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減負提質,為孩子開啟更美好未來
原標題:減負提質,為(wei) 孩子開啟更美好未來
回首2021年,“雙減”是熱度最高、影響範圍最廣的教育改革舉(ju) 措之一。從(cong) 校內(nei) 到校外、從(cong) 家長學生到校長老師,無不感受到政策實施帶來的變化。
2022年,“雙減”工作仍將被擺在突出位置、作為(wei) 重中之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做好義(yi) 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如何深化“雙減”,讓學校成為(wei) “減負提質”的主陣地?如何盤活校內(nei) 外資源,形成多方合力?如何以“雙減”為(wei) 杠杆,撬動基礎教育整體(ti) 變革?代表委員們(men) 提建議、話期盼,他們(men) 的建言獻策都指向一個(ge) 最終目標——構築以育人為(wei) 中心的教育新生態圈,讓孩子們(men) 全麵發展、健康成長。
“減負”不“減質”,把學校教育主陣地真正“立”起來
“雙減”實施以來,變化最大、家長和學生感受最明顯的,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原來的12.4萬(wan) 個(ge) 義(yi) 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到9728個(ge) ,壓減率為(wei) 92.14%;原來的263個(ge) 線上校外培訓機構也壓縮到34個(ge) ,壓減率為(wei) 87.07%。中小學生的作業(ye) 總量也得到有效控製,在規定時間內(nei) 完成書(shu) 麵作業(ye) 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
南京新城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蔣先生說,今年寒假學校作業(ye) 量大幅縮減,孩子有了充足時間走訪親(qin) 友和研究自己喜歡的賽車。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調研發現,害怕孩子落後於(yu) 人,仍有少數家長用“一對一”“眾(zhong) 籌家教”等方式給孩子補課,“費用翻番,負擔更重”。在他看來,把孩子從(cong) 校外機構“奪”回校園,關(guan) 鍵要讓校園生活和課堂更有質量。“我們(men) 仔細研讀‘雙減’有關(guan) 政策文件,不難看出,其改革方向應是聚焦在校內(nei) ,政策的指導方向,是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如何確保孩子能在學校教育主陣地上“學好學飽”?朱曉進建議,探索延時服務師資激勵措施,鼓勵引導優(you) 質校外培訓資源參與(yu) 校園公益服務,提升活動豐(feng) 富性、專(zhuan) 業(ye) 性、選擇性,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增強吸引力;以校外資源時間置換在校教師教科研空間,切實減輕教師負擔,鼓勵教師聚焦課程整合、課堂效率、作業(ye) 設計等方麵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建立健全教師實績評價(jia) 機製,根據發展需要科學增加教師編製,實施彈性上下班製度等。
在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海陵區教師發展中心研訓員吉桂鳳看來,“雙減”落實到課堂中,不僅(jin) 僅(jin) 是作業(ye) 量的“減”,更重要的是學習(xi) 興(xing) 趣的“增”,學習(xi) 方法的“增”。激發學生學習(xi) 動機是課堂學習(xi) 的“最初一公裏”,隻有激發學生的學習(xi) 動機,幫助學生養(yang) 成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掌握正確的學習(xi) 方法和學習(xi) 策略,增強學生自我調控能力,才能將“減負提質”落到實處。“在這個(ge) 過程中,最關(guan) 鍵要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多措並舉(ju) 提高教師專(zhuan) 業(ye) 水平。課後服務會(hui) 增加教師工作量,建議通過增加編製和返聘退休教師等辦法解決(jue) ,音體(ti) 美科技教師的結構性矛盾亟需解決(jue) 。”
統籌校內(nei) 外資源,讓課後延時服務更精彩
“雙減”“減”出來的時間,應由多樣化、個(ge) 性化的課後服務來充實。但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長皇甫立同調研發現,目前一些學校在豐(feng) 富課後服務上有些“力不從(cong) 心”,特別需要加大“專(zhuan) 業(ye) 加特長”教師的引進和培養(yang) 力度,有的位於(yu) 市中心的學校由於(yu) 麵積有限,提供課後延時服務的場地也略顯局促。
在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dong) 看來,提升“雙減”效果,發揮好政府、社會(hui) 以及家庭的協同作用同樣重要。“學校課後服務不必局限於(yu) 校園,博物館、科普基地、田間地頭、企業(ye) 工廠都可以成為(wei) 學生的實踐基地。”他建議,教育部門要引導學校、社會(hui) 開展公益性質的托管、文體(ti) 培訓,以五育並舉(ju) 的項目製為(wei) 目標,重新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培育學生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以及生涯規劃等重要素養(yang) 。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賀雲(yun) 翱也帶來了相關(guan) 建議。“學校可與(yu) 社會(hui) 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建立合作關(guan) 係,比如退休教師、大學教師、大學學生、非遺傳(chuan) 承人、各行業(ye) 優(you) 秀從(cong) 業(ye) 者、各領域專(zhuan) 業(ye) 人士等,統籌各方力量參與(yu) 課後延時服務。”
具體(ti) 操作層麵,賀雲(yun) 翱也給出不少辦法:建議學校充分利用社會(hui) 有效資源,通過租用、與(yu) 社會(hui) 公共機構合作等方式以解決(jue) 場地和設備不足問題;可建立各種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課後延時服務的信用管理製度;建立相關(guan) 監督機製、考核機製、準入退出機製;國家機關(guan) 構建融合各種社會(hui) 力量的平台,調動企業(ye) 、大學、社會(hui) 公益組織等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學校課後延時服務等,促進課後延時服務事業(ye) 健康發展。
打破“唯分數論”,構築教育新生態圈
社會(hui) 各界對“雙減”的關(guan) 注,並非局限於(yu) 作業(ye) 和校外培訓,更包含了對教育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的期待。
“‘雙減’不是簡單地做減法,而是要為(wei)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做加法,向‘人民滿意的教育’越走越近。”朱曉進說,在塑造良好教育生態的過程中,要讓學校和家庭擁有更多教育自主選擇權,真正回歸教育的初心使命。
推進“雙減”政策,“治本”仍在於(yu) 教育評價(jia) 改革。施衛東(dong) 提出,進一步均衡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縮小教育差距,同時突出素質教育導向,優(you) 化教育評價(jia) 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打破學校教育“唯分是從(cong) ”的困局。探索中考引入素質學科過程性評價(jia) ,減少中考科目層層加碼,從(cong) 根本上紓解教育焦慮。朱曉進則建議加快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精神,推進義(yi) 務教育綜合素質評價(jia) 標準落地,同步深化高考中考改革,確保命題方向與(yu) “雙減”精神相吻合,讓考與(yu) 學相匹配。
“雙減”的重要目的是實現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要達到均衡,既要把一端過重的負擔實實在在減下來,也要在另一端實事求是應對部分拔尖創新人才苗子“吃不飽”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外國語學校國際部主任李鴻彬建議,對《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和地方相關(guan) 政策作適當修改,增加關(guan) 於(yu) 超常學生跳級相關(guan) 內(nei) 容,包括超常學生的認定方式和標準、跳級的操作程序、“插班製”或“走班製”教學形式安排等,為(wei) 其提供更適合的學習(xi) 環境。
“推進‘雙減’落地落細,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hui) 的責任都不能減,要通過共同發力,來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皇甫立同認為(wei) ,“雙減”工作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抓住關(guan) 鍵環節,在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建立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常態機製等方麵持續發力。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陳月飛 顧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