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五河交匯智能“淨水”

發布時間:2022-03-16 14:21:00來源: 北京日報

工作人員駕駛智能清理船淨化水麵。本報實習(xi) 記者 張佳琪攝

  本報記者 朱鬆梅

  林立的高樓下,五條河流集結成一汪盈盈湖水,清澈湛藍。一葉小舟在碧波上遊走,若不仔細瞧,很容易錯以為(wei) 是載客的烏(wu) 篷船。

  “這是專(zhuan) 門清理水麵漂浮物的,不久前從(cong) 南方引進的,一共4艘,我們(men) 管它叫智能清理船。”北運河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的工作人員李潞說,“五河交匯是運河商務區的重要景觀,周邊居民區也多,所以專(zhuan) 門有一艘船常駐在這兒(er) 。”

  它到底神奇在哪兒(er) ?且讓我們(men) 登船細看。

  小船蕩悠悠靠了岸,記者鉚足勁兒(er) 一步跳上甲板。“蹲下來,把重心降低些,抓牢欄杆!”見記者姿勢不對,操作員張平軍(jun) 師傅著急地說:“這不是遊船,沒座位,來這邊操作台貓著吧,我給你講講。”

  操作台跟小轎車的方向盤有點兒(er) 像,還多了幾個(ge) 紅色按鈕,主要用於(yu) 操縱船頭的柔性臂。循著師傅的指引,記者果然看到船頭探出了兩(liang) 條總長度約10米的柔性臂,輕柔地漂在水麵上。如果把小船比作一條鯰魚,柔性臂就好像是“胡子”。更神奇的是,操作員能控製它們(men) 的擺動幅度。

  正是仲春時節,萬(wan) 物萌發。在河底睡了一冬的藻類開始蘇醒,冒出一團團零星的絮狀物,在水麵上隨波漂蕩。小船所經之處,絮狀物被柔性臂攏起來,並“吞”進船身的濾網裏。

  用上智能清理船之前,打撈漂浮物靠的是笨辦法——撈漂兒(er) ,也就是劃著船進行人工打撈。這活兒(er) 張平軍(jun) 師傅幹了整整七年,每年四五月份最累,哪怕從(cong) 早幹到晚也撈不幹淨。如今,駕駛小船在五河交匯處仔仔細細繞一圈兒(er) ,隻需大概三小時。

  在京城的河湖版圖上,大小河流總共425條,五河交匯這片近50萬(wan) 平方米的水域,卻擁有獨一無二的江湖地位:溫榆河、通惠河、小中河、運潮減河和北運河在此挽成一個(ge) 結。論水文調度,這裏是北關(guan) 分洪樞紐的所在地,關(guan) 係到京城東(dong) 部的行洪安全;論人文曆史,這裏是京杭大運河北首,不遠處的燃燈古塔曾見證舳艫千裏的盛況。

  李潞今年三十出頭,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打小兒(er) 在五河交匯處長大,就連他名中的“潞”字也是運河古稱。“在我小的時候,這裏的水可不怎麽(me) 樣,有幾年還泛著臭味兒(er) 。”他說,隨著近年來水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強,北運河等河流已清澈見底,恢複到了地表Ⅳ類水質。

  張師傅操縱著清理船,在水麵自如地劃出一個(ge) 個(ge) “S”形。一隻隻野鴨子慵懶地浮在水麵,羽毛被陽光照得油亮,一點兒(er) 不怕人。隻有當小船接近時,它們(men) 才慢吞吞撲騰幾下翅膀,挪一挪地兒(er) 。

  岸邊草木泛出微微青色,不少人端坐堤岸持竿釣魚。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中,這古老水域也正日漸變得靈動、青春。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