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共建“無廢城市”
原標題:成渝共建“無廢城市”
3月28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就四川省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情況進行通報。會(hui) 上公布了一組數據:全省每年產(chan) 生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約1.6億(yi) 噸、農(nong) 業(ye) 固體(ti) 廢物約2.4億(yi) 噸、工業(ye) 危險廢物約500萬(wan) 噸、醫療廢物約6萬(wan) 噸、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約1600萬(wan) 噸,“十三五”期間建築垃圾產(chan) 生量約2.1億(yi) 噸。
“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無廢城市’為(wei) 抓手,已確定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樂(le) 山、眉山、宜賓作為(wei) 四川首批‘無廢城市’建設範圍,正力爭(zheng) 將這8個(ge) 城市推薦納入國家‘無廢城市’建設範圍。”在發布會(hui) 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銀昌透露。
成都等8市納入四川首批“無廢城市”建設範圍
“‘無廢城市’並不是沒有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也不意味著固體(ti) 廢物能全部綜合利用。”李銀昌介紹,“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ti) 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充分發揮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汙,一頭連著降碳的作用,將固體(ti) 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新模式,“這是一個(ge) 長期探索和實踐、循環上升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
“無廢城市”建設在我國也是一個(ge) 循序漸進、由點到麵、逐步推進的過程。“十三五”期間,國家在深圳、重慶(主城區)等11個(ge) 城市和雄安新區等5個(ge) 特殊地區(“11+5”)開展“無廢城市”試點,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為(wei) 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川渝兩(liang) 地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建設,確定了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樂(le) 山、眉山、宜賓8個(ge) 城市作為(wei) 四川首批“無廢城市”建設範圍,並力爭(zheng) 將這8個(ge) 城市推薦納入國家“無廢城市”建設範圍。
對此,李銀昌表示,將以川渝兩(liang) 地政府辦公廳名義(yi) 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的指導意見》,建立“無廢城市”共建協調機製。
成都已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工作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布會(hui) 上,李銀昌就全省固體(ti) 汙染防治工作做了進一步介紹。
嚴(yan) 厲打擊涉固廢環境違法犯罪,構建“不敢”違法的懲戒機製,需要久久為(wei) 功。四川通過實施危廢專(zhuan) 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危廢大排查大整治和規範化環境管理評估,共排查企業(ye) 1837家,發現問題1899個(ge) ,整改完成率92%。
“進一步完善我省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法規製度和相關(guan) 配套政策,健全‘統分結合’的管理體(ti) 製,建立政府主導的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整體(ti) 統籌協調機製,細化並合理分配各部門在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的‘事前、事中、事後’職能職責。”李銀昌表示。
四川不斷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目前,全省現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6萬(wan) 噸/日,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5%,成都、自貢、攀枝花、瀘州、南充等市已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四川推進58個(ge) 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試點項目建設
記者從(cong) 發布會(hui) 上獲悉,為(wei) 解決(jue) 全省中小微企業(ye) 和社會(hui) 源危險廢物收集不及時、轉運不通暢、處置成本高等問題,四川出台了收集試點工作方案,在全省同步推進58個(ge) 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試點項目建設,旨在打通危廢收集“最後一公裏”。李銀昌介紹,針對磷石膏汙染嚴(yan) 重的積留問題,綜合采取現場督導、定期調度、專(zhuan) 家核查等措施,拓寬磷石膏消納渠道,破解綜合治理難題,2021年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102.8%,重點管控的沱江流域磷石膏連續4年實現“產(chan) 消平衡”。
“在全省63個(ge) 畜牧大縣和22個(ge) 非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覆蓋全省70%的農(nong) 區縣,養(yang) 殖量占全省近80%。”據介紹,四川大力推進24個(ge) 綠色種養(yang) 循環農(nong) 業(ye) 試點項目,探索“異位發酵床”“糞汙全量收集處理”“肥水一體(ti) 化處理”“集中轉運、田間儲(chu) 備處理”等新模式,提高糞肥和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水平。
在織牢醫廢處置“安全網”方麵,將全省35個(ge) 生活垃圾焚燒設施、5個(ge) 危廢集中處置設施納入協同處置設施清單,新增醫廢應急處置能力952噸/天。疫情發生以來,全省累計處置醫療廢物16.91萬(wan) 噸,含涉疫醫廢1.79萬(wan) 噸,做到監管服務和安全處置兩(liang) 個(ge) “百分之百”。(成都日報記者 李菲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