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陸港樞紐優勢 海安爭創全省首批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原標題:守正創新,工業(ye) 優(you) 等生這樣煉成
2月9日,海安市召開工業(ye) 發展大會(hui) ,升級出台加快新型工業(ye) 化、提速創新驅動、扶持企業(ye) 上市等集成政策“套餐”。
去年,海安實現工業(ye) 應稅銷售2370億(yi) 元,總量居江蘇長江以北縣級市第一,在南通市綜合考核中摘得“十連冠”。
“堅持工業(ye) 立市、產(chan) 業(ye) 強市,讓工業(ye) 經濟成為(wei) 海安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海安市委書(shu) 記於(yu) 立忠表示,海安將充分釋放陸港樞紐優(you) 勢,錨定“先進製造”,爭(zheng) 創全省首批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打造長三角北翼最具競爭(zheng) 力產(chan) 業(ye) 高地,奮力開啟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又一春”。
心無旁騖做強先進製造
打開2022年南通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清單,無論是新開工製造業(ye) 項目還是“專(zhuan) 精特新”項目,海安都位居前列。
通潤汽車占據全球千斤頂30%市場份額,鐵錨玻璃生產(chan) 了全國80%的高鐵側(ce) 窗玻璃……去年,海安在全國工業(ye) 百強縣(市)、創新百強縣(市)榜單中分列第20位、第11位。
“錨定新型工業(ye) 化主方向,心無旁騖做強先進製造,保持定力壯大實體(ti) 經濟。”於(yu) 立忠說,昔日“農(nong) 業(ye) 縣”蝶變工業(ye) “優(you) 等生”,海安的“轉型密碼”就4個(ge) 字:守正創新。
從(cong) “一黑一白”(輕工紡織和機械加工)到“十鏈共舞”,海安打開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1家企業(ye) 獲評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和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總數居全省縣級市前列;6家企業(ye) 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和省長質量獎及提名獎,總數在南通居首。去年,工業(ye) 經濟貢獻了46.5%的GDP和70%以上的投資、50%以上的就業(ye) 、40%以上的稅收。
真金白銀支持企業(ye) 做大做強,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198名科級以上幹部掛鉤服務重點工業(ye) 企業(ye) ……海安,敢與(yu) 蘇南“拚環境”。說起“海安服務”,落戶兩(liang) 年的晟馳微電子董事長崔文榮深有感觸:“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政府承諾全部兌(dui) 現!”
追高逐新放大陸港優(you) 勢
玻璃上鍍一層膜,通過弱電操控,就被賦予了節能、調光的特性。“膜的厚度隻有頭發絲(si) 的七八十分之一。”繁華應材總經理劉江滿臉自豪,“能生產(chan) 這種產(chan) 品的,全球共3家,國內(nei) 就我們(men) 一家。”
身處工業(ye) 強市如林的長三角,海安深知,唯有“追高逐新”,放大“陸港樞紐、科創新城”疊加優(you) 勢,才能從(cong) 激烈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
聚創新之能,攀產(chan) 業(ye) 之高,海安在南通率先組建“科創委”,近5年累計實施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近1500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52項。創造性開展“機關(guan) 部門服務企業(ye) 科技行”,56個(ge) 機關(guan) 部門幫助400多家企業(ye) 跑高校、找專(zhuan) 家、引成果、上項目。
陸港樞紐優(you) 勢,是海安打造產(chan) 業(ye) 高地的又一“撒手鐧”。從(cong) 零起步的海安商貿物流園已擁有保稅物流、期貨交割、多式聯運、大宗物資交易四大功能平台,建立有色金屬、塑料原料等六大物資集散中心。每周,滿載30多隻集裝箱的中歐班列(海安—東(dong) 盟)從(cong) 海安出發,本地貨源占比達六成。
海安市市長譚真介紹,南通市黨(dang) 代會(hui) 明確“支持海安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海安打造全省首批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如虎添翼。
產(chan) 業(ye) 倍增築高新增長極
扶創新、獎上市、“白名單”……海安工業(ye) 發展大會(hui) 上送出的“虎年大禮包”,令企業(ye) 驚喜不斷;即將實施的產(chan) 業(ye) 倍增、大企業(ye) 領航、智改數轉、節能降碳“四大行動”,更讓人充滿期待。
省委要求南通“努力成為(wei) 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置身“大坐標”,海安必須持續鍛強工業(ye) 經濟“長板”,才能成為(wei) 強勁“增長極”。
“產(chan) 業(ye) 倍增強調‘項目衝(chong) 鋒’,堅持以畝(mu) 產(chan) 論英雄。”海安市發改委主任許金龍說,今年將對383家1000萬(wan) 元以上、141家500萬(wan) 元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實施技改,推動企業(ye) “滾雪球式”發展。
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去年海安新增星級上雲(yun) 企業(ye) 58家,總數居南通第一。今年,將以高端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ye) 為(wei) 切入點,培育創建一批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和省級智能示範工廠(車間),夯實工業(ye) 經濟“數字底座”。
廣引“金融活水”,澆灌“工業(ye) 好苗”。“在製造業(ye) 貸款總額躍居南通第一的基礎上,海安組建‘科技銀行’,搭建工業(ye) 鏈金融平台。”海安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崔海德說,優(you) 質工業(ye) 企業(ye) 形成“雁陣梯隊”,未來幾年將進入上市掛牌的“爆發期”。(丁宏波 徐超 王世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