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在全國率先建設的“綠島”是個什麽島?
2020年2月,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共享經濟理念融入環保治汙,引導市場主體(ti) 建設共享型環保設施——“綠島”項目,以降低中小微市場主體(ti) 治汙成本。江蘇由此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在全省範圍內(nei) 探索“集約建設、共享治汙”模式的省份。
兩(liang) 年來,從(cong) 一個(ge) 創新理念到187個(ge) “綠島”逐漸“浮出水麵”,我省“綠島”探索帶來什麽(me) 變化?有何突破?還有什麽(me) 難點?如何讓“綠島”成群島,更好服務“美麗(li) 江蘇”建設?
既服務發展,亦加強監管
“綠島”是指由政府投資或政府組織多元投資,配套建有可供多個(ge) 市場主體(ti) 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現汙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的集中點(片區)。
在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有民營製鞋及皮毛企業(ye) 118家、個(ge) 體(ti) 工商製鞋戶435家,其中規模企業(ye) 僅(jin) 21家。製鞋及皮毛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動物絨皮、毛裏、廢包裝塑料、廢生產(chan) 抹布等皮革廢物也隨之增加。鎮江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處負責人韓俊說,這些中小微市場主體(ti) 產(chan) 生的少量皮革廢物,如果及時運送、規範處置,費用達到1500-2000元/噸,企業(ye) 難以承擔,因此他們(men) 規範收集處置的意願不強。高橋鎮建起皮革廢物收集處置中心,統一收集、統一打包清運、統一處置皮革廢物。這個(ge) “綠島”受到企業(ye) 老板們(men) 歡迎。鎮江旺達鞋業(ye) 有限公司企業(ye) 老板陶桂傳(chuan) 說:“給這個(ge) 中心處置廢物,隻要900元一噸,能省不少錢。”
汽修企業(ye) 不規範噴漆,帶來廢氣汙染,是個(ge) 環保老問題。在位於(yu) 常熟市汽車市場的“綠島”——文邦鈑噴中心,地麵整潔,空氣中幾乎聞不到油漆味。原來,送來維修的汽車部件正在密閉車間裏噴漆。中心負責人吳文開對記者說:“噴漆產(chan) 生的廢氣通過環保設施全部收集起來,處理達標後排放。廢氣排放口有在線監控,直接傳(chuan) 到環保部門。”周邊20公裏內(nei) 的20多家4S店、汽修廠,先後將噴漆業(ye) 務放到文邦鈑噴中心。專(zhuan) 業(ye) 化治汙,有力促進了企業(ye) 達標排放,也讓中小微市場主體(ti) 騰出更多精力謀發展。
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介紹,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經營戶生存壓力大,創設“綠島”的初衷,既是通過“集約建設”為(wei) 這些市場主體(ti) 降低治汙成本,也是希望借助“共享治汙”將遊離於(yu) 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ti) 管起來。
“綠島”助力監管,在危廢處置方麵尤為(wei) 明顯。在無錫青龍山工業(ye) 園,小微企業(ye) 將各自產(chan) 生的危廢打包,放入防爆櫃暫存,需要處置時在小程序上發起申請,由“綠島”上門接收。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固體(ti) 廢物與(yu) 化學品處處長羅小春介紹,無錫有近8400家產(chan) 廢單位,其中年產(chan) 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ye) 多達6800餘(yu) 家,它們(men) 的產(chan) 廢量僅(jin) 占全市產(chan) 廢總量的1%。量不大、分得散,危廢處置存在渠道不暢、貯存不規範等問題。兩(liang) 年來,無錫市生態環境局依托無錫市工業(ye) 廢物安全處置公司、錦繡江南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危廢處置企業(ye) ,試點打造5個(ge) 小微企業(ye) 危廢收集處置“綠島”。目前,這些“綠島”已經服務5300餘(yu) 家小量產(chan) 廢企業(ye) ,其中2700家為(wei) 新近納入監管範圍。
