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新材料 打造新支柱
春風浩蕩滿目新,砥礪奮進正當時。近日,從(cong) 省工信廳傳(chuan) 來消息,我省將開展“新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行動,力爭(zheng) 到2022年底,全省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規模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或突破2000億(yi) 元。對於(yu) 我省正在茁壯成長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來說,產(chan) 業(ye) 集群的深度打造激活“一池春水”,讓新材料產(chan) 業(ye) 向“新”而行更有底氣,更添信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視察山西時特別強調,新材料產(chan) 業(ye) 是戰略性、基礎性產(chan) 業(ye) ,也是高技術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領域,我們(men) 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星光不負趕路人,全省牢記囑托、凝心聚力,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咬定”新材料產(chan) 業(ye) 不放鬆,踔厲奮發、日拱一卒。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由山西鋼科生產(chan) 的TG800碳纖維製作的雪車和雪車頭盔驚豔亮相,其密度小強度高的“科技範兒(er) ”圈粉無數。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雪車頭盔、碳纖維複合材料保溫杯、氣凝膠服裝……一件件新材料工藝的產(chan) 品被在晉代表們(men) 當作寶物帶到了北京,其自豪之情溢於(yu) 言表。從(cong) 筆尖鋼、手撕鋼到玄武岩纖維、碳纖維,在蓬勃發展中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中,越來越多的“山西造”嶄露頭角。
九萬(wan) 裏風鵬正舉(ju) 。對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發展,山西在“十四五”規劃中有著清晰的願景,即“打造成為(wei) 全省支柱產(chan) 業(ye) ”“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建成國內(nei) 重要的新材料創新中心”。具體(ti) 而言,就是要重點聚焦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導體(ti) 材料、纖維新材料等7個(ge) 重點領域,到2025年力爭(zheng) 突破300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規模。聲名遠播的手撕鋼、碳纖維都是孕育於(yu) 這7個(ge) 領域的豐(feng) 碩成果。目標不可謂不宏大,誌向不可謂不堅定,這樣的底氣從(cong) 何而來呢?省工信廳總工程師閆林一言概之,資源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技術優(you) 勢、集群優(you) 勢、政策優(you) 勢,“有了這五個(ge) 方麵的優(you) 勢,我們(men) 有能力、有信心把我省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得更好。”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隻有把優(you) 勢做優(you) ,長板拉長,我省新材料產(chan) 業(ye) 才能乘勢而上,向陽生長。在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方麵,顯而易見,今年的行動力度更大、布局更科學、突破性更強,開啟“打造基地、建設園區、集聚產(chan) 業(ye) ”的發展模式,聚焦太忻一體(ti) 化經濟區新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緊密融入全省“一群兩(liang) 區三圈”新布局。比如,以山西中部城市群為(wei) 中心,向北布局發展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向南做大做強鎂合金材料、鋰電池負極材料等產(chan) 業(ye) 。有了集群優(you) 勢,接下來就須在培育龍頭企業(ye) 、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條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在技術創新方麵,一流創新生態是源頭活水,日前我省剛剛揭榜27個(ge) 省科技重大專(zhuan) 項計劃項目,企業(ye) 重大技術攻關(guan) 占到21個(ge) ,其中,揭榜的新材料領域項目中,4個(ge)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ge)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統統上陣。科技創新是新材料破繭重生的第一動力,不僅(jin) 要拿出魄力,還需要有戰略定力,因為(wei) 一種新材料從(cong) 研發到產(chan) 業(ye) 化,往往需要10年以上時間,我省科研團隊攻克碳纖維領域技術難題,就曆經十餘(yu) 載艱辛攀登。
向“新”而行,才能向“高”而攀。新材料是“六新”突破的重中之重,是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的新引擎、新支柱。隻要在壯大產(chan) 業(ye) 集群、推進科技創新、完善政策支撐等方麵久久為(wei) 功、馳而不息,山西新材料產(chan) 業(ye) 就能積木成林、搶灘占先,為(wei) 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陳力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