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有力度 擔當有溫度
在興(xing) 縣奧家灣鄉(xiang) 扶貧車間,村民郭麗(li) 花靠著學來的手藝,熟練地操作著電動縫紉機。在這裏,251名當地村民放下鋤頭,拿起線頭,從(cong) 抱娃的“孩子媽”變成不出村的“巧繡娘”,縫紉機發出的嗒嗒聲成為(wei) 這個(ge) 小山村最美妙的音符。
幫助他們(men) 變換“身份”的是我省一家民營企業(ye) ——龍聖隆集團。在省工商聯組織開展的“千企幫千村”行動中,企業(ye) 發揮自身優(you) 勢,開辦扶貧車間,批手續、建廠房、配設備、組團隊、招員工,企業(ye) 發展有了“根據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了“致富經”。
這是一組亮眼的數據:我省現有的315.55萬(wan) 戶市場主體(ti) 中,民營企業(ye) 占到93.9%;2021年民間固定資產(chan) 同比增長10.1%,比全國民間投資增速快3.1個(ge) 百分點;作為(wei) 我省經濟的“半壁江山”,民營經濟貢獻著全省48.5%的GDP、58.3%的稅收、96%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和75%的新增就業(ye) ……
從(cong) “千企幫千村”精準脫貧、穩定就業(ye) 保障民生,到聚焦“六新”投身轉型、瞄準“雙碳”蓄力環保,再到加強非公黨(dang) 建、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wei) 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ye) 自覺將社會(hui) 責任內(nei) 化為(wei) 企業(ye) 的價(jia) 值觀,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ye) 、改善民生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我省民營企業(ye) 這兩(liang) 年交出的成績單,市場主體(ti) 數、經濟增加值、就業(ye) 人員總數、納稅金額總數、慈善捐贈金額、精準扶貧投入等方麵均有出色表現,尤其對社會(hui) 作出的綜合貢獻,內(nei) 涵更豐(feng) 富,成色也更足,烙上了鮮明的晉商印記。
從(cong) 市場主體(ti) 到就業(ye) 主體(ti) ,為(wei) 改善民生發揮重要作用
民營經濟有活力,地方經濟才有動力。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全省域、全方位、係統性的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優(you) 化營商環境是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招。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工作方針,推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0條”“23條”“70條”,加大要素供給,全力幫助受疫情衝(chong) 擊的民營企業(ye) 紓困解難、渡過難關(guan) 。隨著一係列政策的落實和營商環境的改善,我省民營經濟總量規模不斷壯大、結構質量持續優(you) 化、發展實力顯著增強。
省工商聯發布的《2021年山西省民營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ti) 占市場主體(ti) 總量的93.9%,私營企業(ye) 數量與(yu) 2015年底相比增長118.0%,平均每年保持兩(liang) 位數以上的增長,增幅明顯。
“市場主體(ti) 的發展壯大,透露出民營企業(ye) 對市場發展有信心,對經濟持續向好有信心的積極信號,也反映出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ti) 係越來越完善,發展環境越來越寬鬆,市場活力持續迸發,為(wei) 經濟發展積蓄了力量。”省工商聯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在質與(yu) 量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民營企業(ye) 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麵的作用愈發重要。在促進和穩定就業(ye) 上,民營企業(ye) 優(you) 先考慮為(wei) 本地人員創造就業(ye) 崗位,麵對疫情壓力避免惡意裁員、減薪等損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wei) 。同時,積極創造靈活就業(ye) 崗位和實習(xi) 崗位,為(wei) 安置複轉軍(jun) 人、殘疾人等群體(ti) 就業(ye) 搭建舞台。
走進太原沃爾瑪超市,一處造型獨特的雜糧專(zhuan) 櫃十分醒目。有機小米、綠小米、黃金苗小米、米脂油小米……在這個(ge) 小小的“雜糧博物館”內(nei) ,我省200餘(yu) 種“珈綠”品牌雜糧整齊地碼放著,市民采購絡繹不絕。
從(cong) 一家食品小賣部發展為(wei) 集小雜糧種植、加工、銷售於(yu) 一體(ti) 的企業(ye) ,山西綠色山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售有限公司使鮮有問津的“山裏貨”變成“金疙瘩”。“我們(men) 不僅(jin) 將雜糧闖出市場,還要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企業(ye) 負責人趙玉娥說,企業(ye) 的糧食加工廠優(you) 先為(wei) 生活困難的村民安排崗位,優(you) 先聘用貧困、下崗人員及轉業(ye) 軍(jun) 人,先後幫助279戶貧困戶穩定就業(ye) 脫貧“摘帽”,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21山西民營企業(ye) 100強中,用工人數超過萬(wan) 人的民企達到5家,百強民企員工總數達到34.04萬(wan) 人。據統計,2020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ye) 48.8萬(wan) 人,轉移農(nong) 村勞動力37.7萬(wan) 人,其中民營企業(ye) 貢獻突出,貢獻了75%的城市新增勞動力。民營企業(ye) 已經日益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的“蓄水池”,穩定社會(hui) 發展的“壓艙石”。
從(cong) 創新主體(ti) 到環保節能先鋒,實現生態環境與(yu) 經濟發展雙贏
企業(ye) 要發展,創新是支撐。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培優(you) 創新生態擺在戰略位置,以創新為(wei) 驅動、項目為(wei) 抓手,搭建平台、培育主體(ti) ,集聚資源、精準賦能,不斷厚植創新土壤,引導一大批民營企業(ye) 積極投身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踴躍創新創造。
