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辦奧的中國實踐(新論)
北京冬奧會(hui) 之所以能成為(wei) 一屆綠色、包容、開放、清潔的冬奧會(hui) ,與(yu) 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推動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密不可分
“微火”成為(wei) 冬奧主火炬、“綠電”點亮冬奧場館、新型製冰技術打造“最快的冰”、臨(lin) 時設施拆除後仍能重複利用……北京冬奧會(hui) 堅持綠色辦奧理念,不僅(jin) 為(wei) 奧林匹克運動樹立起新的標杆,更深遠的意義(yi) 還在於(yu) “創造奧運會(hui) 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典範”。
“綠色辦奧”在中國早已深入人心。2015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辦好北京冬奧會(hui) 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北京冬奧組委全麵兌(dui) 現申辦時作出的可持續性承諾,落實可持續性政策,製定實施可持續性計劃,創新建立可持續性管理體(ti) 係。充分運用綠色金融、科技創新、製度優(you) 勢等多重力量,北京冬奧會(hui) 所有比賽場館100%使用清潔能源供電,曆史上第一次實現奧運會(hui) “碳中和”。這不僅(jin) 增強了中國推進“雙碳”工作的信心和決(jue) 心,更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綠色辦奧實踐、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巨大成功。
綠色辦奧離不開科技創新托舉(ju) 。由綠色金融支持建設的清潔能源供電工程張北柔性直流電網,每年可向北京輸送的電量約占北京全市用電總量的1/10,直接滿足北京、延慶兩(liang) 個(ge) 冬奧賽區場館用電需求。該供電工程還創下12項世界第一,有效解決(jue) 了張北地區綠色電力“並不上”“送不出”“難消納”三大難題,每年節約標準煤490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1280萬(wan) 噸。北京冬奧會(hui) 之所以能成為(wei) 一屆綠色、包容、開放、清潔的冬奧會(hui) ,與(yu) 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推動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密不可分。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也見證中國綠色低碳科技革命的蓬勃前景。
綠色辦奧彰顯綠色金融力量。綠色金融貫穿冬奧會(hui) 籌辦舉(ju) 辦的全過程,從(cong) 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角度為(wei) 場地建設和運營提供支持。例如中國金融機構累計為(wei) 冬奧場館及多個(ge) 地區的冬奧冰雪項目提供綠色信貸、授信服務至少600億(yi) 元。又如利用碳金融機製,北京和張家口兩(liang) 地政府將林業(ye) 碳匯捐贈北京冬奧會(hui) ,積極支持北京冬奧會(hui) 碳中和工作;再如,綠色金融產(chan) 品服務“冰雪+”產(chan) 業(ye) 經濟持續發展,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助力。一係列實踐表明,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部署,促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大有可為(wei) 。
北京冬奧會(hui) 在籌辦過程中不僅(jin) 嚴(yan) 格實施低碳管理,還首次將奧運競技+綠色科技+區域化+產(chan) 業(ye) 文化+脫貧攻堅巧妙融為(wei) 一體(ti) ,創造大量綠色奧運遺產(chan) 。比如,張家口市的比賽場館,賽後將打造成為(wei) 冰雪娛樂(le) 中心和避暑旅遊勝地,帶動區域基礎設施升級和群眾(zhong) 致富;首鋼園區也以冬奧會(hui) 為(wei) 契機轉型升級,由先前的工業(ye) 遺址轉型為(wei) 一個(ge) 多業(ye) 態融合發展的城市地標。這些創舉(ju) ,已成為(wei) 奧運會(hui) 與(yu) 城市低碳融合發展的經典案例。
國際人士評價(jia) :“在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中,北京冬奧會(hui) 將是麵向未來的重要裏程碑。”綠色奧運的中國實踐,對通過綠色投融資低成本舉(ju) 辦大型體(ti) 育賽事等,具有重要借鑒意義(yi) 。從(cong) 北京冬奧會(hui) 出發,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必將進一步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