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耕地有了“健康碼”
人勤春來早,百事農(nong) 為(wei) 先。日前,在嘉興(xing) 桐鄉(xiang) 市崇福鎮東(dong) 安村一片平整的麥田裏,一輛黃色挖掘機上下揮舞著“大臂”正在作業(ye) 。這個(ge) 場景被視頻監控拍下,通過“耕地視聯智保”實時傳(chuan) 送到了田長巡查員的手機上。打開“待巡查員核查”模塊,這片麥田的“空間碼”已呈黃色預警狀態,田長巡查員立即前往現場。經現場詢問情況後,田長巡查員拍下照片,又通過“耕地視聯智保”一鍵上報,經確認,不存在“耕地違法行為(wei) ”事實,麥田“空間碼”由黃轉綠,預警解除。
這是嘉興(xing) 自然資源數字化改革的最新探索。耕地保護關(guan) 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國以民為(wei) 本,民以食為(wei) 天,土為(wei) 糧之母。近年來,嘉興(xing) 土地管理秩序持續向好,違法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比例長期處於(yu) 0.5%以下,2021年更是達到了0.15%的曆史新低,位居浙江第一。
“但不容忽視的是,全市違法用地特別是‘非農(nong) 化’問題仍時有發生,土地管理整體(ti) 態勢仍不容樂(le) 觀。”嘉興(xing)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借助數字化手段,嘉興(xing) 在原有的“智慧國土天眼”係統上進行迭代升級,用“鐵塔視聯”智慧感知係統嵌入“耕地智保”,在浙江先行先試建立耕地保護“耕地視聯智保”數字化應用場景。
以試點桐鄉(xiang) 市為(wei) 例。2021年9月,桐鄉(xiang) 的“智慧國土天眼”係統平台被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列入“數字國土空間”空間組件試點,以222個(ge) 鐵塔高空攝像頭為(wei) 硬件基礎,以自然資源“一張圖”為(wei) 數據底板,將視頻數據與(yu) 業(ye) 務數據充分融合,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分析算法模型,提升預警信息精準度,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全過程項目監管、全方位輔助自然資源督查。
每片耕地都附有“空間碼”,就像人們(men) 出行的“健康碼”一樣,基於(yu) 空間上關(guan) 聯信息的管理規則,可自動生成紅、黃、藍、綠等不同顏色的二維碼,作為(wei) 耕地信息共享的入口,也可作為(wei) 任務執行的驅動碼。有疑似違法違規問題,會(hui) 顯示黃碼;被認定有“非農(nong) 化”“非糧化”問題,會(hui) 顯示紅碼;整改中會(hui) 顯示藍碼;整改到位並經認定後,回歸綠碼。
“我們(men) 的‘耕地視聯智保’應用試點建設,是充分發揮高位視頻監控、AI識別算法等核心資源優(you) 勢,將耕地管理業(ye) 務數據和前端攝像機視頻感知數據進行有效融合,在結合‘田長製’基礎上,通過‘人防+技防’,實現耕地用途監管的全域覆蓋,做到耕地變化早發現、早製止、早處置,推進跨層級、跨部門業(ye) 務協同,切實提升耕地保護監管和治理能力。”據桐鄉(xiang)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測繪與(yu) 地理信息科科長劉茜介紹,該應用自2022年2月上線試運行以來,共收到告警信息1503條,經“空間碼”智能篩查,生成待核查“黃碼”任務199條。“耕地視聯智保”實現了巡查全程電子化、掌上化,補齊了以往耕地保護工作中的短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