“生態環境治理在‘十三五’期間取得很大進展,大企業(ye) 排汙減排基本都到位。但是,隨著社會(hui) 發展,人們(men) 對‘藍天碧水獲得感’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監管部門將眼光放在之前顧及不多的中小微企業(ye) 。”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裁助理蘆昱認為(wei) ,“如果成批成群的中小微企業(ye) ,將汙染物通過‘綠島’集中處理、達標排放,那麽(me) 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通過監管‘綠島’,即可達到監管這些企業(ye) 的目的,在監管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能極大提高監管的可行性。”
創新政策,消除發展障礙
服務、監管,都是為(wei) 了嗬護綠水青山。興(xing) 化市宏韋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糞便集中處置項目,服務周邊多個(ge) 鄉(xiang) 鎮約80家規模化畜禽養(yang) 殖場;無錫惠山生命園汙水處理係統新建工程項目,為(wei) 園區內(nei) 75家生產(chan) 企業(ye) 處置廢水;徐州市循環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再生項目每年能夠處置廢活性炭2萬(wan) 噸,生產(chan) 再生活性炭1.4萬(wan) 噸……
我省“綠島”項目分工業(ye) 、農(nong) 業(ye) 、服務業(ye) 三大類。2020年全省推進首批106個(ge) “綠島”項目,總投資約為(wei) 83億(yi) 元,惠及3萬(wan) 多家中小企業(ye) 。2021年,綜合考慮項目成熟度、方案可行性、預算合理性、績效顯著性、保障措施可靠性等因素,省生態環境廳從(cong) 各市申報的117個(ge) 項目中選出81個(ge) 達到“綠島”建設要求的項目,總投資額約130億(yi) 元。
2021年通過審核的“綠島”項目數,為(wei) 何略低於(yu) 前一年?“各地積極性高,但審核標準也很高,是不打折扣的。‘綠島’要求服務多個(ge) 中小微企業(ye) ,可是部分申報項目隻服務單一市場主體(ti) ,自然無法通過審核。此外,還有一些項目屬於(yu) 園區本來就該有的基礎配套,也不能納入‘綠島’之列。”戴明忠答複,“我們(men) 把‘綠島’項目作為(wei) 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資金的重點支持方向,隻有符合要求的才能納入省級項目庫,獲得相應財政補貼。”
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製工業(ye) 汙水集中處理、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集中噴塗、畜禽糞汙綜合利用、水產(chan) 養(yang) 殖尾水淨化等5類“綠島”項目建設技術指南,覆蓋已建、在建的絕大部分項目。這些指南已提供給各地參考,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為(wei) 綠島項目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對於(yu) “綠島”這一新生事物,我省在法律框架內(nei) 進行了政策創新,如建立“綠島排汙許可證+合同”的管理模式,確認職責邊界和治汙義(yi) 務,為(wei) 推動“綠島”發展減少障礙。去年3月出台的《江蘇省“綠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綠島”項目應按規定申請排汙許可證,其許可證除了載明“綠島”項目汙染物排放因子、排放濃度、排放量等情況,還應載明各“入島”市場主體(ti) 排入“綠島”項目的排放因子、進廠(場)濃度和排放量等信息。市場主體(ti) 在“入島”前,也應變更排汙許可證。“綠島”項目與(yu) “入島”主體(ti) ,以合同約定排汙情況及相關(guan) 責任,雙方的排汙許可證、合同均作為(wei) 環境執法監管的依據。
除了厘清責任、破除障礙,我省還從(cong) 政策上為(wei) 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例如,將建成並符合條件的“綠島”項目,納入環保信任保護和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綠島”項目運行削減的主要汙染物排放指標,經核定後可申請用於(yu) 本地區重大項目建設。
