏偉(wei) 認為(wei) ,這些條款有利於(yu) 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技能人才發展的“天花板”問題,對於(yu) 培養(yang) 更多的“江蘇工匠”、打造更多的“江蘇製造”品牌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消除就業(ye) 歧視,

  精準幫扶就業(ye) 困難群體(ti)

  當前,三孩女性就業(ye) 問題、快遞小哥等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就業(ye) 問題正成為(wei) 就業(ye) 領域新熱點和難點。條例予以積極回應,以創造就業(ye) 公平環境、消除就業(ye) 歧視,促進群體(ti) 平等就業(ye) 。

  針對就業(ye) 公平問題,立法組裝了整套政策“工具包”。圍繞落實國家優(you) 化生育政策的重大部署,條例提出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為(wei) 響應國家生育政策的女性勞動者提供就業(ye) 服務和政策支持。例如,建立女職工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製,對女職工產(chan) 假期間企業(ye) 繳納的社會(hui) 保險費用,按照規定給予相應補貼;對招用響應國家生育政策的女性勞動者達到一定比例,並實現穩定就業(ye) 的用人單位給予政策支持。

  據統計,我省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從(cong) 業(ye) 人員已超過1100萬(wan) 人,維護好這部分人的勞動權益也是立法關(guan) 注重點,並體(ti) 現在多個(ge) 條款。張宏偉(wei) 介紹,條例通過簡政放權,合理設定新業(ye) 態新模式監管規則,鼓勵降低服務費、加盟管理費等費用,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發展。具體(ti) 製度上,完善和實施與(yu) 靈活就業(ye) 相適應的勞動和社會(hui) 保險政策措施,允許靈活就業(ye) 人員以個(ge) 人身份參加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要求平台企業(ye) 等用人單位通過商業(ye) 保險加強對靈活就業(ye) 人員的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

  實踐中,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村勞動力、退役軍(jun) 人和其他一些特殊群體(ti) ,在求職和就業(ye) 過程中會(hui) 有不同需求、遇到不同的困難和問題,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精準托底幫扶。

  為(wei) 做到精準,條例要求建立就業(ye) 困難人員申報登記製度和信息數據庫,根據失業(ye) 人員的身體(ti) 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收入水平、失業(ye) 時間等因素進行精準識別和動態調整。同時,立法針對不同群體(ti) 拿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如對農(nong) 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ye) ,條例規定,依托縣域經濟、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農(nong) 村勞動力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ye) 崗位;加強農(nong) 村勞動力職業(ye) 技能培訓,推進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等。又如,近年來國家征兵倡導征集大學生兵員,他們(men) 退役後的就業(ye) 問題如何處理?王臘生介紹,今年省人代會(hui) 解放軍(jun) 代表團中有代表提出這一問題後,立法人員抓緊研究,最終列入了“各地應當設置一定數量的基層公務員職位,麵向服現役滿五年的高校畢業(ye) 生退役軍(jun) 人招考”的條款。

  江蘇是教育大省,每年高校畢業(ye) 生總數均在全國前列,王臘生以促進和幫扶大學畢業(ye) 生這一群體(ti) 就業(ye) 為(wei) 例,介紹了立法的製度設計。一方麵,條例明確對大學生就業(ye) 給予重點幫扶,引導高校畢業(ye) 生服務鄉(xiang) 村建設和基層治理,開發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hui) 服務崗位,優(you) 先用於(yu) 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對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開展實名製幫扶。另一方麵,在政策支持、創業(ye) 扶持、就業(ye) 服務、職業(ye) 教育等方麵,條例要求,學校開展就業(ye) 指導培養(yang) 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能力,政府定期發布創業(ye) 項目信息,鼓勵引導大學生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等。(陳月飛)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