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倒春寒”下,安徽春茶誰來采?

發布時間:2022-04-02 15:15: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俗話說“明前茶,貴如金”。

  對於(yu) 愛茶人士而言,清明前這一波春茶,是一年中最為(wei) 緊俏的上等好茶;對於(yu) 茶農(nong) 茶商來說,這一季是一年中最為(wei) 關(guan) 鍵的收獲時節。

  安徽是產(chan) 茶大省,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嶽西翠蘭(lan) 等茶葉蜚聲中外。然而,今年的疫情猶如一場“倒春寒”,讓采茶用工短缺問題雪上加霜。日前,人民網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今年安徽多個(ge) 茶葉主產(chan) 區采茶用工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有的地方缺口有3000-4000人,甚至有的茶企缺口高達1萬(wan) 人。

放眼望去,宣城市旌德縣白地鎮一彎彎一排排的茶樹錯落有致。江建興(xing) 攝

  如何確保春茶“片葉歸倉(cang) ”?又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茶生產(chan) 兩(liang) 不誤?這是對茶農(nong) 增收致富至關(guan) 重要的問題,也是當前擺在企業(ye) 和政府麵前一個(ge) 急需破解的難題。

  現象:有的地方用工缺口高達三四千人

  3月28日,黃山市祁門紅茶正式開園采摘,身為(wei) 祁門紅茶協會(hui) 會(hui) 長的王昶,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今年紅茶品質明顯優(you) 於(yu) 往年;憂的是采茶工緊缺,眼看著茶芽噌噌往上冒,卻沒有足夠的工人開采。

  “今年是用工最難的一年,隻能在本市範圍內(nei) 協調少量茶農(nong) 前來采摘。”王昶直言不諱,過去一到茶葉上市,省內(nei) 省外的采茶工就會(hui) 不約而同來到產(chan) 區,而且用工還相對固定。

  黃山市是安徽產(chan) 茶大市,現有茶葉種植麵積80萬(wan) 畝(mu) ,去年幹茶產(chan) 量4.3萬(wan) 噸,茶葉一產(chan) 產(chan) 值達43億(yi) 元。日前,黃山市相關(guan) 部門對今年采茶工短缺情況作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現階段,由於(yu) 細嫩芽葉產(chan) 量有限,黃山全市采茶工緊缺矛盾尚未凸顯。隨著後續產(chan) 量逐漸增加,加之疫情形勢仍較嚴(yan) 峻,部分有招募外地用工習(xi) 慣的茶區將會(hui) 出現采工緊缺的現象,尤以黃山區最為(wei) 明顯。

  根據摸排,黃山區全區春茶期間共需采茶工約1.5萬(wan) 人,其中已落實1.2萬(wan) 人左右,尚存在缺口高達3000-4000人。

  不僅(jin) 是黃山,安徽其他地方或茶企也麵臨(lin) 同樣的問題。

在安徽省霍山縣諸佛庵鎮的百畝(mu) 茶園內(nei) ,茶農(nong) 們(men) 乘著晴好天氣,采摘今年的黃芽新茶。雷威攝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春最近為(wei) 了采茶工的事情焦頭爛額。該公司在六安市有一萬(wan) 多畝(mu) 茶園,目前,已經開始采茶,按照往年經驗,大約需要5000名工人,目前的缺口有2000人之多。

  位於(yu) 池州市的天方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也麵臨(lin) 著同樣問題,該公司董事長鄭孝和介紹,公司在石台縣有3000多畝(mu) 茶園,往年茶工有三分之二是依靠外地人,但今年因為(wei) 疫情導致的人員流動受限問題,到目前這三分之二的人員缺口還沒有著落。

  位於(yu) 宣城的安徽皖墾茶業(ye) 集團有限公司今年預計需要3萬(wan) 人采茶,目前缺口仍有1萬(wan) ,與(yu) 往年比,短缺三分之一。

  在安慶市嶽西縣,嶽西翠蘭(lan) 種植麵積高達18.5萬(wan) 畝(mu) ,最近也陸續進入了采茶季,“現在才是剛剛采摘,問題還不明顯,等到清明後,采茶進入高峰期,用工短缺的問題肯定會(hui) 凸顯出來。”嶽西縣農(nong) 村農(nong) 村局茶業(ye) 站站長徐衛兵分析,根據往年的經驗,嶽西每年采茶工有三分之一來自於(yu) 外地,今年,受疫情影響,這三分之一的人今年很難到位。

