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精準發力賦能先進製造業(治理者說)

發布時間:2022-04-07 15:3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重要基礎,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如今,我國製造業(ye) 規模居世界首位,要繼續攀登,就要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在產(chan) 業(ye) 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湖南湘江新區是中部地區首個(ge) 國家級新區,一直以來將先進製造業(ye) 放在突出位置。當前,湘江新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1460家,實現產(chan) 值4421億(yi) 元;上市企業(ye) 45家,占長沙市一半以上;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7%,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4.85%。“十四五”期間,湘江新區將做強支柱性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ge) “牛鼻子”,以精準施策、精細治理的思路為(wei) 先進製造業(ye) 賦能。

  研發端精確發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嶽麓山下匯聚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個(ge) 國家和省部級實驗室、40餘(yu) 名兩(liang) 院院士、10餘(yu) 萬(wan) 名科研人員、30餘(yu) 萬(wan) 名在校大學生,這是湘江新區謀劃創新發展的寶藏。近年來,湘江新區實施以工程機械領域“卡脖子”技術為(wei) 突破口的科技研發招標揭榜製,加速“三智一芯片”領域創新突破,推動製造業(ye) 加快升級;提升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占比,在國家級新區中保持領跑態勢,不斷釋放國家首批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示範基地的帶動效應。進一步建機製、搭平台、優(you) 服務,健全“產(chan) 學研金用”聯動轉化體(ti) 係,從(cong) 而有力助推更多科創成果走出實驗室、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

  孵化端精心搭建,強化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緊密圍繞嶽麓山大科城,加快建設湘江科創基地(一期)、中南大學科技轉化基地、湖南大學創新轉化基地等科創基地;用活用好國家(長沙)超算中心、嶽麓山(工業(ye) )創新中心等700餘(yu) 個(ge) 重大創新平台;謀劃布局智造穀、鋰電穀、基因穀、數字穀、科創穀等創新載體(ti) ,打造湘江西岸科創走廊……通過加快重大科創平台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技術創新中心體(ti) 係,進一步推動了創新資源集聚,形成合力,為(wei) 持續積蓄創新動能提供重要支撐。

  轉化端細化路徑,加快科技成果應用。構建科技成果轉化“快車道”,必須精準篩選科技成果、精準識別企業(ye) 需求、精準提供要素保障。湘江新區充分發揮經濟功能區優(you) 勢,建設專(zhuan) 利大數據平台,引入知識產(chan) 權法庭,引導高校、企業(ye) 更快掌握行業(ye) 政策、找準研發方向、提升技術研發水平。目前,湘江新區擁有3個(ge) 國家級園區、2個(ge) 省級園區,為(wei) 科創事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同時,依托湖南金融中心、湘江基金小鎮進行“金融活水”灌溉,設立子基金39隻,累計完成返投新區項目87個(ge) ,返投金額達37.4億(yi) 元。從(cong) 政策支持到優(you) 化環境,再到完善激勵機製,不斷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ti) 係,鼓勵相關(guan) 單位、機構打通成果轉化難點,以一流的創新生態涵養(yang) 高效的科創轉化,更好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

  當前,湘江新區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聚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施強省會(hui) 戰略,永葆“闖”的精神,保持“創”的勁頭,強化“幹”的作風,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ye) 高地中勇挑重擔,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國家科技創新高地中大展作為(wei) ,朝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穩步邁進。

  (作者為(wei) 湖南省長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hui) 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