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二十萬億元(經濟新方位)

發布時間: 2022-01-26 10:44: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堅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1月25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hui)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介紹了去年財政政策落實情況。

  兜牢“三保”底線

  2021年財政收支形勢符合預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7%,與(yu) 2019年相比增長6.4%。其中,稅收收入17.27萬(wan) 億(yi) 元,增長11.9%;非稅收入2.98萬(wan) 億(yi) 元,增長4.2%。財政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持續穩定恢複和價(jia) 格上漲帶動,2021年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從(cong) 財政支出看,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wan) 億(yi) 元,增長0.3%。中央部門支出下降,騰出更多資金支持地方、支持基層。

  從(cong) 支出結構看,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教育、科學技術、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分別增長3.5%、7.2%、3.4%,均高於(yu) 總體(ti) 支出增幅。

  許宏才介紹,為(wei) 兜牢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財政部門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完善激勵約束機製、建立地方財政運行監測機製等手段,保障縣級財政資金充足。2021年,用於(yu) 增加地方財力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0.1%,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製獎補資金增長13.2%,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長8.5%,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增長11%。總體(ti) 看,過去一年基層財力持續提高,縣級“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讓中央財政資金高效下沉到市縣基層。2021年中央財政直達資金2.8萬(wan) 億(yi) 元中,分配市縣1.8萬(wan) 億(yi) 元,體(ti) 現了增量資金向基層傾(qing) 斜的要求。截至12月31日,實際形成支出2.67萬(wan) 億(yi) 元。目前所有資金全部分配到了資金使用單位,共安排項目43萬(wan) 多個(ge) 。

  從(cong) 用途看,支持保居民就業(ye) 超過510億(yi) 元;用於(yu) 養(yang) 老、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基本民生支出超1.92萬(wan) 億(yi) 元,約占總支出的72%;相關(guan) 直接惠企支出累計超過6000億(yi) 元,惠及各類市場主體(ti) 166萬(wan) 餘(yu) 家;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支出超過3300億(yi) 元;安排投資額超過1億(yi) 元的重點項目接近3000個(ge) ,累計資金超過1.3萬(wan) 億(yi) 元,保障農(nong) 田水利、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項目有序開展。

  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並向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平穩過渡,2021年中央有關(guan) 補助資金在2016年至2020年連續5年每年增加200億(yi) 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0億(yi) 元。資金分配重點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的地區傾(qing) 斜。

  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wan) 億(yi) 元

  2021年財政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實體(ti) 經濟支持力度。“精準實施減稅降費,突出支持製造業(ye) 升級和中小微企業(ye) 及個(ge) 體(ti) 工商戶。”許宏才介紹,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減稅降費超7.6萬(wan) 億(yi) 元基礎上,2021年又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wan) 億(yi) 元。

  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在“強基礎”方麵,2021年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0.6%;在“攻關(guan) 鍵”方麵,財政支持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抓重點”方麵,財政加強對國家實驗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支持;在“推改革”方麵,改革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大幅精簡預算科目,提高間接費用比例,為(wei) 科研人員潛心鑽研營造良好環境;在“重引導”方麵,注重發揮稅收政策作用,引導企業(ye) 增加科技投入。

  “除了對高新技術企業(ye) 減征所得稅等稅收優(you) 惠外,2021年將製造業(ye) 企業(ye) 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並且允許企業(ye) 按半年或者前三季度提前享受優(you) 惠。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兌(dui) 現的減免稅額約3300億(yi) 元。”許宏才說。

  提升財政政策效能

  許宏才表示,2022年財政部門要準確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積極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一是堅持總量和結構並重,提升財政政策效能。保持財政支出在較高水平,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大力優(you) 化支出結構,用好存量和增量資金,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二是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促進製造業(ye) 企業(ye) 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延續實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措施;繼續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避免地方因財力不足而在減稅降費上打折扣;堅決(jue) 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jue) 製止亂(luan) 收費。

  三是用好地方政府債(zhai) 券,保障重點項目建設。2021年,全國人大批準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3.65萬(wan) 億(yi) 元。2022年要優(you) 化專(zhuan) 項債(zhai) 券使用方向,重點支持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保障重點領域項目建設需要。

  四是增加轉移支付,保障地方特別是基層政府財政能力。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著力強化財力薄弱地區的資金保障。通過資金直達和健全省以下財政體(ti) 製等方式,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

  五是嚴(yan) 控政府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績效。強化各類預算支出編製、審核和管理,全過程實施財政資金績效評價(jia) ,推進評價(jia) 結果與(yu) 預算安排相銜接,騰出更多資金用於(yu) 支持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

  六是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增強可持續性。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科學評估和把握財政收支政策。合理安排赤字和債(zhai) 務規模,有效防範風險。加強財政政策與(yu) 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的緊密配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6日 03 版)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