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努力“奮豆” 擴種大豆龍江在行動

發布時間:2022-03-14 10:57:00來源: 人民網

  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麵積將達到6850萬(wan) 畝(mu) ,較去年增加1000萬(wan) 畝(mu) 以上。訥河市龍河鎮勇進村大豆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今年將大豆種植麵積擴種至11000畝(mu) ,合作社負責人於(yu) 德軍(jun) 的決(jue) 心源自中央和黑龍江省釋放出的強烈信號——擴種大豆。據了解,繼2021年年底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chan) ”後,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ye) 發展規劃》給出了“2025年,力爭(zheng) 大豆播種麵積達到1.6億(yi) 畝(mu) ,產(chan) 量達到2300萬(wan) 噸左右”的目標。“真金白銀”的措施支持,讓農(nong) 民看到了政策紅利;良好的市場預期,讓農(nong) 民看到了經濟效益。雙向利好,讓黑龍江省農(nong) 民“奮豆”信心倍增。

  自上而下政策助推

  落實大豆擴種,調動農(nong) 民種植積極性尤為(wei) 關(guan) 鍵。

  為(wei) 此,黑龍江省連續出台了《2022年黑龍江省擴種大豆工作方案》《黑龍江省關(guan) 於(yu) 申報實施2022年新增耕地輪作試點的通知》,分別明確:“原則上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每畝(mu) 高於(yu) 玉米生產(chan) 者補貼200元左右”,以及“新增耕地輪作試點每畝(mu) 補貼150元。”

  緊接著,哈爾濱市出台了《2022年哈爾濱市擴種大豆補貼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給予大豆種植良種每畝(mu) 30元補貼;為(wei) 降低大豆生產(chan) 者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風險,減少生產(chan) 者成本投入,在遇到極端災害性天氣時減少損失,符合補貼標準的生產(chan) 者可享受中央財政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農(nong) 戶實際承擔的保費金額。”

  政策釋放出的積極信號,以及用補貼的方式來縮小大豆和玉米的收益,極大調動了農(nong) 民“種豆”積極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各地市也都根據地域特點製定了不同政策措施。

  黑河市今後將重點農(nong) 業(ye) 項目和政策向種植大豆的合作社與(yu) 種植大戶傾(qing) 斜;齊齊哈爾市專(zhuan) 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組織推進,專(zhuan) 人負責督導,將任務層層量化,壓實落靠責任,逐級傳(chuan) 導壓力,持續跟蹤問效;綏化市則調動合作社、村集體(ti) 、新型經營主體(ti) 等大型主體(ti) ,促進大豆生產(chan) 穩定發展,同時提前介入銷售環節,與(yu) 大型糧食收儲(chu) 企業(ye) 和托管企業(ye) 進行密切聯係合作,積極幫助農(nong) 戶實現“好糧賣好價(jia) ”。

  農(nong) 民心裏有本“效益賬”

  備春耕期間,哈爾濱市賓縣樹君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田樹君忙得“腳打後腦勺”,肥、藥、種子等都已準備到位,播種機、藥罐、整地機等大型機械維修已經維修過半……“萬(wan) 事俱備隻欠東(dong) 風,到了時令就開種。”田樹君說:“我們(men) 合作社今年輪作,將種植3300餘(yu) 畝(mu) 大豆。”

  農(nong) 民種地看效益,麵積增加是否會(hui) 影響大豆價(jia) 格是農(nong) 民普遍關(guan) 心的問題。采訪中,農(nong) 民們(men) 給記者算了筆賬:根據地域補貼政策不同,農(nong) 戶們(men) 今年能拿到各項補貼在400元/畝(mu) 左右。按每畝(mu) 產(chan) 量400斤左右計算,毛利潤在1100元左右,加上400元左右的補貼,共計1500元左右,去掉土地租金和成本1000元左右,剩下的就是純利潤。田樹君說:“但實際操作中受種植技術、品種等因素都會(hui) 影響到產(chan) 量,算下來純利潤會(hui) 在300元/畝(mu) ~400元/畝(mu) 之間,標準化、科學化的種植能實現利潤500元/畝(mu) 。”

  巴彥縣紅光鄉(xiang) 豐(feng) 裕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於(yu) 雲(yun) 波算的是兩(liang) 筆賬:“短期賬,以往農(nong) 民種植熱情不高,但現在各級補貼都很到位,農(nong) 民有賬算了,自然就願意種;長期賬,糧豆輪作不僅(jin) 增加產(chan) 量,還可以保護黑土地,減少病蟲害,促進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該村今年計劃種植大豆5000畝(mu) ,產(chan) 量預計在200萬(wan) 斤左右,明年準備擴種至1萬(wan) 畝(mu) 。

  因為(wei) “有賬算”,農(nong) 民種植熱情才會(hui) 高漲。訥河市龍河鎮勇進村大豆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於(yu) 德軍(jun) 說,今年我們(men) 村農(nong) 民種植大豆的熱情特別高,去年全村種植麵積在6000畝(mu) 左右,今年達到了12000畝(mu) 左右,“我們(men) 合作社今年也比去年多種植了3000餘(yu) 畝(mu) ,達到11000畝(mu) 。”

  種好豆還需提質增效

  按照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東(dong) 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省農(nong) 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張必弦說:“輪作一方麵減少了化肥使用量,另一方麵大豆固氮肥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黑土肥力,有利於(yu) 實現‘藏糧於(yu) 地’。”

  但實際生產(chan) 中,也麵臨(lin) 著難題。哈爾濱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農(nong) 民都是在憑經驗種植大豆,例如農(nong) 民去年種植株距8厘米,今年換品種還按8厘米株距種植,品種不相同種植方式也應不同,如此下去產(chan) 量肯定上不去,一定要按照品種特性進行種植。另外,整地、起壟、株距、播深每一步都要按照標準種植,不能圖省事草草了事。”

  有著豐(feng) 富種植經驗的田樹君則表示,選種、種植技術、用藥、田間管理環環相扣,全環節達標畝(mu) 產(chan) 才能達400多斤,如果一個(ge) 環節不達標將會(hui) 減產(chan) 20%,以此類推。“應大力發展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種植,讓土地成畝(mu) 連片,種植達到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才能實現產(chan) 量提質增效。此外規模化種植也會(hui) 使成本下降。”

  張必弦建議,農(nong) 民應堅持科學種田,選良種、配良法、配套良機,按照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的要求合理布局,選用地區主栽品種進行種植,避免跨區種植,關(guan) 注高產(chan) 品種,確保穩產(chan) 增效。

  他還表示,靠栽培技術提高單產(chan) ,靠植保技術減少病蟲害,靠機械化生產(chan) 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農(nong) 民在種植時更要明確種植思路。

  有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則指出:“現階段農(nong) 民在銷售大豆時,還在用粗放的方式賣原糧,缺少叫得響的品牌,包裝更缺少設計感,線下銷售環節尚未成熟。”

  他建議,應當把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大豆生產(chan) 經營的各個(ge) 環節;在對產(chan) 品進行包裝設計後,與(yu) 知名電商加強合作,發展多樣化多層次的銷售模式,用數字技術提升大豆流通效率、生產(chan) 效益和農(nong) 民收益。(記者 李天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