“綠島”建設,是我省在全國的一項重大環保創新,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已建成小微企業(ye) 危廢收貯中心、電鍍廢水集中處理中心、汽修噴塗中心等85個(ge) 工業(ye) “綠島”項目,禽畜糞便、養(yang) 殖尾水處理中心等21個(ge) 農(nong) 業(ye) “綠島”項目,餐飲油煙公共煙道設施等20個(ge) 服務業(ye) “綠島”項目。記者了解到,生態環境部在《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2020年9月出台的《關(guan) 於(yu) 優(you) 化小微企業(ye) 項目環評工作的意見》等政策中,均采納了我省“綠島”的理念和做法。
解難題,好模式用實走穩
“綠島”如何運行?遵照這12個(ge) 字的原則——市場主導、專(zhuan) 業(ye) 運營、受益付費。也就是說,建設方可委托第三方或依托設施所在園區、規模企業(ye) 進行專(zhuan) 業(ye) 的運行管理,所需運行經費由市場主體(ti) 按市場規則分攤,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補貼。
“綠島”項目投資較大,雖然能使用“環保貸”,但一些感興(xing) 趣的市場主體(ti) 還是望而卻步,或觀望糾結。去年底,我省生態環境、財政部門出台“綠島”項目獎補辦法,對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綠島”項目、農(nong) 業(ye) “綠島”項目,原則上按照不超過核定環保設施投資總額的20%、40%給予獎補。部分“綠島”項目建設主體(ti) 告訴記者,首批“綠島”的獎補還未發放到位,希望能夠加快發放。
既然是市場主導,能否盈利就成為(wei) “島主”考慮的關(guan) 鍵問題。文邦鈑噴中心投資約1100萬(wan) 元,設計產(chan) 能8000麵/月。吳文開告訴記者,一台汽車分為(wei) 12-13個(ge) 麵,他將自己多個(ge) 4S店的噴塗業(ye) 務全部放到“綠島”,並積極接洽其他汽修廠的業(ye) 務,確保每月噴塗作業(ye) 量在2000麵以上,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我們(men) 客流量算不錯的,如果投資人沒有做汽修行業(ye) 的基礎,在投資噴塗‘綠島’時要注意客流量的問題。”
“綠島”項目期待更多用戶,但一個(ge) 現實困境是:合法排汙的市場主體(ti) ,擔心汙染物送到“綠島”處理後成本增加;部分違法排汙的市場主體(ti) ,更不願意用“綠島”,從(cong) “零成本”變成有成本。除了錢的因素,市場主體(ti) 將汙染物送“綠島”處理後,自家排放數據必然被“綠島”獲取,進而被監管部門掌握,這是一些市場主體(ti) 隱秘的顧慮。
沒有足夠的用戶,“綠島”必然難以為(wei) 繼。“入島”不積極的困境,如何打破?蘆昱建議,一方麵,“綠島”項目充分考慮用戶的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服務費用;另一方麵,政府部門采取一些倒逼措施,如降低對“入島”市場主體(ti) 的監管頻次,而將不願“入島”的市場主體(ti) 作為(wei) 重點監管對象。“目前市場主體(ti) 參與(yu) 最積極的,是危廢集中收集貯存類‘綠島’項目,這是因為(wei) 國家和省生態環境部門有較為(wei) 完善的政策體(ti) 係、監管措施。”
“綠島”項目實質是汙染物的集中處置(貯存)設施,有比較成熟明確的技術標準、規範,將分散的市場主體(ti) 產(chan) 生的汙染物環保、安全、經濟地收集到“綠島”,是一大難點。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將汙染物從(cong) 中小微市場主體(ti) 收集到“綠島”,要係統科學地設計好收集路線、方式、設備等。另外,“綠島”項目將分散的汙染物集中後,環境風險會(hui) 顯著提高,這也是各地發展“綠島”需要注意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門會(hui) 評估‘綠島’項目的環境、經濟、社會(hui) 效益,嚴(yan) 格項目建設和運維管理,確保項目發揮實效。”戴明忠表示,“鎮江、常州、泰州等地‘綠島’建設推進力度較大,不少項目典型性強、進度快。下一步,我省將著力打造示範性‘綠島’項目,並且在條件成熟的區域,有針對性地塑造切實管用、有影響力的‘綠島群’,使‘綠島’成為(wei) 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特色品牌。”
□ 本報記者 許海燕 徐冠英
實習(xi) 生 王琳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