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電力助力茶企加工生產 茶葉品質提升經濟效益實現翻番
電力工作人員對用電企業(ye) 進行指導。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長沙3月29日電 清明茶香,“明前茶”采摘製作正酣。3月28日,長沙驕楊茶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餘(yu) 男君興(xing) 奮地告訴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開慧供電所負責人:“自從(cong) 上了電動製茶生產(chan) 線,現在每天電費隻要400塊錢不到,跟原來燒柴花費比,簡直太劃得來了!”
長沙驕楊茶業(ye) 有限公司從(cong) 2003年開始在長沙縣開慧鎮開發茶園和茶葉加工生產(chan) ,自有茶園3500餘(yu) 畝(mu) ,與(yu) 周邊農(nong) 戶簽約茶園麵積超過2800畝(mu) ,采取“公司+農(nong) 戶+品牌”的模式,發動周邊農(nong) 戶利用閑置土地,發展茶葉種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nong) 戶收益。
清明至穀雨是茶葉上市的“黃金時段”。以前由於(yu) 炒茶、製茶都是用的柴火,工廠每天隻能消納1500斤左右的鮮葉,采摘上岸無法完成製作的鮮葉因品質受到影響,隻能做降級處理。
製茶成本高昂,僅(jin) 殺青一道工序中,每天就需要消耗柴火1000--1500斤,成本接近1000元。同時柴火製茶火候難以把控,茶葉品質需要經驗豐(feng) 富的老師傅親(qin) 手把關(guan) 才能勉強保證。茶葉煙氣重、產(chan) 量小,生產(chan) 成本高,有經驗的工人難找,這些問題都困擾著茶企的發展。
了解到驕楊公司的苦惱後,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的東(dong) 方紅(電雷鋒)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主動上門調查研究,推薦引入全自動製茶生產(chan) 線,並把服務送到家門口。今年2月,在“產(chan) 茶季”到來前,“電雷鋒”主動對台區進行增容補點,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容量的變壓器,將進戶線采取地埋敷設的方式引入工廠,並為(wei) 茶廠設立移動服務窗口,采取項目經理“一對一”全程跟進,實現了該項目從(cong) 業(ye) 擴報裝到變壓器新增補點,到製茶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受電的全過程“一站式服務”。
3月21日,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驕楊公司全自動製茶生產(chan) 線投運了,殺青、揉撚、烘幹等多道工序全部由機器自動完成。投產(chan) 當天,生產(chan) 線連續運行10個(ge) 小時,企業(ye) 負責人餘(yu) 男君迫不及待地算了筆賬:“每天采摘加工的鮮葉可以提升到4000斤,全過程溫度精準把控,製茶師傅也不用盯著火候了,茶葉品質大幅提升,經濟效益最少提高兩(liang) 三倍。
在長沙縣,像昔日驕楊茶葉這樣采用傳(chuan) 統用能方式的農(nong) 村小微企業(ye) 還有12家。今年以來,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在做好供電服務的同時,結合區域優(you) 勢,大力倡導茶電融合,積極推廣電能替代,定期對企業(ye) 進行上門走訪,製定契合企業(ye) 發展的“供電+能效”服務方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山更青、水更綠,實現了企業(ye) 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生態效益的雙贏。
“有了堅強電力做後盾,我準備擴大生產(chan) 規模,再多招一些工人,也算是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盡份力!”餘(yu) 男君眼裏閃著光,信心滿滿地說。(鄧倩、劉敏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