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曆史底蘊(學苑論衡)
內(nei) 容提要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植根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沃土,符合中國實際和國情,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探索奮鬥的結果,蘊含著深刻的曆史邏輯,凝結著深厚的曆史智慧。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融匯於(yu) 我們(men) 黨(dang) 開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曆史進程之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明是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nei) 容。
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世界觀方法論,觀察法治曆史、引領法治發展、指導法治建設。對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ti) 現,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我們(men) 要堅持大曆史觀,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放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來認識和把握,深刻領悟其中蘊含的曆史智慧,把握其深厚曆史底蘊。
從(cong) 中國自身曆史發展中走出的法治道路
各國國情不同,法治道路也不會(hui) 相同。我們(men) 黨(dang) 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端起曆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人類法治文明發展進程,探索適合中國的法治道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從(cong) 中國自身曆史發展中走出來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
基於(yu) 獨特的曆史命運。我們(men) 黨(dang) 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國曆史傳(chuan) 承和文化傳(chuan) 統決(jue) 定的。在漫長曆史進程中,中國形成了中華法係,塑造了獨特法律精神,在世界法律文明史中獨樹一幟。鴉片戰爭(zheng) 後,中國逐漸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為(wei) 了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誌士苦苦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嚐試了君主立憲製、議會(hui) 製、多黨(dang) 製、總統製等各種製度模式,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為(wei) 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製度與(yu) 法律製度進行不懈努力。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持續探索、不斷推進法治建設,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全麵依法治國和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從(cong)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對加強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了新的高度。
立足獨特的現實國情。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必須與(yu) 本國國情相適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走什麽(me) 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麽(me) 樣的法治體(ti) 係,是由一個(ge) 國家的基本國情決(jue) 定的。”在中國這樣一個(ge) 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國情複雜的東(dong) 方大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絕非易事。必須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走出的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法治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這條道路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之魂,是我們(men) 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同時,這條法治道路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不斷推動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實踐證明,我國政治製度和法治體(ti) 係是適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製度,具有顯著優(you) 越性。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要有自信、有底氣、有定力。
蘊含豐(feng) 富曆史智慧的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在中國社會(hui) 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從(cong) 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成果,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蘊含著豐(feng) 富的曆史智慧。
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我們(men) 黨(dang) 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men) 黨(dang)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曆程,也是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中國化的不平凡曆程。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科學把握政治與(yu) 法治、改革與(yu) 法治、自由與(yu) 秩序、安全與(yu) 發展、依法治國與(yu) 依規治黨(dang) 、依法治國與(yu) 以德治國、國內(nei) 法治與(yu) 涉外法治等全麵依法治國中的重大關(guan) 係,為(wei) 深化全麵依法治國實踐、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指明了正確方向。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產(chan) 生了曆史悠久的法律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法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創造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是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為(wei) 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提供了曆史文化滋養(yang)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入把握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的真諦和精華,深入研究中華法製文明的優(you) 秀思想和理念,深入挖掘我國古代法製蘊含的豐(feng) 富智慧和資源,善於(yu) 從(cong) 曆史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彰顯出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例如,中華法製文明有著豐(feng) 富的德法共治思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一個(ge) 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這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賦予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精華新的內(nei) 涵。
對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法治建設經驗的總結和運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積極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從(cong) 製定“八二憲法”到形成“八二憲法”5個(ge) 修正案,從(cong) “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到“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我們(men) 黨(dang) 不斷總結和運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領導全麵依法治國謀新篇、開新局的實踐中,對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寶貴經驗進行科學總結,從(cong) 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繼續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以新的視野、新的認識賦予其新的時代內(nei) 涵。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百年法治探索最重要、集大成的理論創新成果。
對人類法治文明優(you) 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於(yu) 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治理具有普遍意義(yi) 。”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寬廣的世界視野,把握人類法治文明發展大勢,汲取各國製度文明與(yu) 法治文明精華,把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與(yu) 吸收借鑒人類法治文明一切優(you) 秀成果內(nei) 在地結合起來,開創了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新局麵。
為(wei) 人類法治文明進步作出獨特貢獻
經過艱辛探索,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曆史進程,融匯於(yu) 開辟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曆史進程之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明不斷豐(feng) 富發展,成為(wei) 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nei) 容。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為(wei) 人類法治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為(wei) 人類法治發展探索新道路。一種法治模式是否管用有效,關(guan) 鍵在於(yu) 其是否符合本國國情,能否獲得人民擁護和支持,能否帶來政治穩定、社會(hui) 進步、民生改善,能否為(wei) 人類進步事業(ye) 作出貢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為(wei) 創造“兩(liang) 大奇跡”、實現“中國之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國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為(wei) 發展中國家走向法治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充分證明世界上並不存在定於(yu) 一尊的法治模式,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法治道路。
推動中華法製文明煥發新生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之所以展現出旺盛活力,一個(ge) 重要原因就在於(yu) 它植根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積澱的深厚土壤。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從(cong) 中華法製文明中承繼精華養(yang) 分,更加主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融入鮮明的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展現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的獨特魅力,使中華法製文明在21世紀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
開拓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明新境界。我們(men) 黨(dang) 深刻總結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經驗,堅持曆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nei) 容有機統一,領導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開拓了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新境界。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內(nei) 涵豐(feng) 富、論述深刻、邏輯嚴(yan) 密、係統完備,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法治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體(ti) 現出真摯的為(wei) 民情懷,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從(cong) 全麵依法治國偉(wei) 大實踐中產(chan) 生,指引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經過實踐檢驗,彰顯實踐偉(wei) 力,具有鮮明的實踐性。中國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成功實踐,使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明在21世紀展現出新的強大生命力。
(作者為(wei) 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