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特展喜迎虎年新春
原標題:國博特展喜迎虎年新春
絢爛的煙花在屏幕上綻放,喜慶的爆竹聲不絕於(yu) 耳,飄揚的雪花映著紅燈籠和福字,窗台上放著可愛的布老虎……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現場,濃濃的年味兒(er) 撲麵而來。
在壬寅虎年即將到來之際,國博推出新春特展,係統展示與(yu) 虎有關(guan) 的曆史文化、節俗信仰等,營造歡慶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圍,讓觀眾(zhong) 沉浸式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自遠古時代起,在與(yu) 自然的相處中,先民們(men) 就認識了虎這一體(ti) 形龐大、皮毛華麗(li) 、雄健威猛的動物,對其產(chan) 生敬畏和崇拜。虎的形象出現在玉佩、枕頭這類貼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現在孩童服飾、門頭牆上,表達人們(men) 希望借助虎威驅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願,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祈福。
此次展覽的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紀初,品類豐(feng) 富,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細作的貴胄用器,又有粗陶灰瓦、樸拙可愛的市井之物,從(cong) 多個(ge) 側(ce) 麵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虎文化,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為(wei) 首次展出。
步入第一展廳,琳琅滿目的瓷器映入眼簾。對稱展櫃裏,兩(liang) 件金代虎形瓷枕一左一右、一題詩一繪畫,似在歡迎觀眾(zhong) 的到來。
在青銅器展區,國寶虎鎣隆重亮相。虎鎣是西周時期的青銅重器,曾為(wei) 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的藏品,造型端莊典雅,紋飾精美,因其流管為(wei) 臥虎造型,頂蓋內(nei) 鑄有“自作供鎣”銘文,故被稱為(wei) 虎鎣。這件文物曾在海外漂泊百餘(yu) 年,經多方努力,於(yu) 2018年回歸祖國懷抱,入藏國家博物館。為(wei) 慶祝虎年春節,虎鎣歸國之後再度“出山”,讓觀眾(zhong) 一睹國寶風采。
西漢錯金銀虎形帶鉤設計巧妙,鉤體(ti) 為(wei) 一隻昂首闊步的老虎,氣韻生動,虎身鑲嵌形狀各異的金銀片,利用金屬的不同光澤來表現老虎華麗(li) 斑斕的皮毛。虎尾卷曲呈鉤狀,用於(yu) 鉤係腰帶,兼具審美與(yu) 實用性。
在玉器展區,精雕細琢的玉虎、虎紋帶銙、虎紋飾件等盡顯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藝,引得觀眾(zhong) 嘖嘖讚歎。
展廳裏還展出了國博書(shu) 畫院藝術家們(men) 為(wei) 迎接虎年新春所創作的多件楹聯與(yu) 書(shu) 畫作品,表現出蓬勃生機與(yu) 美好祝福。
此次展覽的展陳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展覽采用中國傳(chuan) 統多進式院落的形式來表現傳(chuan) 統‘家’的概念,以紅色為(wei) 主色調來渲染過年的氣氛。展廳中有五個(ge) 不同造型的門進行空間區隔,劃分瓷器、青銅、玉器、書(shu) 畫等不同的展品區,傳(chuan) 達‘五福臨(lin) 門’的吉祥寓意。”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工作部孫祥說。
展覽中還設置了多媒體(ti) 互動體(ti) 驗區,應用動態捕捉技術,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體(ti) 驗剪紙藝術的機會(hui) 。在充滿民俗韻味的體(ti) 驗空間裏,觀眾(zhong) 可以用手模擬剪紙動作,創作精美的生肖剪紙,感受科技力量和傳(chuan) 統藝術結合所帶來的樂(le) 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25日 第 07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