在運城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基地,儀(yi) 表盤機械手、車門安裝助力機械手等“神器”配合人力有序作業(ye) ,衝(chong) 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個(ge) 車間一片忙碌景象。“風馳天下,大運摩托”,這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詞,讓大運品牌走進千家萬(wan) 戶。如今,全新的大運新能源汽車行駛在城市道路上,成為(wei) 眾(zhong) 多新能源汽車品牌中的亮眼山西名片。
從(cong) 賣摩托到造摩托,從(cong) 生產(chan) 卡車到進軍(jun) 新能源汽車,與(yu) 生俱來的創新基因讓大運奔跑在創新驅動的賽道上。通過創新驅動和技術升級,大運建立了完整的整車研發體(ti) 係,擁有關(guan) 鍵總成、重要零部件等1400餘(yu) 項授權專(zhuan) 利。
民營企業(ye) 既是市場經濟最鮮活的代表,也是轉型發展的主力軍(jun) 。據了解,我省現有的3188家高新技術企業(ye) 中,民營企業(ye) 占到96%。403家省級以上企業(ye) 技術中心中,民營企業(ye) 占到近七成。2020年科技部批準我省的國家重點研發專(zhuan) 項中,60%以上由民營科技企業(ye) 牽頭承擔。
聚焦“六新”突破,新基建加速推進,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不斷湧現,信創、大數據、半導體(ti) 、碳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百信信息、美錦氫能等一批民營企業(ye) 在其中嶄露頭角,華翔集團、壺化股份等企業(ye) 成功上市,創新正在成為(wei) 我省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的催化劑。
與(yu) 此同時,民營企業(ye) 著力擺脫“煤炭思維”慣性,綠色工廠、綠色工業(ye) 園區、綠色產(chan) 品、綠色供應鏈不斷湧現,綠色生產(chan) 方式加快形成。
盡管處於(yu) 煤焦行業(ye) ,但沁新集團的工業(ye) 園區卻擁有綠樹環抱、飛瀑流水的美景,其煤焦產(chan) 品以低水、低灰、低硫、低磷、低顯氣孔率、低反應性等特質,連續四次蟬聯“中國鑄造用焦生產(chan) 基地”。“不能富了企業(ye) ,毀了環境,讓百姓看不見藍天。”企業(ye) 負責人孫宏原說。
堅守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我省民營企業(ye) 不斷在環境管理、汙染防治、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麵創新履責方式、加大履責力度,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參與(yu) 碳排放、排汙權等市場交易,參與(yu) 生態修複、節能環保等重大工程建設,成為(wei) 推動綠色發展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從(cong) 精準扶貧到疫情防控,傳(chuan) 承踐行新時代的晉商精神
我省民營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實踐的快速發展,得益於(yu) 省委、省政府的激勵約束,得益於(yu) 各級工商聯的引導推動,來自民營企業(ye) 的自身驅動,也是晉商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
行大道,重仁義(yi) ,“經世濟民”是晉商精神的永恒追求。無數晉商對國家對社會(hui) 對家鄉(xiang) ,急公好義(yi) ,扶貧濟困,造福桑梓。500年商業(ye) 輝煌凝煉出的晉商精神早已融入晉商血脈,為(wei) 民營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我省“千企幫千村”扶貧行動實施以來,廣大民營企業(ye) 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自備幹糧、無需番號,在齊心協力剜窮根上下功夫,在接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早謀劃,積極踴躍投身到三晉大地消滅絕對貧困的偉(wei) 大實踐中。
芮城的香椿是中國地理標誌產(chan) 品,但受技術條件限製,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在“千企幫千村”行動中,亞(ya) 寶藥業(ye) 投資50萬(wan) 元購買(mai) 香椿苗,免費發放給當地貧困戶。貧困戶種植好香椿後,亞(ya) 寶扶持了一家香椿加工廠對農(nong) 戶的香椿進行收購,把收購回來的香椿加工成罐頭,最後再幫助加工廠把罐頭銷售出去。從(cong) 育苗、種植,到加工、銷售,形成了一個(ge)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不但使幫扶的3個(ge) 貧困村脫貧,而且香椿加工廠的年銷售額由不到200萬(wan) 元增長到2000多萬(wan) 元,真正由“輸血”變為(wei) “造血”。
根據全國工商聯“萬(wan) 企幫萬(wan) 村”台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省2598家民營企業(ye) 投資71.08億(yi) 元,實施幫扶項目10268個(ge) ,帶動全省6328個(ge) 貧困村,48.06萬(wan) 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振東(dong) 健康產(chan) 業(ye) 集團等12家企業(ye) 榮獲全國“萬(wan) 企幫萬(wan) 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ye) ,3名企業(ye) 家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81名企業(ye) 家榮獲全省脫貧攻堅獎。
在抗擊疫情和最強秋汛救災行動中,我省民營企業(ye) 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效率之高,前所未有。據統計,全省4500餘(yu) 家民營企業(ye) 、商協會(hui) 及海外晉商組織為(wei) 抗擊疫情捐款捐物超5.5億(yi) 元,790餘(yu) 家民營企業(ye) 和商協會(hui) 向我省防汛救災捐款捐物7.2億(yi) 元。
“總的來看,我省民營企業(ye) 家傳(chuan) 承弘揚晉商精神,帶領企業(ye) 履行健康發展、國家責任、員工責任、生態環境責任、社區責任的實踐不斷深化、成效明顯。”省工商聯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廣大民營企業(ye) 要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ye) ,自覺練好企業(ye) 內(nei) 功,自覺履行社會(hui) 責任,以實際行動塑造晉商新形象、展現晉商新擔當。(記者楊文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