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奧運助非遺文化火熱“出圈”
原標題:冰雪奧運助非遺文化火熱“出圈”
日前,由河北省群眾(zhong) 藝術館(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多彩非遺 激情冬奧”非遺作品主題展,在河北省群眾(zhong) 藝術館開展。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京繡“百子戲冰雪”,剪紙“玄女躍高台”,鐵板“虎娃傳(chuan) 火種”,古韻新聲唱冬奧……激情四射的冬奧元素與(yu) 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不斷交融互鑒,向世界展現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為(wei) 冰雪奧運書(shu) 寫(xie) 出具有河北特色的新篇章。
眾(zhong) 多外國運動員愛上河北非遺
北京冬奧會(hui) 不僅(jin) 是一場體(ti) 育盛會(hui) ,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會(hui) 。在各國運動員居住的張家口冬奧村,廣場展廳內(nei) ,以河北非遺為(wei) 展示主體(ti) 的“文化中國”展示活動,成為(wei) 外國運動員的熱門“打卡”地。
走進展廳,以張家口地標大境門為(wei) 主視覺的布展陳設,帶著濃鬱的“中國風”撲麵而來。文化長廊、傳(chuan) 統民居、傳(chuan) 統戲台以及冬奧故事等板塊分別展示著河北精品非遺手工技藝、生活中的傳(chuan) 統美術作品和家居物什、傳(chuan) 統戲曲表演道具以及冬奧會(hui) 獎牌、火炬文化內(nei) 涵鑒賞,給各國運動員在冬奧賽事之餘(yu) 體(ti) 驗中國文化提供了便利。
“外國運動員對這些帶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非遺作品特別感興(xing) 趣,尤其是喜慶精致的豐(feng) 寧鐵藝燈籠、色彩鮮豔的蔚縣剪紙。”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活動處展廳運行負責人李陽介紹。
冬奧會(hui) 期間,張家口冬奧村下沉廣場的展廳,共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工作人員等700餘(yu) 人次。“很多外國客人在現場谘詢工作人員,希望能夠購買(mai) 這些非遺作品,想把中國文化帶回自己的家鄉(xiang) ,其中包括來自奧地利、英國等許多國家的運動員。”李陽說。
“這次展示活動由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參與(yu) 實施,共展出河北非遺30餘(yu) 項目近百件作品。”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數據信息部副主任趙麗(li) 蘋介紹,冬奧期間,“文化中國”展示體(ti) 驗活動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ge) 冬奧村同步舉(ju) 辦。三地的展示既有關(guan) 聯,又各具特色,通過不同視角來展示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讓觀眾(zhong) 獲得更加豐(feng) 富的體(ti) 驗感受。活動將一直持續到冬殘奧會(hui) 結束,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媒體(ti) 和工作團隊能夠在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期間領略河北的風土人情,感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新一代傳(chuan) 承人彰顯青春力量
右手高舉(ju) “飛揚”火炬,左手抱著鐵板浮雕作品《虎娃迎冬奧》,省級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郭墨涵,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2月3日,作為(wei) 火炬手,郭墨涵參加了北京冬奧會(hui) 的火炬接力傳(chuan) 遞,見證榮耀時刻的同時,也身體(ti) 力行傳(chuan) 播非遺文化。
年輕的麵孔,創新的作品,創意的展示方式,讓我們(men) 看到了傳(chuan) 承中的青春力量。
