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索娃的“蟹滑”為何不倒? 連雲港教師用物理知識揭秘冬奧
特魯索娃的“蟹滑”因何不倒?冰壺運動員的兩(liang) 隻鞋底為(wei) 何不同?大跳台上運動員如何騰空而起?2月21日下午,在連雲(yun) 港海濱中學的物理課堂上,吳龍忠老師正在為(wei) 學生們(men) 一一揭秘。
由“蟹滑”講到圓周運動
“花樣滑冰運動員特魯索娃,在表演這個(ge) 高難度動作的時候,整個(ge) 軀幹向後仰,幾乎與(yu) 地麵平行,她的滑行路線並不是直線,而是近似圓周的運動。通過受力分析,蟹滑時冰刀與(yu) 小腿都向前傾(qing) ,與(yu) 冰麵呈一個(ge) 銳角,因此冰麵能提供一個(ge) 斜向上的支持力,這兩(liang) 個(ge) 力的合力,為(wei) 運動員提供了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課堂上,吳老師利用乒乓球通電後的圓周運動來模擬“蟹滑”過程,用與(yu) 乒乓球相連的紅色細線,表現出冰麵帶給運動員的斜向上支持力,“運動員成功的關(guan) 鍵是找到了角度、速度與(yu) 半徑之間的關(guan) 係,如果你們(men) 能破解這三者間的平衡,你們(men) 也能夠掌握‘蟹滑’絕招。” “冬奧會(hui) 的素材非常鮮活,冰雪運動對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吳老師從(cong) “蟹滑”出發講解圓周運動的規律,在“大跳台”上剖析高度與(yu) 勢能的關(guan) 係,以冰壺比賽為(wei) 樣本感受摩擦力的作用。在吳老師的課堂上,物理知識與(yu) 冬奧素材完美融合,學生們(men) 的興(xing) 致被極大調動,“吳老師的社團課尤其受歡迎,在他的啟發下,同學們(men) 也開始用物理科學的視角去分析其它的運動項目,參與(yu) 到實驗的創新開發中來。
想讓更多人看出技巧裏的門道 從(cong) 春節假期開始,吳老師就開始圍繞冬奧中的物理現象,翻閱資料、搜集主題、尋找材料,動手製作教具、拍攝視頻。除了乒乓球版的“蟹滑”,還有電線槽板做的“大跳台”,蛋糕盒綁繩製作的阻力帶。噴壺“打點”、掃帚“刷冰”,視頻中各種低成本的演示令人忍俊不禁,無處不透露出質樸的“科技感”。 “琢磨錄視頻,是為(wei) 了走出校園,讓更多人走近物理,能夠運用物理的知識在看比賽的時候看出運動技巧裏的門道。今天還有寧夏、內(nei) 蒙古的同行跟我要視頻呢。”吳老師的視頻錄製大多在學校的物理實驗室裏完成,黑板上掛上黑布作為(wei) 背景,講台前方放上手機支架,自編自演自導的科普小視頻播放量過百萬(wan) 。
自己開發出100餘(yu) 套教具 自2008年開始鑽研創新實驗,吳老師多次參加國省級自製教具和創新實驗類比賽,曾獲“全國自製教具能手稱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輔導員類)獲得江蘇省一等獎兩(liang) 次,全國二等獎兩(liang) 次。“特別是‘雙減’課堂鋪開之後,更是想方設法給學生多做實驗。”平時組織學生搜集日常生活用品、廢品,“做中學”“玩中學”“做中教”“玩中教”,積累了數量可觀的“素材庫”;如今針對初高中教材已經開發了100餘(yu) 套高質量、原創性教具,成為(wei) 實驗室配套器材的重要補充。
“廣告公司、家電維修部、汽車修理店,都是我們(men) 搜集原材料的好地方。”在吳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帶著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開發教具,參加科創比賽。開發的部分原創性的儀(yi) 器,如《教學用快速製冷機》等,已成功申請國家專(zhuan) 利,受到矚目。(蔣曉峰 易敏 王東(dong) 亮 張淩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