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西井峪村推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山中藏古秀,瑞石撒幽香。在薊州區,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石頭村”──漁陽鎮西井峪村。這座百年村落以“文化+”理念為(wei) 引領,不僅(jin) 豐(feng) 富活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吸引了各地遊客來這裏感受獨具特色的鄉(xiang) 村文化,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方麵取得了成效。近日,在第九屆全國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ti) 評選中,西井峪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獲“縣級文化館、圖書(shu) 館、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先進集體(ti) ”稱號。
西井峪村是聞名的“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幾百年來,這裏的村民世世代代一直用當地的疊層石壘砌各種建築物,不僅(jin) 院牆、胡同、禽畜舍用石頭壘造,就連人們(men) 居住的房子也都是從(cong) 上到下用石頭壘成。漫步西井峪村,百年前的村貌依舊,但文化體(ti) 驗卻大有不同。
近年來,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精心打造鄉(xiang) 村“文化+”陣地,拓展文化旅遊新空間。“井峪書(shu) 館”采用全新設計理念,處處體(ti) 現西井峪村特色鄉(xiang) 土文化,形成了“閱讀+”新空間,既可讀書(shu) 休閑,又可開展豐(feng) 富的村民活動;村文娛活動室集文藝演出、書(shu) 畫攝影作品展覽及非遺項目展示等於(yu) 一體(ti) ,形成了“娛樂(le) +”新空間;鄉(xiang) 村百姓大舞台突出人性化、鄉(xiang) 土化、實用化等特點,建設所用材料均為(wei) 本村美石,其特色石砌技藝彰顯了區級非遺項目的傳(chuan) 承。
同時,西井峪村充分利用本村曆史文化遺存,對村莊進行保護性開發,整合自然、人文、曆史等資源,深入挖掘石院石屋、石桌石凳、石碾石磨和“穿雲(yun) 晚眺”“福山壽水”等自然景觀,打造出了“五景十坊三十院”,其獨特的石砌風貌和古樸典雅的民風民俗,吸引了眾(zhong) 多攝影愛好者采風創作,也有不少影視機構來此選景拍攝。
西井峪村以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wei) 引領,充分利用鄉(xiang) 村大舞台、村文娛活動室和文化廣場等文化陣地組織開展特色品牌活動,著力營造主客共享的文旅服務空間。
除了獨特的人文風光,西井峪村還有一支過硬的文化人才隊伍。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重視挖掘和發現本村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chuan) 人,采取多種方式吸引周邊文化愛好者和外來人才,源源不斷充實到文化隊伍中。同時,他們(men) 還積極培養(yang) 村民文藝骨幹,著力扶持“領軍(jun) 人物”,逐步提升文化工作者的業(ye) 務能力、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yang) ,打造出一支水平過硬、專(zhuan) 兼結合的文化隊伍。(記者 張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