  農(nong) 時不等人,一天一個(ge) 樣的茶葉更是如此。對此,鄭孝和也很無奈,“如果用工問題解決(jue) 不了,今年收成肯定要受到影響。”

  原因:受疫情影響 采茶工流動受限

  人民網通過采訪發現,安徽各產(chan) 茶區的采茶工主要來源是本地與(yu) 外地,因為(wei) 茶葉是季節性作物,一般來說,個(ge) 體(ti) 的茶農(nong) 平時在外務工,每到茶季都會(hui) 返鄉(xiang) 采茶,最多再雇幾個(ge) 人。而對於(yu) 種植大戶或茶企而言,因為(wei) 本地工人有限,隻能靠招聘外地人作為(wei) 重要補充。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的外地茶工人數約占50%,主要來源是皖北各地。天方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外地用工人數接近三分之二,來源是池州周邊市縣。嶽西翠蘭(lan) 外地用工約三分之一,其來源是安徽周邊省份。“往年隻要到采茶季,外地的采茶工都會(hui) 不約而同的過來,我們(men) 包吃住,茶季過去後,他們(men) 就陸續返鄉(xiang) 。”曾勝春說,今年的疫情,讓外地人員流動產(chan) 生了困難。

在安徽祁門縣,采茶工在茶園采摘新茶。施亞(ya) 磊攝

  在黃山市副市長張正竹看來,人員流動受限對采茶有兩(liang) 個(ge) 方麵影響,一個(ge) 是在外務工的茶農(nong) 返鄉(xiang) 受限,尤其是在中高風險地區或疫情敏感地區務工的茶農(nong) 。另一個(ge) 是依靠外地采茶工的茶企、大戶招不到外地工人。“采茶用工短缺問題年年有,今年疫情加劇了這一問題。”

  黃山市相關(guan) 部門的調研也發現,越是依靠外地采茶工程度越高的地方或企業(ye) ,今年麵臨(lin) 的問題越嚴(yan) 重。比如說缺口高達三四千人的黃山區,一直都有在外地招工采製的習(xi) 慣。而歙縣絕大部分茶園都是農(nong) 戶自采,再加上縣域內(nei) 相互調劑、相互幫忙,基本能解決(jue) 本地用工問題。

  對策:多方排憂解難 緩解用工短缺問題

  眼下,安徽各產(chan) 地的茶葉已經陸陸續續進入采摘高峰期,用工短缺問題亟待破解。政府、茶企都已經陸續在行動了。

  漲工資是很多茶企招攬采茶工的重要舉(ju) 措,但收效甚微。“為(wei) 緩解一時的用工短缺,我們(men) 已經把人均日工資漲到了180元。”祁門紅茶協會(hui) 會(hui) 長王昶坦言,前年的工資是130元/天,去年已經漲到了150元/天,今年最高達到了200元,“即便如此,還是人手不足。”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天方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也一定程度上浮了采茶工的收入,但是效果也不理想,“本地工人人數有限,外地人進不來,再高工資也吸引不了人。”曾勝春說。

  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同時,如何打通采茶工流動限製?黃山市進行了綜合施策。黃山市副市長張正竹介紹,一方麵,黃山市提前給返鄉(xiang) 茶農(nong) 發送一封信,提醒返鄉(xiang) 茶農(nong)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報備,落實核酸檢測、健康監測、隔離管控等措施;另一方麵開展“點對點”服務。由當地相關(guan) 部門牽頭,組織經營主體(ti) 提前與(yu) 無疫情地區對接,采取點對點招工和包車運輸方式,招募外地采茶工。

新茶鮮葉。施亞(ya) 磊攝

  此外,黃山市還廣泛發布招聘采茶工公告和組織社會(hui) 化生產(chan) 服務。就在前幾天,黃山市導遊協會(hui) 還特地發布了一則《采茶工招聘啟事》,專(zhuan) 門為(wei) 導遊員提供采茶工的崗位。

  黃山市黃山區除了就地就近招聘采茶工之外,還與(yu) 園區企業(ye) 協調溝通,錯峰共享用工,以此來破解采茶用工難題。

  嶽西縣也把錯峰采茶作為(wei) 緩解用工短缺問題的舉(ju) 措之一,“嶽西因為(wei) 地形複雜,低海拔地區茶葉采摘早,高海拔地區要晚一些。”嶽西縣農(nong) 村農(nong) 村局茶業(ye) 站站長徐衛兵介紹,縣裏就利用這個(ge) 時間差,錯峰采茶,破解難題。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