“《虎娃迎冬奧》是一個(ge) 係列作品,與(yu) 以往采用燒色和蠟染燙彩方式著色不同,這次創作我跟父親(qin) 商量了很久,最終確定以丙烯顏料著色。這樣作品色彩非常鮮豔,而且經過反複的防氧化處理,不會(hui) 掉色,也不怕生鏽,可以永久保存。”自2012年正式跟著父親(qin) ——郭氏鐵板浮雕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郭海博開始創作,郭墨涵一直以年輕化表達和創新性發展探索著非遺傳(chuan) 承之路。
國家級非遺項目定興(xing) 京繡第五代傳(chuan) 承人田麗(li) ,是一名“90後”。自幼目睹母親(qin) ——定興(xing) 京繡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梁淑平在繡架前飛針走線,大學畢業(ye) 後便在京繡研究院從(cong) 事設計、製作和推廣工作。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她和母親(qin) 共同設計製作了“旺獅踏雪”馬甲、“百子戲冰雪”圍巾兩(liang) 件作品,借助非遺藝術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加油助威。
麵對北京冬奧會(hui) 這一宏大的創作主題,年輕的非遺人帶來了新的思路。“百子戲冰雪”圍巾上,中國傳(chuan) 統圖樣《百子圖》中的頑童,在冰雪中玩耍冰壺、冰球等冬奧比賽項目。“孩童形象是中國傳(chuan) 統題材,將其與(yu) 冬奧會(hui) 融合起來,充滿童趣又積極向上,體(ti) 現出青少年的蓬勃朝氣。”田麗(li) 說,創作之初,她參考了眾(zhong) 多古代繪畫作品,從(cong) 中汲取靈感,同時加入冬奧運動元素,最終創作出的作品兼具典雅古韻與(yu) 時尚之風。從(cong) 母親(qin) 那兒(er) 學會(hui) 了最傳(chuan) 統的京繡針法,她希望讓美輪美奐的傳(chuan) 統京繡作品更具時尚韻味,這次冬奧題材創作就是一次探索和創新。
交棒,接力;守正,創新。非遺技藝傳(chuan) 承如同一束束薪火,在堅守與(yu) 創新中不斷發光,讓一項項技藝都煥發出新活力。
線上展示讓非遺變“網紅”
今年初,為(wei) 挖掘冬奧文化內(nei) 涵,展現河北文化形象和藝術魅力,由河北省群眾(zhong) 藝術館(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多彩非遺 激情冬奧”非遺作品主題展,在河北省群眾(zhong) 藝術館開展。展覽同時也在“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微信公眾(zhong) 號上進行線上展覽。截至目前,共推出11期線上展覽。
蔚縣剪紙作品中,十二生肖娃娃腳踩滑雪板在雪地馳騁,身著滑雪服的冰雪健兒(er) 騰空而起、翻轉跳躍;武強年畫上,獨特造型與(yu) 晶瑩的雪花等冬奧元素交融相通;衡水內(nei) 畫裏,運動健兒(er) 的力量、速度與(yu) 激情,都在跳躍、追逐、飛翔裏盡顯眼前……輕觸手機,精美雅致、地域特色濃鬱的非遺作品映入眼中,它們(men) 從(cong) 不同角度展現著冰雪運動之美。
“這次展覽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以傳(chuan) 統美術、傳(chuan) 統技藝類非遺項目為(wei) 表現形式,以冬奧文化、冰雪文化、春節文化為(wei) 題材,遴選全省各地非遺傳(chuan) 承人新創作的200餘(yu) 件(組)作品進行展示。”趙麗(li) 蘋介紹,隨著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大眾(zhong) 對文化生活的各種需求也從(cong) 線下逐步轉為(wei) 線上,尤其是“90後”“00後”年輕人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方式更受他們(men) 的青睞。因此,冬奧之前以及冬奧期間,我省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線上非遺活動,給大眾(zhong) 帶來一係列冬奧題材數字非遺新體(ti) 驗。同時,各地非遺傳(chuan) 承人也紛紛開通網上直播,讓曾經的傳(chuan) 統非遺不斷“漲粉”。
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民族集體(ti) 記憶的經典濃縮,因此最能引發人們(men) 的共鳴。有傳(chuan) 承人認為(wei) ,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搭上網絡“快車”,以優(you) 質的非遺內(nei) 容創作為(wei) 基礎,既豐(feng) 富了網絡平台內(nei) 容建設,又創新了非遺傳(chuan) 承的傳(chuan) 播途徑,讓非遺文化火熱“出圈”,同時也應對了疫情之下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