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5年前的老工匠再聚首 原工藝修複大運河綠道石板路
已經61歲的王吉堂萬(wan) 萬(wan) 沒想到,時隔十五年,他會(hui) 再次與(yu) 杭州運河綠道結緣。
2007年,為(wei) 申報世遺,杭州啟動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綜保二期工程。作為(wei) 紹興(xing) 當地的資深石匠,王吉堂與(yu) 其他兩(liang) 位同齡工匠被請到了杭州,為(wei) 沿河景觀步行道鋪設石板。
2022年,為(wei) 迎接亞(ya) 運會(hui) ,杭州啟動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綠道(簡稱“運道”)提升工程。三位師傅再次受邀來杭,上演“我在運河邊修石板”。
“此次運道提升工程兩(liang) 岸總長約30.4公裏,拱墅區段總長約19.5公裏,其中由拱墅區負責提升的約15.7公裏。這當中既有曆史遺產(chan) 區段,也有現代城市風貌區段。”杭州拱墅區住建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曆史遺產(chan) 區段中一半以上是老石板步行道,部分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塌陷和破損,“因此我們(men) 特地找到當年鋪設這段石板路的工匠師傅,請他們(men) 用傳(chuan) 統工藝來修複,力求最大程度保留老石板路原有肌理和曆史風貌,然後提升步行體(ti) 驗。”
承載曆史的老石板如何修複?既要做好保護的文章,也要答好提升的考題
“迎亞(ya) 運”大運河(杭州段)運道提升工程於(yu) 2022年2月15日開工。拱墅區負責提升的15.7公裏,範圍為(wei) 石祥路至杭州上城區界,其中文暉路至石祥路為(wei) 曆史遺產(chan) 區段,主要通過“修繕補缺”保持原有傳(chuan) 統風貌的特色。
大運河千載猶波,河麵上每朵翻滾的水花都在訴說興(xing) 衰,河岸邊每塊飽經磨礪的老石板都凝固著一段曆史。作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一部分,每一塊老石板都有其價(jia) 值。
而這也給拱墅區運道的修複提升工作帶來了難題。“世遺段的修複,沒有現成的標準可以依循。我們(men) 既要從(cong) ‘物’的角度出發,做好保護的文章,也要以‘人’的尺度考量,實現空間優(you) 化、步行體(ti) 驗提升。”
為(wei) 此,拱墅區住建局與(yu) 項目設計單位杭州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在查找相關(guan) 文獻、谘詢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多輪實地摸底的基礎上,針對此次提升形成了一套老石板修複標準。
“我們(men) 秉持‘最小幹預’的原則——結構層穩定的老石板,原則上不修;需要修繕的老石板,則嚴(yan) 格遵守‘修舊如舊、保留肌理’的原則。”杭州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一般兩(liang) 種情況下才進行修複,一是樹池周邊起拱、鬆動嚴(yan) 重,二是老石板破損、鬆動嚴(yan) 重。”
關(guan) 於(yu) 如何修複,也形成了相對可控的技術要求,如“老石板邊緣鑿毛,不能機切,需留縫1至1.5厘米,用中粗砂掃縫;經修複後相鄰老石板之間高度差小於(yu) 1.5厘米”等。
原材料、原工藝、原班人馬古法匠心讓老石板路“修舊”更“勝舊”
最小幹預,需要以“原結構、原形製、原材料、原工藝”的做法實現。也因此,王吉堂等三位15年前參與(yu) 過運道石板步行道鋪設的老師傅,及另一位資深工匠一行四人被邀請到了杭州。
“這裏變化很大,比當年更漂亮了!”故地重遊,幾位老師傅都很感慨、也很興(xing) 奮,“聽說這次修複是為(wei) 了迎接亞(ya) 運會(hui) ,我們(men) 幹活也要更細致更用心。”
兩(liang) 根鋼筋做成的撬棍、一副鏨子手錘,和一個(ge) 看上去很有年頭的木榔頭,就是王師傅一組帶來的全部家夥(huo) 。
“我們(men) 這行靠手藝,不用什麽(me) 複雜工具,更不用機械。”王師傅用一口紹興(xing) 話,“別看這些工具簡單,可都是跟著我們(men) 到處跑呢!瞧這木榔頭,15年前我們(men) 鋪石板路時用的就是它。”
修複現場,師傅們(men) 將結構不穩定、鬆動或者破損較嚴(yan) 重的石板找出,用撬棍撬起挪開,手工鑿平打磨,夯平碎石層,然後攤上專(zhuan) 門拌好的砂灰,再將石板重新鋪回,用木榔頭一下下敲實、敲平。完成修複後的石板路麵,平整度提高不少,腳感更舒適,排水透氣性也更好,但外觀和原樣相差無幾。
“我們(men) 全程手工,和切割機切出來的肯定不一樣。”說起自己的手藝,王師傅語氣裏多了幾分自豪。據他介紹,幾位師傅基本上都是15歲就入行,四十幾年一錘一鑿練出的真功夫,且搭檔幹了幾十年,默契很足,因此在圈裏“行情很俏”,“有許多找上門來的活在排隊等,這次聽說是修複運河邊的老石板,我們(men) 放下手裏的活先趕過來了。”
現場監理看了老師傅的手藝後也紛紛點讚。“師傅們(men) 需要根據不同石板大小、不同情況進行處理,靠的是他們(men) 對石材的了解和經驗。這和標準化、模塊化的鋪裝完全不一樣,一般工人肯定做不到。”
古法匠心,帶給市民和中外遊客的,將是一條“修舊”更“勝舊”的運道石板步行道。
“我們(men) 將力求以‘繡花’功夫,在‘點’上精雕細琢,讓大眾(zhong) 在運道的每個(ge) 細節都能辨識運河古貌、感受運河精神、暢想運河未來。”拱墅區住建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曆史遺產(chan) 區段除了做好老石板修複工作,還將對沿線曆史文化進行挖掘和梳理、對重要節點景觀進行重塑和提升,呈現“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韻、凸顯“市井味、煙火氣”的市井氣息、展現老杭州的風貌與(yu) 特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