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用科技成果造福更多人(記者手記)

發布時間:2022-03-18 14: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株新作物的問世,背後往往是數十年的堅守,以及成千上萬(wan) 次的試驗。這既是時間的考驗,更是毅力的砥礪。

  趙治海堅守不被看好的研究領域,幾十年孜孜不倦,曆經失敗挫折仍不氣餒。這背後,除了知識理論儲(chu) 備、大量數據積累,更有他對改善老百姓貧窮生活的渴望。“幹旱地區長不了水稻、小麥,但長得了穀子。”“要讓每畝(mu) 地產(chan) 更多糧食。”采訪中,趙治海的話語都很質樸。他是用幾十年如一日的行動,將汗水灑在人民需要的地方,用知識為(wei) 百姓幸福做貢獻,研製出高產(chan) 雜交穀子係列,造福了萬(wan) 千百姓。

  人民的需求,就是研究的方向。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用科技成果造福更多人,將論文書(shu) 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就會(hui) 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8日 06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