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封控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專人專車”定點清運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池夢蕊)本輪疫情出現以來,北京市東(dong) 城區和平裏街道、北新橋街道等多個(ge) 居民區被劃入封控和管控區域。小區封控後,生活垃圾的妥善處理是疫情防控的關(guan) 鍵環節。記者了解到,封控區內(nei) 的生活垃圾先由屬地街道社工、物業(ye) 等專(zhuan) 人上門收運後集中放在暫存點,再由區環衛中心及時清運至專(zhuan) 業(ye) 處理廠。
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自接到東(dong) 城封控區垃圾清運保障任務後,區環衛中心立即與(yu) 和平裏街道、北新橋街道對接,通過實地勘察,確定清運點位,製定清運路線。
和平裏街道交林夾道1號樓實施封閉管理後,樓內(nei) 生活垃圾的清運成了社區工作人員防疫管理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交林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董雪竹介紹,交林夾道1號樓是一棟5層的老式居民樓,有4個(ge) 單元,每層3戶,共60戶、110人,沒有物業(ye) ,居民的生活垃圾都由社區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人工清運。社區工作人員需要穿著防護服,逐層逐戶收運居民的生活垃圾,由於(yu) 沒有電梯,每次垃圾收運往往要上下樓好幾趟。
清運至樓下後,居民的垃圾會(hui) 被裝進兩(liang) 層黃色的醫療垃圾袋內(nei) ,進行封口、消殺,隨後裝入紙箱封閉,並再次消殺箱體(ti) ,最後轉運至小區的垃圾暫存點,等待區環衛中心前來收運。
自3月17日起,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組織15名工作人員和8輛清運車,以“專(zhuan) 人專(zhuan) 車”的作業(ye) 模式展開工作,全力保障封控區內(nei) 衛生環境。“這15位同事中,有6位剛剛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酒店的垃圾清運工作,有豐(feng) 富的轉運經驗,目前運力也充足,小區暫存點的垃圾能夠‘日產(chan) 日清’。”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四所業(ye) 務組組長趙忠介紹。
封控區生活垃圾的清運在作業(ye) 流程和車輛管理等方麵有著更加嚴(yan) 格的要求。“北新橋街道後永康胡同2號院今日產(chan) 生垃圾95箱,請區環衛中心前來收運。”在手機工作群內(nei) 接到清運任務後,趙忠第一時間安排人員及車輛前往。出發前,區環衛中心作業(ye) 人員身著防護服,做好車輛消殺;抵達封控小區後,駕駛員在車上待命,由操作員檢查打包裝箱情況,並將紙箱裝入清運車,前往指定的垃圾處理廠;抵達後,由處理廠工作人員和駕駛員、操作員共同將垃圾運出,並再次消殺;環衛中心工作人員更換新的防護服,處理廠對清運車完成消殺後,人員和車輛才能返回;回到環衛中心後,人員和車輛還要再次進行消殺。
此外,受疫情和居民區封控影響,東(dong) 城區很多區域的公廁被關(guan) 閉。為(wei) 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東(dong) 城區在封控區及周邊搭建了30餘(yu) 座臨(lin) 時移動廁所。
剛封閉不久,北新橋街道後永康胡同東(dong) 口便增加了2座臨(lin) 時單坑的移動公廁,為(wei) 後永康胡同1號院、11號院隔離居民和防疫人員提供服務;民旺社區周邊胡同連夜搭建了12座單坑臨(lin) 時移動公廁,在民旺南胡同為(wei) 底商設置2座單坑臨(lin) 時移動公廁;在北新橋育樹胡同周邊,11座移動公廁也安裝完成。
據東(dong) 城區環衛中心六所業(ye) 務組長宋軼勇介紹,各臨(lin) 時移動公廁均安排了保潔人員,並按男女比例搭配,保潔人員崗前均接受了防護培訓和專(zhuan) 業(ye) 消殺訓練,配備全套防護用品和作業(ye) 工具,在崗每隔三小時測一次體(ti) 溫,每四個(ge) 小時一輪崗,並遵守封控要求,就近安排單獨食宿。
相比日常公廁保潔作業(ye) ,這些移動公廁作業(ye) 流程更複雜。“有人上完廁所出來,保潔人員就會(hui) 馬上衝(chong) 洗坑位、擦拭地麵,再用噴壺對廁所內(nei) 進行消毒,水龍頭、扶手、門把手、洗手液容器等處是重點消毒部位。”宋軼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